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

今天早上 7 点 49 分,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发出了一条朋友圈:

“InShanghai:whatasadmorning!!Ineedcryingandpraying.”(在上海:多么悲伤的早晨!!我需要痛哭祈祷。)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1)

巴黎圣母院火灾,整整历时14个小时才被扑灭,惊动全球,以下为此次事故的10个要点:

1.起火原因初步结果是意外,有报道称,这样最近的翻修工程有关。

2.起火地点最初位于阁楼,此后蔓延至屋顶,木制框架基本被烧毁。

3.塔尖在大火中倒塌,玫瑰花窗损毁。

4.部分艺术品被消防人员转移,仍有大部分留在建筑内部。

5.400多名消防人员参与救火,一人受伤伤势严重。

6.消防部门没有使用飞机空中洒水救火,因这样有可能使建筑结构发生倒塌。

7.马克龙取消当日演讲赶赴现场,称避免了最坏结果,将共同重建巴黎圣母院。

8.许多民众为巴黎圣母院唱歌,有人跪地为圣母院祈祷。

9.多国领导人表达对火灾的惋惜,称巴黎圣母院是世界的财富。

10.目前火灾所造成的全部损失尚未计算得出。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2)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3)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4)

巴黎圣母院到底有多古老?这座哥特式艺术精品建筑于1163年开工,那年辛弃疾刚开始为南宋做官;1345年竣工,那年朱元璋刚开始当和尚。

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也是欧洲最著名的教堂之一:高挑入云、骨架通透。正面宽47米,一对塔楼高69米,正厅深约125米,可以同时容纳9000人。

巴黎圣母院,这座历时180年才完工的大教堂,如今遭遇了烈火灼烧。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5)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6)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7)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8)

火情最严重的时候,93米高的木质尖塔,这一试图离上帝更近的尖塔,在法国人的哭泣和惊呼中缓慢倒塌。

这也是巴黎圣母院结构中最古老的部分之一,用的是1160至1170年砍下的大树。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9)

成千上万的法国人站在塞纳河两岸,许多人泪流满面,眼看着大火吞噬着大教堂。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10)

直至深夜,很多人仍然聚集在警戒线外,跪着为教堂祈祷。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11)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12)

此次大灾之后,重见“巴黎夫人”原本容貌,可能还需等待十多年。重修工作将非常缓慢且耗资巨大。

马克龙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将重建巴黎圣母院,并展开募捐活动。

之后,法国开云集团宣布,Pinault家族将捐款一亿欧元用于修缮工作。据悉,开云集团为世界排名前三的奢侈品集团,旗下拥有GUCCI、圣罗兰、巴黎世家等奢侈品牌。

在火灾现场,巴黎人民默默驻足祈祷,他们低声唱歌祝福这座大教堂,在社交网络上,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表达惋惜之情。

但住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往往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在中国的社交网络,有相当一部分人,把159年前的圆明园大火,同巴黎圣母院大火,直接划了一个等号——用他们的话说,天道好轮回,苍天放过谁。

在朋友圈里,你会看到这些。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13)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14)

当然朋友圈不是最真实的,人性会经常性伪饰,因为这毕竟是熟人社交,很多人哪怕已经按耐不住喜悦激动的情绪,但他们仍然会装作很惋惜很有同理心,转身打开新浪微博,那里才是他们狂欢的阵地。

随便打开一条关于巴黎圣母院大火的微博,都会看到如下的场景。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15)

不过略微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一般这种毫无人性、毫无逻辑,充满着仇恨意识的发言,点赞数会排在第二位,第一位还是大家正常地表达痛惜之情的表达。

点赞数中等靠后的,基本上都是仇恨的宣泄。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16)

这说明什么呢,我们这个社会,尽管明事理懂逻辑的聪明人是有的,但是与之对等的,尤其是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一言不合就虽远必诛的相当一部人,还是客观存在的。

这说明对西方社会,保持着强烈敌视情绪的,有相当一部分人,这部分人或暗潮涌动,或屹立潮头,这是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

如果中国想作为一个大国,展示真正的价值观,必须要警惕这一部分人,他们对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他们所蕴含的危险的不可控性。

“网络义和团”,已经成为义和团的一个新变种。这些人对巴黎圣母院大火的幸灾乐祸的态度,是远比这场大火还让人沮丧的事情。

从巴黎圣母院大火联想到火烧圆明园,并不难,毕竟都是明星建筑物的火灾事件。但从中得出“圣母院烧了也活该,谁让法国人烧过圆明园”之类的结论,就有点反逻辑、反历史、反知识——也就是有点反人类思维了。这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么怼圣母院大火,不合适。

雷斯林总结道:

正因为它承载着那么多后续创作,承载全世界无数人从各种不同角度的思念,所以它才是属于全人类的遗产,所以,社交媒体上很多人表达震惊和痛心,一点毛病都没有。

我不能理解到底是多狭隘的人,才能说出烧得活该这样的话。

这个观点啊,倒让我想起了 1861 年,《巴黎圣母院》作者法国维克多·雨果,他给他的朋友,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巴雷特大尉写了一封信,他严厉谴责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这篇很旧的文章,今天被很多媒体所推送,我给大家念一段: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百年前,雨果超越国界,为圆明园痛心疾首,为全人类文明发声,痛斥法国政府,至今为历史铭记。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千百年文明遗迹留到今天,都是用尽全力的幸存者。除了此次法国巴黎,巴黎圣母院燃起的熊熊大火之外,还有很多被摧毁的古迹。

【英国温莎城堡】

1992年,位于英国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发生火灾,城堡东北部被烧毁,9个房间“无法辨认”。火灾起于城堡中原来的皇家教堂,在日常维护工作中,一个照明投影仪被放置的位置太靠近窗帘,导致起火。

250名消防员工作了15个小时,才扑灭了这场火灾。经过5年的修复,城堡于1997年重新开放。

【英国约克大教堂】

1984年,一场火灾对建成于15世纪的约克大教堂造成了严重破坏,巨大的火焰吞噬了教堂南侧的屋顶,极高的温度导致教堂内16世纪的彩色玻璃玫瑰窗破碎。

此次火灾据称是由雷击引发的。1988年,教堂完成了修复。

【乌干达卡苏比王陵】

2010年3月,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的世界文化遗产卡苏比王陵失火,王陵内主建筑物严重受损。

2018年9月2日,有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馆藏2000万件藏品多数被毁。这些藏品展现了从1500年葡萄牙人发现巴西一直到巴西成立共和国的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塞雷若说,幸存藏品应该不到总数的10%。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17)

这是2018年9月2日在位于里约热内卢的巴西国家博物馆拍摄的火灾现场。

关于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巴黎圣母院大火)(18)

这是中国火灾烧毁文物简略表。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人类文明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文化遗存无数,然而能够经历时代更迭而幸存下来,让后人得以一见的不及万分之一。这需要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专业的保护措施,做好各类风险管控。

此次失火的巴黎圣母院由于是木质结构,一旦起火,极易见风起势,难以控制。据法国官方消息,此次火灾极有可能是修缮保存不当产生的。由此,文化遗产保护中,日常防火巡检,排除火灾隐患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对重点遗迹应有应急预案,在起火的一个小时的最佳救援时间里,能够快速反应,减少进一步的损失。

不幸中的万幸是,巴黎圣母院的三维模型已经被存档。根据资料,2015年,Dr.AndrewTallon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了激光扫描,获取了其三维模型,这将有助于其灾后修复和重建。

因此,最大化利用现代技术留存文化遗产信息也成为重要手段。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博物馆保驾护航的背景下,文物数字化已经是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文物数据,为每一件文物形成独家的数字化档案,让文物有更精准的保存方式、更广泛的传播途径,是对文物传统保护方式的有力补充。

(正和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