母夜叉的妻子哭了(母夜叉我本漂亮)

夜叉是一种从印度舶来的妖怪品种。最初为古印度传说中的鬼神,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和罗刹并列的鬼神形象。

看到夜叉这两个字,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出在夜间出没,手持铁叉,面容恐怖的怪物形象,但夜叉并非意译,而是音译,它的读音来自梵语यक्ष(罗马化即转化成拉丁字符后为Yakṣa)。在玄奘翻译的佛经中,把它译为药叉。原意是以鬼为食,行动迅捷的神,所以又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

夜叉的形象在印度神话、佛教及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并不相同。

在印度传说中,男性夜叉的形象多变,有时是个威猛的武士,有时又是一个丑陋的侏儒,而女性夜叉形象则相对比较固定,常常是面容姣好、丰乳肥臀的美丽女子。

母夜叉的妻子哭了(母夜叉我本漂亮)(1)

公元2世纪印度贵霜帝国巴特那的夜叉形象

母夜叉的妻子哭了(母夜叉我本漂亮)(2)

公元2世纪印度秣菟罗的夜叉女形象

在佛教中,夜叉属毗沙门天王管领,是个力大如牛、走路如风,行动迅捷,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鬼神。但也有吃人或伤害人的记载。

在民间传说中,夜叉的形象就更多了。有吃人的,有阴险害人的,有啥也不干没事吓唬人玩的,不一而足。如果以本相出现,一般是全身皆黑,面目狰狞,手持铁叉,夜晚出没。但夜叉作为鬼族,它是可以变化的,因此也会有其他的形象。

母夜叉的妻子哭了(母夜叉我本漂亮)(3)

明代(佚名)画作中的夜叉形象

《聊斋志异》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则有关夜叉的离奇故事。

一个广东商人,出海经商,遇到暴风,飘落到一个荒岛上。

岛上的人很奇怪,说话如同鸟语,行动迅捷如飞。他很害怕,躲在草丛中,但还是被一个夜叉模样的女人给掠到一个山洞中。

这个母夜叉身形粗壮,但并未伤害他,反而给他送来了食物和水。当然也不能吃白食,这个母夜叉看他吃饱喝足,就把他给办了。

此后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母夜叉给他送吃的送喝的,但条件就是,晚上要陪夜。

商人完全无力反抗,只得任由蹂躏。

有一天,此母夜叉外出,几个其他觊觎已久的母夜叉趁机来到山洞,强行要与他交合。

正当这个时候,那母夜叉忽然返回,打退了这几个母夜叉。又带他去见族人。

商人懂点医术,救活了好几个族里的人,受到合族人的尊敬,此后再没人欺负他了。

这样过了好几年,一天,登高望远,秋风吹拂,他突然起了思乡之情,想返回故乡。

刚好有一艘来自中国的船只泊在附近,他就带着母夜叉和两个儿子上船,回到了故乡广东。

家里人都吓坏了,躲在房里不敢出来。

这商人细细地给家人讲了这几年的经历,大家这才渐渐接纳了这个母夜叉。

他的两个儿子可能是遗传了母亲的基因,孔武有力,中了武举,当了武官。率兵平乱的时候,他们的母亲也披挂上阵,帮儿子杀敌。最后获得了皇帝的表彰。

在中国的民间语义中,母夜叉主要有三个含义

一是水浒传中一个女性人物的绰号。专指在十字坡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

二是指个性凶狠的女人。贬义。

三是指个性泼辣的女子。中性。

俗语中有“外表如菩萨,内心如夜叉”的说法,意思是表里不一、人面兽心或外表端庄,内心狂野。

“母夜叉”没有丑陋的明确含义,漂亮的女人依然有可能因为凶悍,被人形容为“母夜叉”。母夜叉更多是对女人性格的描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