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单亲家庭拍照(泉水闺女会扒麻)

社会实践单亲家庭拍照(泉水闺女会扒麻)(1)

社会实践单亲家庭拍照(泉水闺女会扒麻)(2)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线麻在农村的应用依然非常广泛。

庄稼地里广泛使用的牲口套具需要用它纺成粗绳儆拉套,人们普遍穿的布鞋需要用它搓成细绳衲鞋底,麻可制成农家无处不见的绳索捆绑物品,还可用来纺织麻布、麻袋,去皮后的麻杆还能用来烧火做饭。

“泉水闺女会扒麻”,这是一句在莱阳周边流传久远的俗语,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起来都知道。或许今天人们并不知道的是,这个俗语背后道出的是泉水村种植和经营线麻的故事,其中透析着农耕时代自给经济条件下,先人革新农事的技能与智慧。

线麻是一种适宜于在肥沃沙质土壤里生长的经济作物,旱了不行,涝了也不行,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并非一般性普及作物。

坐落在城南十里的前、后泉水村,地处一片沙土小平原,毗邻莱阳五龙河支流之一的白龙河,两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为种植线麻的天然良地。在经济落后的旧社会,农民的收入来源十分单一,以种地为生却并不安于现状的先人们,正是看准了自身地域优势,独辟蹊径,将线麻拓为一门赚钱的生意。

至于泉水村到底从何时起引进种植线麻已无从考证,莱阳县志里仅有明清时期线麻为当地农作物的简略记载,不过据村里的老人们说,恐怕几百年的历史是有了。

线麻从种植到成品大致可分为种植、沤制和扒批三个环节,当中蕴含着学问与技巧。

先是种植环节。种植前不仅要选择肥沃的平原沙土地,多施土杂肥及豆饼,过程中还须定期追肥和适度浇水,线麻的种子外有一层硬壳,生长时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催化,一般小满前后地温回升后,即是播种的恰当时机。

幼苗时要进行疏苗,使麻苗自小就确定好合理密度。秋天处暑过后,麻杆长到两米高麻花开始落“灰”时,标志着已经成熟,便开镰收割。收割后的新鲜麻杆一般用专用麻刀清理掉麻杆的叶子,然后将麻杆一捆一据的捆好。

接下来就到了沤制这个关键环节。

沤麻算个技术活,重点环节要相当细心,把握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往水里放置时,要按组木排的方法一排一排的用绳子将麻排捆紧,上下两层放置,顶端再压上石头、圆木之类的物品,将麻排压到水下,顶端见水即可。

麻排在水下沤制过程中,须定时检查麻杆沤的硬软度,以把握合适的出水时间,一般浸泡三天左右出水,翻晒后呈现乳白色即为成功。

若沤制时间短了,麻批难扒不说,成色也不好,难以卖上好价钱;时间长了,麻批就会缺“筋道”,甚至有的在池子里外皮就烂掉了。

对一些沤制不达标的麻杆,人们还会利用雾露天进行“补救”,之后将其晒干捆好,起放进屋内储藏。

泉水村紧靠河边,正是明白了流水不腐的原理,种麻人在河里挖上水池,四周筑起围堰,将鲜麻杆放池里漫水浸泡。

经过淸澈河水沤制的麻杄,扒出来的麻批是既白又亮,成色尤其好。

等到了冬季农闲时节,扒批的活儿就成为各家各户的主要营生了,白天扒麻自不必说,晚上还要点上油灯扒。

扒批同样有讲究,每条麻批都要翻过来,将麻批里朝外,这样容易看出麻皮色道。

不过这活儿大都由家庭妇女来完成,女孩子也就有了跟母亲学手艺的机会,姑娘们的手艺正是从小跟着大人一天天练出来的,扒出来的麻批宽窄均匀,条理又漂亮,乡间盛传“泉水闺女会扒麻”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们将麻批运到周边集市去交易,旧时莱西水沟头赶大集,卖麻批的大都是泉水人,不仅麻批成色好,卖的价钱也高,远近闻名。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线麻在农村的应用依然非常广泛。

庄稼地里广泛使用的牲口套具需要用它纺成粗绳做拉套,人们普遍穿的布鞋需要用它搓成细绳衲鞋底,麻可制成农家无处不见的绳索捆绑物品,还可用来纺织麻布、麻袋,去皮后的麻杆还能用来烧火做饭。

但到了七十年代末期,随着人们穿戴习惯的改变以及物资的渐丰富,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化学纤维材料的广泛应用,线麻的用途逐步被替代,线麻的种值自然也就成为了历史,尼龙绳的应用彻底革了线麻的命。

(作者:莱阳/吕京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