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

“王”是手里拿着大斧的人。

“王”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指事字,其甲骨文像斧钺之形,这种大斧是古代用来杀戮的兵器。谁掌握了这残害人的凶器,谁便有至高无的的权力,称王称霸,因此古人造字使以这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作为“王”字。对于“王”字的解释,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有的说,“王”的甲骨文像人立地上。这人是个有地位的人。不管怎么说,“王”都是权力的象征。“王”本义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秦汉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王”就成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项,如:诸侯王、亲王、郡王等。也指在某个领域、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如:故事大王等。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1)

“国”、 “国家”的由来。

“國”字始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 “國”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字本义是“邦国”“封邑”。古字的构形,有土地(“一”),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力“戈”。 古字“國”字“囗”的四方都有一横,这四横可能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表示疆土地域的范围。后来“國”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邑,《说文》曰:“邑,国也。”邑就是国,而“国”主要是指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统治的区域。春秋时期,人们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西汉以后,因为避刘邦讳才渐用“国”的。

另外,现用的简体“国”字创造中还有故事。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建立政权后,认为他所建立的“國家”的“國”字中,不应该有“疑惑”之意的“或”字谐音。于是诏令将“国”字中的“或”字改为“王”字,即 “囯”。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进行规范简化。据统计,“国”的异体有40多种。在选择规范字时,起了争议。“囯”历史悠久,容易书写,太平天国时期曾广泛使用,但是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囯”并不符合时代潮流。时任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的郭沫若提议,“囯”里面再加一个点,成为“国”,既便于书写,又有“祖国美好如玉”的意思,于是全体通过了。

“国家”是由一个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并且具有或多或少确定的领土和一个政府的人民的共同体。“国家”一词在解释为如下;《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赵岐注释为“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其意思是古时称诸侯的封地为“国”,大夫的食邑为“家”。 “国家”还指“公家、朝廷、皇帝、京城。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2)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3)

“皇帝”的由来。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皇”字构型解说不一。有的学者认为“皇”是“辉煌”的“煌”的本字,加“火”作“煌”。也有的人认为“皇”像王著冠冕形,金文的“皇”字由“日”和“土”构成,其含义为太阳从地下升起时,光亮很大,照亮了大地。由此“皇”有“大”意。又因为“日”为历代帝王的象征,所以“皇”便引申出指三皇五帝之“皇”。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称始皇帝,所以命人将“皇”字上部的构件改为“自”。“自”本义是鼻子,引申为开始的意思,“自”字和“王”字组成的“皇”字表示最初的王,也就是“鼻祖”,与“始皇帝”相符合。汉代文字则将上部又讹变为“白”,一直沿袭至今。

“帝”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帝”本义是花蒂,后引申指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即最高的天神。古人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与天地一样并且和天地贯通且和谐的地步,这个人就称之为帝。秦以后为“皇帝”简称。秦始皇以皇帝为君主称号,帝遂为皇帝简称。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4)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5)

“陛下”是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封建社会臣民对皇帝不能直接称呼,而必须要称为“陛下”。 “陛下”本来是指皇帝座前的台阶。据说荆轲刺秦王事件后,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既有利于安全,也可以显示皇权的崇高。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而从秦始皇开始只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6)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7)

“殿下”等的由来。

“殿下”是用作对帝后、帝妃及太子、皇子、公主的敬称。也是现代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殿下“殿”即“宫殿”,“殿下”本指宫殿之下,又代指站在殿下的帝王侍从人员。

“阁下”是旧时对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中。“阁”是指阁楼,原意是由于亲朋间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今多用于外交场合。

“膝下”是子女幼时依于父母的膝下,因而“膝下”表示幼年。后来借指父母,有亲切之意。

“麾下”是对将帅的敬称。“麾”,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

“在下”是旧时用作自称的谦辞。古时坐席,尊长者在上,所以自称在下。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据说晋文公出逃中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为他充饥,亦称“剐肉奉君”,后来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晋文公拊木哀嗟,以木作底的鞋。每怀割股之功就叹息说“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从此传开了。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8)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9)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10)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11)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12)

19个创意词汇(有趣的词源旅行)(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