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在哪个学校毕业(凤凰男于和伟20年逆袭顶流)
从时光的缝隙中走来,他像个绅士,体面、优雅、不动声色,脸上每一道弧线似乎都有故事,丰富且冲突。
历经半生风雨,他的眼里多了一份坚定,如烛如炬,如圭如璧,不管是舞台上,还是生活里,他都散发着一种独有的魅力。
他就是于和伟,一个真正的好演员。
出道20余年,他一直竭尽全力塑造好每一个角色,不论是丰功伟绩的历史大儒,还是平凡朴素的市井百姓,他总能以精湛的表演征服亿万观众。
行至如今,51岁的他,仍然像个内心热烈的少年,抱着那点理想主义的火,奋力前行,坚持始终。
而他与妻子宋林静的爱情,更是让人羡慕不已,两人30年的伉俪情深,一直是圈内的一段佳话。
一、寒门出贵子
1971年,于和伟出生在辽宁抚顺的一个贫困家庭,上面还有5个姐姐和3个哥哥,他在家里排行老幺,与最大的姐姐相差24岁。
当年,母亲生他时已经45岁,因为奶水不够,只能用薄粥喂他,后来,大姐正好生了女儿,就用奶水喂养弟弟,她也成了于和伟口中的“小妈妈”。
3岁时,于和伟的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靠着卖红薯,养活一家十来口人,常常上顿不接下顿,而哥哥姐姐们总偷偷省下吃的喝的,留给小弟弟。
记忆中,日子虽然贫苦,但是母亲却像一棵参天大树一样,庇佑着孩子们。
东北的冬天,特别冷,一家人躺在大火炕上,母亲盘腿坐在床边,一边纳鞋底,一边讲过去的事情,睡梦里,仿佛父亲拿油纸包着烧鸡,笑脸盈盈地走向他。
多年以后,于和伟仍会记起那个冬夜里烛台下的母亲,还有哥哥姐姐们的欢笑声。
转眼到了中考这年,因为贪玩儿,于和伟名落孙山,他想要再复读一年,然而,家里实在太穷,根本没有钱支持他上学。
班主任吴红斌得知此事后,主动接下了这个孩子,还每个月从自己工资里扣5块钱,作为他的补课费。
成名之后,于和伟逢年过节都会回去看望恩师,陪他吃吃饭、聊聊天,两人的感情更似父子之情。
然而,第二年他的成绩还是不理想,只能应招抚顺市幼儿师范学校,因为喜欢唱歌,遂当了一名小学音乐老师。
那时,他站在讲台上,心里总是发怵,担心会误人子弟,恰逢此时,抚顺话剧团正在招收演员,鬼使神差之下,他报了名,并成为话剧团的一名演员。
剧团于他而言,就是一个新的世界,那是他从来不敢梦想的地方,也正是这里的涤荡,让他真正爱上了表演。
在团里跑龙套2年后,他意识到只有更好地钻研这个专业,才可以走向更大的舞台,于是,他决定报考专业院校,继续深造。
他独自一人坐上了南下的火车,路途颠簸了36个小时,终于到了上海,凭借一首铿锵有力的诗朗诵,年龄超标的他,被上海戏剧学院破格录取。
谁也不知道,为了这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他随身带着新华字典,练了一年多平翘舌发音。
然而,每年700多元的学杂费,却让他望而却步,母亲也万万不能接受,他放弃铁饭碗,花那么多钱上学。
“咱家还没出过大学生哩,好不容易要出来一个,我砸锅卖铁也得供你”,大姐突然站出来,极力维护这个像亲儿子一样的弟弟。
再之后,大姐卖掉了侄儿学习用的钢琴,换了4000块钱,而其他的哥哥姐姐也各自想办法,又七七八八凑了一些,让他安心上大学。
1992年,于和伟揣着钱,带着家人殷切的希望,踏上了求学之路,当列车离家越来越远时,他的心也变得越来越沉。
二、人生两大遗憾
“我是东北人,到上海的第一年,气候不习惯,吃得不习惯,文化不习惯,语言也不习惯”,于和伟回忆道。
身为东北人的他,在细腻的南方城市生活,首先是生活上的不适应,而后面对一群来自全国的尖子生,于和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自卑。
当自己打磨多天的小品,被老师一顿狗血淋头地大骂之后,他内心残存的最后一点骄傲,彻底被击碎,他甚至怀疑自己是撞大运进来的,并不是这块料。
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他决定刻苦学习,而当他沉浸表演时,他感到豁然开朗,原来戏剧可以让人这样快乐。
点灯苦读的每一个夜晚,换来了他出色的成绩单,校友徐峥曾说,于和伟在学校非常亮眼,每次他有演出时,自己都会去看。
不仅如此,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于和伟在课余时间,还兼职拍戏赚钱,片酬最高的时候,他能拿到1500块一集,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非常高的收入了。
1996年,大学毕业之后,成绩优异的于和伟,被南京前线话剧团点名要了。
然而,雄心壮志的他,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却发现自己并无用武之处,由于机制等方面原因,他只能当群众演员,大多时间在舞台的侧边候场,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排戏。
离家多年苦修技艺,如今却成了“废人”一个,这让于和伟痛苦不已,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证明自己是个演员,然而,现实却并不给他机会。
4年之后,于和伟决定去北京,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那时,他借宿在一个拍戏的朋友家里,度过了一段等组讯的时光,每天泡在各种同行的消息群里捞机会,要不就是蹲在北影厂门口,等着大导演慧眼识珠。
然而,他却屡屡碰壁,甚至常常遭到漠视,面组时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他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度感到绝望。
后来,他在2年多都无戏可拍,一天,他借着酒劲,站在安贞桥上,想要跳下去一了百了,中途他拨通了姐姐的电话,说自己想死。
2003年,在编剧邓海南的推荐下,于和伟被导演高希希选中,饰演电视剧《历史的天空》里的大反派“万古碑”,从而崭露头角。
因为演得太好了,当年他走在大街上,都有人骂他,之后,于和伟便成为高希希的御用演员。
在之后,一大堆反派的角色找上门,他却拒绝了,因为同剧组中李雪健老师的一句话,让于和伟时刻警醒着。
“你的塑造能力很好,你将来要去演一个好人,你要演一个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这么一个好人才行”,李雪健谆谆嘱咐道。
那些年,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好人的角色,后来,便有了《真情年代》里温善的知识分子“李和平”。
然而,事业上略有气色的他,却错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
因为忙于工作,于和伟几乎很少回家,当年大姐被查出来肺癌晚期时,他正在外地拍戏,由于赶进度,剧组不给告假。
“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不要让大姐走,千万等我回来”,于和伟向家人嘱咐道。
然而,日赶夜赶却还是没有等到,多年以后,当再提及大姐时,于和伟痛哭流涕,说自己愧对大姐,没有送她最后一程。
后来,老母亲过世时,于和伟也因为工作原因,没能见她最好一面。
如今,名也有了,利也有了,他的心里却总是空荡荡的,对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他却只剩下无尽的遗憾和自责。
三、大器晚成的好演员
这些年,于和伟塑造了许多荧屏经典,而他真正厉害之处,在其不拘泥于角色大小,不限制于同类型人物中,也不会一味遵从商业价值,他始终坚守初心,绝不含糊表演。
在影视圈里,他是难得的好演员,戏路非常宽泛,在无数正邪莫辨、善恶难分的复杂人物中,他总能“攥住”每一个角色的“神”,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010年,一部新《三国》将于和伟推至人前,他饰演的开国皇帝“刘备”,在忠义之上多了一份枭雄之气,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喜欢。
而他也是影史上差点统一三国的男人,之后在《军师联盟》扮演“曹操”,光芒甚至超过了主角“司马懿”,还凭借这一角色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
学者易中天就曾公开称赞过,于和伟饰演的曹操比之前的任何一版都要好,更加接近于真实的曹操。
这年,于和伟39岁,他终于被人们看见。
在于和伟众多作品中,最为经典的一部电视剧,当属红色献礼巨制《觉醒年代》,去年,甚至与多地高考作文不谋而合,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
而于和伟所饰演的历史伟人“陈独秀”,更是在精神上非常神似原型,身上有一种旷达之气,虽武断,但坚定;虽狂狷,但赤诚。
在拍摄这部剧之前,于和伟已经在电视剧《中国1921》和电影《建军大业》中两度扮演陈独秀,但是对这样一位功勋人物,于和伟的内心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
他依旧认真做了许多案头工作,阅读了大量民国典籍以及历史文献,包括当时人们记载的日记,深入走进先驱的精神世界。
剧中有大量的演讲戏份,为了保证现场的情绪,于和伟争取一条通过,在一场北大礼堂的演讲中,于和伟一口气说完了7分钟的台词,还保证了慷慨激昂的情绪不掉。
下戏之后,现场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响起了掌声,“于老师太好了!我们对着剧本看,一字不差”!
大巧不工,重剑无锋,我想,这大抵就是一个好演员的功力所在。
去年,电影《悬崖之上》又一次见证了于和伟的封神表演,无名英雄“周乙”,一个潜伏在敌营,开展情报工作的红色特工。
首先,就人物的复杂性来说,对演员的表演非常具有挑战,其次,前有张嘉译版的“周乙”深入人心,打破角色壁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于和伟却迎难而上,用其教科书式的演技征服了亿万观众,在导演张艺谋心里,“周乙这个角色,非于和伟莫属”。
影片中,于和伟的表演非常高级,不在于大开大合,而在于隐忍克制,向内收着演更挑战演员功底,通过眼神、微表情以及动作,在细微之处显神通。
比如,在收到情报时,他阅完即焚,用手快速捻灭快燃尽的纸条,直至搓成灰烬于无形,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不动声色。
还有,枪毙战友张宪臣那场戏,在被猎手虎狼环饲时,周乙若无其事地点了一根烟,在一动一静处拼命压抑自己的悲愤之情。
出道20余年,于和伟出演过一百多个角色,每一次都竭尽全力,而每一次又都精疲力尽,只为做一名真正的演员。
四、家有贤妻旺三代
“如果没有妻子的安慰和帮助,我可能早就改行了”,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一个女人的出现,成为他生命里全部的光。
与宋林静相识于1992年,当时抚顺歌舞团正在招人,舞蹈不错的她,一经面试就被录用了,与于和伟工作在一处。
刚进团时,长相甜美的她,吸引过许多男生的关注,这其中就有,对她一见钟情的于和伟。
宋林静的家境优越,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从小学舞蹈的她,气质非常出众,在穷小子于和伟面前,绝对是妥妥的“白天鹅”。
为了接近女神,这小子没少花心思,经常制造与她偶遇的机会,一次,在得知宋林静的外甥女想要找辅导老师后,他立马抓住机会毛遂自荐。
在宋林静的眼里,于和伟性格耿直,颇具才华,一来二往之下,两人互生情愫。
然而,面对自己窘迫的家境,于和伟还是退缩了,迟迟不敢表白。
其实,宋林静早就知道于和伟家里的情况,但她却并不介意,她甚至非常钦佩,这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小伙子。
得知于和伟的母亲在街头卖红薯,为了让她早点收摊回家,宋林静每天下班都会去光顾生意,一个月下来,她至少买了60多个烤红薯。
善良的宋林静,逐渐打消了于和伟的顾虑,两人顺理成章的走到一起。
后来,于和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担心他在上海过不好,宋林静还把自己的大部分工资寄给他,自己只留10块钱生活,一年下来,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不仅如此,她还代替于和伟尽孝,经常买些吃的喝的,去看望其母亲,帮她干干家务,陪她聊聊天。
北漂那几年,都是宋林静默默陪在他身边,成为他强大的精神支柱。
1999年,于和伟花了400块钱,迎娶了宋林静,两人蜗居在团里分的10平米的小单间里,日子虽清苦,却也很甜蜜。
2003年,宋林静为他生下一个女儿“荞麦”,这让第一次做父亲的于和伟,感到幸福不已。
俗语说,娶贤妻旺三代,宋林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妻子,为了支持丈夫,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在家照顾孩子,伺候婆婆,把所有家事料理得井井有条,不让丈夫操心。
2011年,于和伟终于在北京买了首套房,把妻女从抚顺接到北京生活。
成名之后,于和伟从未忘记过哥哥姐姐的恩情,为了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他给哥哥姐姐们买房买车,帮开早餐店的哥哥卖包子。
只要他们有困难,于和伟一定会伸手帮忙。
而宋林静也十分支持丈夫的做法,在于和伟工作忙碌的时候,她会代替丈夫,隔三差五回老家,看望哥哥姐姐们,为他们提供一些援助。
如今,不拍戏的时候,于和伟就宅在家里,帮妻子做做家务,接送女儿上学。
为了给妻子足够的安全感,他把所有的收入都交给妻子保管,自己的手机从来不设密码,也不与圈中女性交往过密,每次聚会,他都把妻子带在身边。
“我与妻子共过患难,她是我一生的最爱”,两人已走过30年的风雨,始终恩爱如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