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伍碧君为什么辞职 我和碧桂园不得不说的故事

32年前,佛山顺德北滘。

某建筑工地,一台混凝土搅拌机正在轰鸣作业。建筑工人都是村里请来的,他们需要用铁锹把水泥袋铲开,把水泥和砂石倒入搅拌机。每天大概需要使用1000-2000包袋装水泥。

为了贪图省事,总有工人违反规定,把水泥袋也扔进搅拌机中。这种现象在任何一个建筑工地好像都司空见惯,似乎没办法管,对违规的工人实施处罚也不管用。这样做的危害,自然是影响混凝土施工品质。

直到有一天在工地的午餐会上,终于有人找到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现金回收水泥袋。

想出这个办法的是另一位公司股东,名叫杨二珠。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破损的水泥袋5分钱一个,完整的水泥袋1角钱一个,公司回收。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回收2000个完整的水泥袋,公司需要支出200元,但可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水泥袋扔入搅拌机的问题。事实上公司并没有多花钱,回收的水泥袋还可以卖给废品收购站,平均一个完整的水泥袋大概还能赚5分钱。

老板当即拍板,就这么干!

一项制度出台,公司和工人都从中受益。工人每天都能收到卖水泥袋的额外收入,再也没有人把水泥袋扔进搅拌机……

这是吴耀辉给我们讲的诸多故事中的一个。吴耀辉,一名从1989年就加入杨国强创业团队的老员工,至今仍然坚守在工地一线。他说:好的制度,往往是尊重人性,可以调动员工内在的积极性。这也是后来碧桂园很多制度出台的出发点,一定会尊重人性,尊重科学,尊重商业规则。一项小小的改进措施,可管中窥见碧桂园方法论的一斑。

碧桂园伍碧君为什么辞职 我和碧桂园不得不说的故事(1)

▲正在看图纸的吴耀辉(摄于1998年)

1989年9月,吴耀辉加入这支施工队伍的时候,团队一共才十几二十人。他也没想到,跟着包工头一干就干到了现在,足足32年了。

“32年岁月沉浮铸就了我今日的坚韧。”

32年如一日,碧桂园一直在发展变化,但也有很多优秀的传统从来没变。很多一开始习以为常的事,都被打破过,形成了独特的碧桂园做法,成为人人共知的新习惯,几十年坚持下来,逐渐浇筑起今天大家津津乐道的“企业文化”。

碧桂园伍碧君为什么辞职 我和碧桂园不得不说的故事(2)

▲早期碧桂园的工卡

01

至简单的心愿,是不平凡的开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起源于一颗树上掉下来的苹果;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是因为一次浴缸泡澡;

莱特兄弟因为看到了飞翔的小鸟,就埋下了飞机的种子……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简单的开始。

当时带领着这支施工队的杨国强先生也许没有想到以后的自己能拥有一家打进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

当年作为包工头的杨国强对刚来施工队的员工们说:你们刚来公司的工资600元,比外面200-300元要好,可以让老婆、小孩不受苦,未来做得久了,表现得优秀,可以拿到1000-2000,或者更多的工资。

一份可观的工资,一份能养活妻儿的工作,这些简单的愿望就这样推动这群青年们在一个又一个的工地里艰苦奋斗

吴耀辉回忆起当年杨国强先生与大家一起规划未来:现在我们先建厂房、学校和信用社,有了条件以后,我们就能自己买地建房子卖;现在我们的通讯工具是座机(指电话),很快我们将会用上对讲机和“大哥大”,那时工作起来就方便多了。

碧桂园伍碧君为什么辞职 我和碧桂园不得不说的故事(3)

▲北滘中心小学

“北滘小学还在,还有那些公寓……都是杨国强带我们一起建的。”谈起碧桂园的过往岁月,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在吴耀辉的记忆里,当年工地上的杨国强手里拿着图纸,腰前挂着卷尺,后面口袋装着玻璃瓶的凉白开,这是今天我们许多人不曾看见的模样。

还有当年在广珠公路旁边的办公室,每个人都在忙碌而充实地工作;

天气好的时候,大家倚靠在厨房门口的两棵大树下吃饭,下雨了就把饭端到办公室吃;

每天吃完饭后,大家聚在一起开半个小时的总结会,总结当天的工作,安排计划好明天的工作……

这些普通又琐碎的场景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因为大家这样一起度过了10多年朝夕相处的岁月。这一个个平凡的日子,就像工地上一块砖、一块瓦,日积月累,筑造着碧桂园不平凡的事业高楼。

碧桂园伍碧君为什么辞职 我和碧桂园不得不说的故事(4)

▲吴耀辉(中)与同事一起外出学习(摄于1999年)

02

一颗钉,一块砖,都做到精打细算

当年吴耀辉是队里的一名大工,工地上的事无巨细,他都知道。

谈起当年在工地上的事情,除了回收水泥袋的故事,他还告诉我们碧桂园精打细算的另外两件法宝——带钉子的模板和旧房子的青砖。

他回忆,当时属杨二珠董事最擅长精打细算,他每天对接修改好图纸后,还要组织劳工把模板里的钉子取出来加工再用,不浪费材料的同时还省了购买钉子的成本。而且,起了钉子的旧模板也还可以再次使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碧桂园伍碧君为什么辞职 我和碧桂园不得不说的故事(5)

▲五位原始股东合影 杨二珠(最右)

杨二珠董事还从改建的房子里回收旧青砖,用来砌筑建筑的基础或砌间墙,当时每万块旧青砖回收仅150元,而去市场买红砖的市场价每万块却要400元,我们就是这样去精打细算的。

几乎所有碧桂园人都听过“移动的办公室”的故事,听过“旧铁栅栏”的故事,像这样的一颗钉,一块砖,固然不是贵重的财物,但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就这样被碧桂园的创始人们巧妙地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创造出不一样的价值生机。

自然而然地,不浪费、厉行节约便成为了碧桂园人长期以来遵循的工作习惯和要求。在今天的碧桂园,厉行节约的美好品质仍然在各个区域、各专业条线,以各种形式得以体现。

2021年6月,碧桂园还颁发了“企业专利匠心奖”,对岗位中关注细节提升、减少浪费并为企业带来益处的行为给予奖励。

秋山利辉在“匠人30条”中要求徒弟必须成为“会打算盘”的人,要为客人精打细算;

洛克菲勒在自己的公司非常注重成本节约,将炼油成本精确到小数点的后三位进行考察,少了百来个价值极微的油塞子他也不放过;

麦当劳赚的每一分钱都是通过精打细算得来的,要求员工学习8字拖地法,保证地板又干净又节约水。

在精打细算中发现致富之道,仿佛是伟大的匠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防奸以政,去奢以俭。”是诸葛亮的制胜法宝;“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亦是碧桂园奉行多年的传统美德。成功的经验得到复制,创始人的精神就是企业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

03

危机中寻生机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让吴耀辉最佩服的是杨国强先生总能在危机中寻找到新的生机,他称之为“睿智”。

2004年,羊城晚报的记者悄悄来到位于清远的碧桂园假日半岛项目“踩盘”,记者在报道中提到:“工地的每个入口都有佩带‘清远碧桂园’字样、身穿迷彩服的保安把守,现场施工的进度进一步确定了该盘将在今年内销售的消息……清远碧桂园开盘之后,广州北部楼市的启动一触即发……碧桂园的进驻,有望令这片区域在今年之内成为楼市一个全新的热点。”

但是谁也没料到,碧桂园清远假日半岛项目第一次开盘,一套房子都没有卖出去,只有酒店接了一百多块钱的生意。

面对这个窘迫的局面,杨国强发现,原来在项目的后面约15公里,前面约7公里全都是烂泥(沙)路,灰尘满天,进出非常不方便,购买生活用品更是困难。

杨国强当即做了几个大胆而正确的决定:先代政府将这条22公里长,16米宽的市政沥青马路修好,解决项目周边的交通问题;给所有的商铺免三年租金和一年水电费,引进大量卖生活用品的小卖部;同时保证一期进度不受影响,二期继续加速扩建别墅及洋房。

经过近一年的改革,路畅通了,小区商业街也热闹起来,第二次开盘,清远假日半岛三天之内就将两期建造量(别墅和洋房共1000多套)全部卖空。这些当初令人大为惊奇的举动,现今看来都闪耀着杨国强先生果敢而睿智的光芒。

碧桂园伍碧君为什么辞职 我和碧桂园不得不说的故事(6)

▲碧桂园假日半岛项目

这不是碧桂园第一次在危机中成功寻找到生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碧桂园创办了广东碧桂园学校,开创了“教育 地产”的业界先河,顺利解决了当时的经济困难,同时也打开了碧桂园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以前用水用电要交增容费,碧桂园广州凤凰城项目就排除万难,跨程15公里远自己在增城建造水厂,近二十年了水厂还在使用,且带来了一大笔收益;

再后来,碧桂园为了方便广州人到顺德买房,开通免费看楼巴士;

为了帮来自香港的业主解决在内地买房装修麻烦的问题,碧桂园开始做精装修房子……

“他怎么那么厉害?当时没人能想到。这是杨国强先生,他的脑袋聪明就聪明在这里。”吴耀辉向我们感慨道。

危机对别人可能是灾难,对碧桂园来说永远都是机会。杨国强先生一开始将自己的“睿智”传授给身边的人,他们带着创始人精神不断开拓。如今,碧桂园已经是一家拥有超十万员工的企业,它通过传承碧桂园企业文化,将这种精神复制给每一位碧桂园人,让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不断超越。

04

我眼里的企业文化

“我眼里的碧桂园企业文化很简单。

不违法,这是底线要求。

诚实,是杨国强先生对所有碧桂园人的要求。他常常和身边的人聊天,问你是否看过哪本书,书里讲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问你最近喜欢做些什么,这件事情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意思,你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你如果不诚实,很快就会被他的提问难倒。作为碧桂园人,如果你在工作中犯了小错,没有关系,下次不要再犯就好;但是如果你不诚实,不懂装懂,不了解装了解,那是一定不可以的。

永远努力到极致。在碧桂园工作,要不怕辛苦,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们一定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碧桂园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从小做到大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碧桂园人一起努力,从大再做到伟大,一百年一百年做下去。”

吴耀辉把他对碧桂园企业文化的理解,向我们娓娓道来。春风化雨32载,创始人们和他们的团队带着在艰苦岁月中打磨出来的坚硬品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碧桂园人。从前,他们用工作中建立的习惯和机制,改变了员工的行为习惯;现在,这些故事为人所传颂,这些机制不断被传承、改进,化作文化的沃土,滋养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成林成荫,为更多的碧桂园人遮风挡雨。

碧桂园伍碧君为什么辞职 我和碧桂园不得不说的故事(7)

作者介绍:徐玉杰,从事碧桂园企业文化工作三年,对企业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