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

作者:胡显达

胡耀邦的夫人李昭,生前一向低调,至今在她的家乡,有很多人不知道她的身份。

通过第三十四期的《拂晓会刊》,笔者了解了她的出身和早期革命生涯的点点滴滴。

一、为父报仇,弃学抗日,参加彭雪枫新四军游击队干训班和随营学校

李昭的乳名叫阿凤,1921年出生在宿县符离,在上学的时候,起的名字叫李淑秀。她父亲李仲侯本是湖南宁乡人,后因工作关系,只身来到宿县当测绘员,遇见李昭的母亲。生下李昭没多久,李仲侯便怀着满腔的热血投笔从戎了。

1938年初,李宗仁北上徐州,在第五战区发起台儿庄战役,与轻敌冒进的矶谷师团展开殊死搏杀。在一个村落争夺战中,身为第五战区某师参谋长的李仲侯临危受命,亲临带队前去增援,后因寡不敌众,身中多弹,壮烈殉国。

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1)

父亲殉国后,李淑秀杀敌报仇心切,毅然放弃了高中学业,义无反顾地加入李宗仁的第五战区战地服务团,以女儿之身走上抗日前线,慰问演出,宣传抗战,鼓舞士气。此外,她还冒着敌人的炮火,在阵地上不停地抢救伤员,掩埋遗体。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不甘心失败的日寇又一下子集结了好几个师团,准备从南北两线夹击李宗仁的第五战区部队。

为了持久抗战,李宗仁率部撤向大别山、武汉一线,徐州一带随后也沦落敌手,七零八落的战地服务团只能自谋出路、各奔东西。

沿萧县、砀山一线,李淑秀几经周折来到永城。正当她盘缠花光、举目无亲,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遇见了在永城一带活动的抗日游击队。游击队了解了李淑秀在第五战区的战地服务的经历,觉得她的思想进步,有热切的抗日愿望,便安排她进入游击队干训班,学习宣传我方的抗战政策。

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2)

干训班的生活十分清苦,不论是吃的,还是住的,都大大出乎李淑秀的意料。吃的是高粱面,睡的是麦草铺。吃饭的时候,一大窝子人蹲在地上,吃着高粱面捏成的窝窝头,喝着高粱面搅成的面汤水。每一顿饭,也没有什么菜吃,清汤寡水的,很难有吃饱的时候。

干训班上课,更是简陋得很。一大窝子人坐在麦场地上,席地而坐,静静地听着教员讲解我方的抗战政策和策略,讲解我方只有深入广大农村,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坚持持久抗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道理。

1939年1月,李淑秀又转入彭雪枫创办的新四军游击队随营学校继续学习。

与干训班相比,随营学校的伙食稍微好了一点。每星期能够有一次额外的“加餐”。所谓的“加餐”,也就是每个班能够分到一盆没有油星子的菠菜豆芽汤。这个汤让学员们吃得津津有味。

在随营学校,李淑秀有高中文化的底子,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凤毛麟角的知识分子。她很有演讲天赋,用小快板、顺口溜、打比方等形式,宣传的抗战政策通俗易懂,很受群众的欢迎。为了看她的演出,十里八村的群众都争先恐后前来观看,群众的抗战激情被熊熊点燃起来。

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3)

二、从永城历经千辛万苦奔赴延安,胡耀邦与李昭“约法三章”,喜结连理

为了将李淑秀培养成更出色的抗日战士,组织上又在当年的正月初五安排她去延安。从永城到洛阳,上千里的路程,全靠徒步行走。正月初五,正值隆冬季节,她和几个战友一道,冒着刺骨的严寒,带着有限的干粮和盘缠,一路颠簸着向延安走去。

出了永城后的第三天,她们在道上遇到了一伙当地的土匪,把她们身上携带的干粮和盘缠抢个精光,没办法,只能一路乞讨要饭。那年头,老百姓的收成也不好,好不容易讨来的饭,要几个人一起匀着吃,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又冷又饿的日子,折磨得李淑秀病恹恹的,没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和难受。

好不容易,走到了洛阳。身无半点盘缠的李淑秀,拿着彭雪枫创办的新四军随营学校介绍信,来到蒋军洛阳办事处求住了几天,吃了几顿饱饭。身子稍稍恢复之后,李淑秀又抱病带着战友,向西安走去。

为了尽快到达延安,她们一路风雨兼程,半道上实在找不着住的地方,就抱在一起相互取暖,在野外将就一晚。天刚亮,又急急忙忙起来上路,寻找吃的。一路上长途跋涉,长时间的忍饥挨饿,让李淑秀的身子越来越虚弱。被病痛折磨、有气无力的李淑秀,在战友的一路搀扶下,走到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在办事处,李淑秀得到了很好的治疗。病愈之后,李淑秀又搭乘办事处的卡车来到延安。当她到达延安的时候,已是当年农历八月十五了,历时7个多月。

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4)

1939年秋,李淑秀在延安进入女子大学学习,并改名为李昭。在这所大学里,李昭潜心学习马列和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演讲能力更加出众,成为高级班学员中引人注目的活跃分子。

当时,胡耀邦担任延安总部的组织部长,常被女子大学邀请到高级班给学员作时政报告。胡耀邦的口才也很好,演讲起来,广征博引,信手拈来,深入浅出,滔滔不绝。李昭从他的演讲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共同的禀赋,共同的理想,让两人在一次湖南老乡的聚会中欣然相识,彼此欣赏,走在了一起。

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5)

抗战时期的胡耀邦

那次聚会,李昭是应邀参加的。当她进屋时,恰好胡耀邦旁边有一个空位,她边打招呼,边朝空座位走去。刚坐下,胡耀邦就把摆在自己面前的红枣、杮饼、核桃、花生分出一部分给她。

年龄稍长的陈大姐站在一旁,趁机开了一个玩笑:耀邦,真有眼力,小李一来,就献上殷勤,抓得好紧啊!

大家一笑,李昭的双脸一下臊得通红,连说:“谢谢!谢谢!”

胡耀邦是长征途中有名的红小鬼,机智勇敢,思想活跃,深得主席赏识,李昭早有所闻,也十分钦佩。陈大姐的玩笑,让他们相互爱慕的心弦拨动在一起。

为了生活不忘本、理想不变质,胡耀邦在婚前与李昭两人“约法三章”:

一、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然后才是生活的伴侣;二、建立小家庭后,不忘共同的事业,不忘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大方向;三、能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携手共进。

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胡耀邦夫妇喜结连理)(6)

胡耀邦与李昭合影

1941年冬,胡耀邦与李昭结为革命伴侣。在他们的窑洞里,只有一张木板搭起的床,两只矮凳子和几个粗陋的锅碗瓢勺。家里要是来了客人打打牌,休息休息,胡耀邦便要去隔壁王稼祥的家里借桌子。

婚后的工作生活虽然艰苦,但夫妻俩的“约法三章”自始至终都在鼓励两人不忘本色、不离不弃,共同战斗进步,成为一个佳话。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