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序幕再次相遇(最后中专生第二章)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开始连载《回忆中师中专生活》自媒体首发的作品《最后的中专生》。

第一章序幕再次相遇(最后中专生第二章)(1)

原题:《最后的中专生》

来源:《回忆中师中专生活》公众号(授权转发)

第2章 相知

2.1 勤工俭学

老乡刘冉很快加入了校学生会,成为纪律部的干事,自信满满的样子。“仕途受挫”的李茂林打出家庭困难要凑学费的理由,在宿舍楼卖起了方便面和各种零食。李茂林的生意很快走上了正路,由于定价比学校商业中心稍低,甚至有其他楼栋的男生前来购买。每天下了晚自习到睡觉熄灯前,李茂林所在的507寝室内外常常人满为患,506寝室同学的宁静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民怨渐生。张东对此特别生气,有一次,他用脚直接把寝室门猛的一揣后关上,既试图安静一些,也借此激发大家的不满情绪。

“这算不算无照经营啊?”张东刻意提醒寝室各位。

大家碍于李茂林面子,又不想得罪张东,一时不知说啥好。沉默了半会儿后,寝室同学刘鑫终于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觉得算无照经营,不过,农民卖菜,好像也没办营业执照,也没有人说是无照经营,这个问题我感觉比较复杂。”

张东接着说:“李茂林那小子赚这么多钱,早都超过了凑学费的目的。当然这些我们可以不管,关键是大家也要休息,天天吵吵闹闹的,我都有点想到学生科去告他了。”

“这事大概率只有忍了,宿舍管理员都没说啥,我们捅到学校去,可能有点不太合适。他那边再怎么吵,熄灯以后也就停火了。”黎小新忙劝张东。

张东见大家都不想挑刺,只好暂时打住了。

这种秩序混乱的状况很显然不具有可持续性。宿舍管理员杨叔叔碰到李茂林时,严厉地提醒了一次后没有奏效,终于发出了最后通牒,他明确警告李茂林:“再这样吵吵闹闹的,我不准你再卖了。”李茂林吓得急忙点头,腰都快弯成九十度了,和清政府那些见到皇上立马鞠躬的大臣没啥两样。

李茂林智商的确高,转弯也快,很快就琢磨出了应对机制。不久,他和刘冉一拍即合,两人合伙分片区经营,以分散人流。李茂林负责供货,刘冉在宿舍楼三楼再开一家分店,大家五五分成。刘冉得到经营权后,从一楼吼到三楼,招呼大家买东西不要挤在一块,都是一家老板,一个价格。一楼到三楼的同学到他的寝室购买,四楼到六楼的同学继续在李茂林寝室购买。

刘冉的嗓门大,广告吼了好几次,连张东在五楼宿舍里都听见了。于是,他立即嘲讽到:“大家觉得这算不算官商勾结的升级版啊?还校学生会纪律部干事,老子真是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寝室同学刘鑫这次对张东的看法表达了自己支持,他补充说:“这两小子狼狈为奸。”

黎小新见老乡刘冉也上了李茂林的“贼船”,只好遗憾地表示:“早知道可以有这等买卖,我们寝室兄弟伙当时就应当干这个的。”

“这就是俗话说的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张东叹了口气,做了总结讲话。

刘冉在学生会顺风顺水,生意也出人意料地好,为了自己今后在学生会进一步发展创造出更好的人际环境,坚持薄利多销,偶尔优惠大家一毛两毛,人气继续上涨。他赚了点钱之后,脑袋有点发热,觉得追女生是一件不需要认真研究的事情,于是买了一只非常精致的机械小闹钟,当面送给女老乡张丽丽。张丽丽不是那种没脑子的人,对于男女同学的界限理解很透彻,也并不喜欢刘冉这种表面斯文的男生,她立马问李冉:“你为什么要送我东西?”

“我想我们是老乡嘛。”刘冉支支吾吾地解释道。

“你怎么不送给黎小新,只送我啊?这个理由有点不充分,我不敢收。”张丽丽反问道。

刘冉被张丽丽当场拒绝后,心有不甘,立即找黎小新诉苦。黎小新半问半答地说:“是不是你想得太明白了,张丽丽年纪小还没开始想,你要找和你想法一样的人。”

刘冉有点转不过弯来,于是问道:“你这话我有点没听明白。”

“意思是这壶不响提那壶,不要在一颗树上吊死。俗话不是说,有情之人终成眷属。”黎小新解释说。

黎小新这么一说,李冉觉得面子找回来了,他一下轻松了好多,高兴地拍了拍黎小新的肩膀,打趣道:“没想到你小子看着老老实实的,挺有思路的,是不是有啥大的计划?看中班上哪个了?”

“我没有。”黎小新坦白道。

“是暂时没有目标,还是从来就没想过?”刘冉一本正经地问到。

面对刘冉锲而不舍的追问,黎小新有些无语了,只好说:“我没有能力回答学生会领导提出的所有问题,这个问题超纲了。”

刘冉压低了声调,接着解释说:“兄弟伙的事,也是大家的事,不分彼此。你们班上有哪几个好看的妹妹,给哥子我说一声,兄弟不追我去追!”

“我不回答这种问题,这是当年家长哄初中生有没有早恋苗头的套路。现在90后的小学生都不上这种当了。”黎小新有点被逗乐了。

“那我自主行动了。”刘冉认真地表示。

刘冉的语气里明显透露出了一种确有其事的味道,这一点黎小新当时并没有注意到,他简单地回应到:“我们班没有女老乡。”

刘冉接着解释道:“男人要有大格局。俗话说得好,五湖四海皆兄弟,天涯何处无芳草。俗话又说:英雄不问出身,美女不问出处。懂我的意思吗?”

“你看得上哪个就自己追呗,我就不一一帮你介绍了。一介绍,感觉自己成了猥亵妇女的从犯。”黎小新无奈地表示。

“你这就想复杂了。俗话说:食色,性也。俗话又说:自古英雄爱美女。这是符合天意和人心的。”刘冉总觉得黎小新好像不太认可他的思想和行动的合法性,有点不满意了,跟黎小新扳起了道理。

黎小新于是追问道:“你这意思,感觉不轰轰烈烈爱一场,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中间还对不起空气。那我一定静候你的好戏。”

“古人不是早就说了吗?人生能有几回醉,为伊消得人憔悴!”说这话的同时,刘冉拍了拍胸脯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刘冉果真行动了。他早就注意到了孙宜静才是真正的大美女,因为学生会工作也与孙宜静有所接触。张丽丽顶多算是小家碧玉,两人之间是公主和丫鬟的差距。失败是成功之母,上次追求女老乡张丽丽失败不是坏事,反而激励了他把标准调高。

为了不给黎小新添麻烦,刘冉委托李茂林给孙宜静送礼物,李茂林明明知道孙宜静家里不让谈恋爱,但又不好拒绝请托,内心甚至乐于见到这出好戏,就满口答应了。孙宜静觉得同学间送个小礼物很正常,于是不假思索接受了。礼物已送,刘冉马上找到黎小新,高高兴兴把这事说了出来。

“你不知道她不谈恋爱的约法三章吗?刚开学时她就当着全班宣布过。”黎小新郑重地提醒道。

“有这回事,李茂林怎么不告诉我。那还是就此打住算了,大家都是学生干部,让学校知道了可不得了。还是兄弟你耿直。”刘冉大吃一惊。

黎小新接着劝刘冉说:“其实你可以找一个相对简单容易一点的女生。”

刘冉无奈地表示:“我觉得就她靓点,其他女生还像小孩一样一点意思都没有。”

黎小新只好感叹道:“自古红颜多祸水,安全压倒一切。”

刘冉离开时,情绪有些低落,感觉有些心事没有说出来,憋着。不久,黎小新半路碰到孙宜静时,鼓起勇气想再问个明白,他也想帮老乡刘冉了解一下孙宜静是否会生气。于是试探性地问到:“孙班长好,好像我在学生会的老乡刘冉对你印象挺好的,不知道你觉得他怎么样?”

“我经常在学生会看到他,觉得他挺热情的。他还说有个老乡黎小新就在我们班,我告诉他其实你就坐在我前面,我们开学那天在火车上就认识了。没想到他想法挺多的,看来是有点误会了。”孙宜静假装没有什么事的样子。

“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些呢。”孙宜静突然顺着刚才的话题问道。

黎小新找不到合适理由,只好说:“刘冉是我老乡,你又是我班长,当时在火车上你还提醒过我,我觉得有责任关心了解一下。”

“你这么一说,感觉你既关心老乡,又对我有感恩之心,好像就你们俩对我不放心,才问一问我。感觉你们都是好人,我倒成了不知道该怎么定位的角色。”孙宜静依然笑着问道。

“没有没有,不敢有这种意思。”黎小新连忙解释说。

看到黎小新有点招架不住的样子,孙宜静终于得意地说道:“你老乡刘冉,在送我的礼物里面,夹了一封情书。我现在麻烦你原路帮我退回去,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这小子没给我说有这事,李茂林也应该不知道礼物里面还有私货。”黎小新也没想到老乡刘冉可以这样生猛直接。

孙宜静于是明确地表示:“你别担心,我不会告诉学校的,他是你老乡的嘛。所以我说,你欠我好大一个人情。”

黎小新连忙问到:“该怎样感谢你的宽宏大量?”

孙宜静高兴地说:“我想好了再告诉你吧。”

“其实这事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毕竟一开始我主动避免掺和进去,事后又积极沟通、大事化小。”黎小新忙着想给自己再澄清澄清。

孙宜静眨了眨眼睛,笑眯眯地说:“那看样子我还得感谢你才对,行嘛,我可以满足你一个小小的愿望!”

“你能不能给我带一瓶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我从没去过大西北,有些好奇。”黎小新鼓足勇气提出了自己的愿望。

“这个愿望我同意,下学期我就给你带过来。”孙宜静很爽快地答应了。

分开后,孙宜静没有立即转身离开,她看着黎小新的背影好一会儿,才扭头回去。黎小新这次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孙宜静的心里产生了一丝波动,她觉得自己突然有点不能安静下来了。虽然刚刚成为同学不久,但平时或私下,两人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大家天南海北聚在一起,刚开始同学之间说话做事有点放不开是正常的。但黎小新是她认识最早的同学,也是她在教室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前桌”,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孙宜静的心里总有黎小新的相应位置。她听小学老师说,小羊羔刚刚生下来时,如果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母羊而是牧民,它就会把牧民视为它的妈妈。或许黎小新和自己之间的关系,就有这种类似的元素在里边。

黎小新突然提出想要孙宜静送礼物,也让孙宜静有些意外。到了内地读书快两个月了,她才渐渐知道这个年龄段的男女同学之间送礼物收礼物,其实是在表达某种和喜欢甚至爱相关联的心思,这得感谢刘冉这波操作带来的提醒。黎小新是不是对自己也有点感觉?想到这里,孙宜静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和高兴或不高兴都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当黎小新提出这一要求后,她的心绪也有一些不一样。黎小新为什么要让自己送礼物,而不是让其他新疆同学送,肯定有说不出口的理由。如果没有这次私下接触的机会,或许要等好久好久,黎小新才好意思提出这样的要求。甚至因为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不可测,黎小新可能在同窗三年里,都没有合适的机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或是渐渐忘掉类似这种想把彼此拉近的念头。

黎小新拿着孙宜静退回的情书转身离开,一路走得很轻很小心。尽管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异样,但内心总有一种好像期待着什么的感觉,不止是那一小瓶沙粒。同时,黎小新的内心又有了一点小小的畏惧,毕竟他的老乡刘冉一不留神就被孙宜静收得服服帖帖了。他注意到刘冉收到情书时的表情,比上次撞见时更难堪。

回到自己寝室,张东一看黎小新一幅心里有事的样子,立即就装出关心的样子问到:“小新,怎么看你眼神有些飘忽,到底是中邪了,还是看上隔壁班哪个美女了。”

黎小新小声地回答:“没有。”

“没有?那应该是看上了我们班那个美女了?”张东追问道。

“我们要相信小新同学在诱惑面前的自我定力。不过挡不住了,一定要给兄弟们说一声,不要一个人硬扛。你刚才在教学楼下和孙宜静嘀咕了好久,我们都看见了,好像还在交换什么东西,不过你就当我们没看见好了。”看到黎小新没有什么回应,张东趁热打铁地接着调侃道,寝室其他同学听完马上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2.2沙粒到手

1997年2月20日上午,很多外省同学还在开学回校的半路上,孙宜静也不例外。她家距离最远,每次返校都要提前六七天启程。这时,火车上的电台广播传来了敬爱的小平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大家心情无比沉痛。当天下午孙宜静回到学校后,就把余敏姝叫到一边商量了一会。第二天,两人一同前往市中区新华书店,买到了一张小平同志的纪念画像,回来后郑重地贴在寝室大门正对的墙壁上,并深鞠躬三次。

等寝室其他同学回到学校,一进寝室大门,看到小平同志的纪念画像,都立即安静下来,默默地仰望伟人,表达深深的哀思之意。

孙宜静寝室同学的自发行动,很快被当天晚上巡查寝室的学生科陈科长知道。陈科长连说好好,并拍了拍余敏舒的肩膀。

2月22日下午,在第二学期的第一次班会上,班主任传达了上午学校全体教职工大会的主要精神,并转达了校长对孙宜静寝室同学的由衷赞意,校长认为我班同学政治素养好,觉悟高,希望全校各班向96级法律B班学习。

这之后,大家稍微平静了一段时间,才逐步转入正常的学习状态。黎小新期待着孙宜静带回的礼物,但又不好意思开口问,甚至担心孙宜静或许只是刚刚认识时,为拉拢拉拢同学关系随口一句而已。有一次黎小新单独碰到孙宜静时,本想开口问,话都快冲到喉咙口了却又收了回去。孙宜静人很机灵,年龄又大一岁,一眼就看出了黎小新的心思,故意兜着不说。

没过多久,全班女生都收到了孙宜静从新疆带来的玉石杂件,这些玉石是加工时发现有瑕疵,没法上市,在新疆原本不值几文,但是到了同学手里都是宝贝。因为太重,孙宜静在开学前通过邮局先寄到学校,再分送给全班女生。黎小新知道这个消息后,情绪有点低落。

过了两天,中午下课时,大家叫一起去食堂吃饭,黎小新推说早上吃多了想晚一点再吃。孙宜静见黎小新在教室,也赖着不走,等同学们都走散了,她用钢笔帽戳了一下黎小新的后背,问道:“你怎么了?”

“我没事。”黎小新连忙回答。

“期末考试考得好不好?”孙宜静继续问。

“我第三,张东第二,李茂林第一。你呢?”黎小新回答道。

孙宜静有点伤心地说:“别问了,差点垫底。这学期要好好努力。”

扯完考试的事,大家稍微平静了半刻。孙宜静把手伸进课桌的抽屉,拿出了一只装满沙粒的可乐瓶,笑眯眯地递给黎小新。黎小新心中累积的那点郁闷分秒间就消散了,他轻轻叫了一下“啊”,然后问到:“真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粒?”

孙宜静得意的回答:“当然是。喜欢吗?”

黎小新是个办事认真的人,在孙宜静面前更加中规中矩,他立马想起了还没有回赠孙宜静,立马问到:“我该回赠什么给你。”

“我得好好想想,期末再告诉你。你放心,我说过的话答应过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就像这瓶沙粒一样。你不要弄丢了啊,好远好远带过来的。”孙宜静回答道。

“也是邮寄过来的吗?”黎小新问道。

孙宜静说:“我怕寄碎了,放在背包里裹得严严实实的带过来的。本想早点送给你,又怕同学看见了误会,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说完这话,孙宜静和黎小新都突然安静了下来,也不知道再说啥了。于是,两人很快自觉地一前一后离开了教室,各自去吃午饭。

2.3准备努力

玉石外交活动圆满结束后,全班同学都觉得孙宜静有两下子。课间休息时,张东调侃孙宜静道:“静静就你厉害,第一学期送大家葡萄干,第二学期送女生和田玉,这叫软硬兼施啊,把侠客兼土豪的作风带到了学校。什么时候多考虑考虑我们男生,特别是506寝室包括黎小新在内的四位同学。”

孙宜静解释说:“我只是希望大家高兴,并没有特别的目的,同学们还不是寒假都从家里带回各种好吃的在一起分享吗?你们男生嘛,都这么大了,肯定能照顾好自己的,实在不行,不是还有班主任汪老师吗,还轮不到我嘛。”

张东也不收手,继续斗胆问到:“静静,你知不知道,全班男生已经给你们女生排了个名次,你排第一。现在红杏无意出墙,墙外自成蹊,听说其他班都有人盯上你了。”

“不许造谣。”孙宜静有些不高兴了,用力拍了拍桌子。

李茂林这时突然不冷不热给张东打了一个圆场:“张东不要这样说嘛,人家孙班长本来可以靠长相吃饭,现在偏偏要靠能力吃饭,这才是德才兼备的好班长!”

李茂林平时不怎么和他们聊天,突然冒出的这句话,让孙宜静有点措手不及。不过她很快明白了李茂林并无恶意,于是回应道:“我们都要向李茂林学霸看齐,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第一。我都差点垫底了,好丢脸。”

这学期开始,除了语、数、外等基础课程外,同学们开始学习法理学这门专业课程。讲法理学的老师是一位退休法官,叫林新贤,大家都叫他林老师。上课的第一天,林老师就开门见山地介绍道:“我是解放后国家培养的首届法学专业本科生。现在国家重视法治,反对人治,法学专业派上了大用场,司法机关和高校都在抢我们。于是我提前退休,也实现了教书育人这个美好愿望。”

林老师接着说:“法律B班的各位同学虽然是初中毕业就入学的,但并不比高中考入学校的法律A班同学差。这个专业只要坚持学下去,一定大有前途。建议大家在教材之外,多看点其他书,市中区新华书店和对面的精典书店就有很多本专业的课外书可供大家参考。”

“你们班主任汪老师的丈夫李老师,是人事科科长,不过李科长归汪老师管。所以我们都说李科长是万人之上,但在一人之下。各位同学遇到汪老师做你们的班主任,都要悠着点,她有些母后的作风。”林老师顺便调侃了一下。

林老师这么一说,接着就有同学问道:“林老师觉得这种情况,好还是不好?”

林老师假装思考了一下,风趣地回答道:“挺好的啊,根据我家里的经验!”

大家哄堂大笑,接着下面就有同学马上别有用心地追问道:“林老师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你又不是李科长李老师。”

林老师轻松地回答说:“不会踢足球的球迷,难道还看不懂足球。真理虽然需要经过实践检验,但不是所有的真理都需要你亲身去检验。顺便说个事,同学们如果想看重要的足球赛,比如国家队的比赛,只要我在学校,都可以在我家里看。不过提前声明,考试挂科的同学,没有资格。”

林老师说完这话,吕海军、黎小新、张东几个喜欢踢足球的男同学立即鼓起掌来。

那个时候教室的电视每天只开一个小时,如果刚好有重要的足球比赛直播,只有花钱去校外的录像馆看,在电视里看足球也是一件有点奢侈的事。林老师如此客气大方,又非常愿意回答大家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很快折服了全班同学,人气直逼班主任汪家惠。

不久,轮到了孙宜静那一列同学打扫卫生,大家干活之余,开始扯起了学习上的事儿。

张东首先抛出话题,他说:“我听我们老乡会三年级的师兄说,以后有可能会逐步取消工作分配。有些放弃分配机会跑到沿海大城市自谋职业的同学传回来的消息说,在沿海至少要有个大专学历才能勉强立足,自考、电大的文凭用人单位也认可。”

黎小新各方面信息有些闭塞,他很关心这些动向,马上问道:“自考在哪里考?教材什么样?”

张东接着介绍说:“就是林老师说的市中区新华书店对面那个巷巷里,有一家书店有自考教材的专柜。我私下请教过林老师,他说自考本身并不难,题型也和期末考试差不多,只是因为不划复习范围,所以复习时要辛苦很多。林老师还说,二年级时学校才允许大家参加自考,也就是今年暑假就可以报名了,法学教研室打算今后直接使用自考大专教材上课。”

孙宜静连忙说:“你们去的时候,把我们也带上吧。好像我妈也说过,拿到自考大专文凭,毕业时有可能把我安排到县里上班。”

“那我们就这周六一起进城先看看吧。”张东立即表示同意。

2.4亲密接触

到了周六,全组同学两男四女,按照约定时间到达了校门口。平时大家周末进城都是懒觉睡足了再动身,这次出发时间提早到了八点半,刚好遇到公交运行的早高峰。张东和另外三个同学动作快,上车很快找到了座位。黎小新和孙宜静拖在后面,只有站在车厢的中间。四月的晴天已经有点炎热,两人尽管都想尽量不要挨得太近,但一路上车的人不断压缩车内空间,只差没把他俩挤在一起了。黎小新觉得很不自在,尽量把头扭开,不往孙宜静的脸上看,也尽量不要碰到孙宜静的身体,两人都故作镇静的样子。

大家在新华书店和精典书店转了大半天,见识了何为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在回来的半路上,大家一言不发,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今后努力学习的艰辛,或许这就是高山仰止吧。

回程的公交车上还坐着比他们年龄大一些的大学生,风华正茂的样子。有一位大学生坚持在公交车上学习大学英语六级词汇,这让他们这一拨小中专生顿觉别人才高八斗。

张东好像很不习惯这种静坐无语的无聊状态,他终于先开口问大家:“怎么都不说话了,见世面了吧。林老师说的没错,教材太简单了,要看点课外书上点难度系数。”

余敏姝于是顺着这话问张东:“大学英语六级是什么水准?我们的英语结业考试跟它相比有多大差距?”

张东有表哥在读大学,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他得意地告诉余敏姝:“大学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就可以正常毕业了,但要考研的同学,至少要六级水平。我们的英语结业考试,最多就三级水平吧。词汇量还不到大学六级的一半,六级的词汇量是六千多。”

余敏珠算是明白了两者间的巨大差距,不好意思再问了。

不久,张东就累得埋头直打瞌睡。孙宜静和余敏姝坐在他俩的前面一排,黎小新看到余敏姝凑在孙宜静的耳边说了一会,接着回头瞄了黎小新一眼,然后又和孙宜静说了两句,孙宜静立即用手堵住了余敏姝的嘴。

2.5 地图立功

上次集体进城逛书店回来后不久,黎小新半路碰到余敏姝时,把她叫住,认真地提出:“我们每次出去玩,都要带地图,不同版本地图大家都有,但是里面都没有标出我们学校。你们班干部可不可以给地图出版社写一封信,建议他们把学校名称地址弄到地图上。”

余敏姝眼睛一亮,立即回答道:“怎么我们都没有想到这个事,还是你思维开阔。我明天就写一封信给地图出版社。”

余敏姝很快把信寄了出去,信的原文是:“尊敬的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政法干部学校一年级学生余敏姝。我们非常喜欢地理课,手里也有你们出版的各种版本的城市地图。只是有点遗憾,我们学校的名称位置,一直都没有标上去,可能是学校领导忘了给你们提出申请。我们不好意思找学校领导,就斗胆直接写信给你们,要是你们能把我们学校标在地图上,那就万分感激了。我们学校人挺多的,大家都需要一份标有自己学校的地图在手里,并以此作为荣。”

没过多久,地图出版社的刘编辑回信了,回信的原文是:“余敏姝同学的意见很好,我们对贵校的情况其实很了解,有位中层领导就是贵校毕业的优秀学生。我们计划下个月出版新版城市地图时,把贵校名称和地址准确标识上去,请注意及时到市中区新华书店我们的地图专柜查看。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果不其然,到了五月底,新出版的城市地图明确标识出学校的名称和地址。全班同学知道后,都非常高兴。班委会根据同学意见,决定从班费里面出钱给每位同学买一张新地图。

同学们的主动作为,很快被班主任和学生科知道了。不多久,班主任传来了校长公开表扬余敏姝同学和96级法律B班的好消息,并建议学生科给予余敏姝同学物质奖励。由于中间的信息传递太周折,学校漏掉了这件事情的最初提议者——黎小新。会后,余敏姝同学马上主动找班主任,解释说找地图出版社这件事,是黎小新同学首先提议的,她只负责执行,功劳应该一人一半。

班主任很高兴,连忙说:“好,很好,我马上到学生科补充说明情况。”

余敏姝于是谢了班主任。

不久,黎小新和余敏姝都收到了学生科的一小笔奖励,两个寝室的男女同学一起到学校附近的河边搞了一次快乐的野餐。

2.6被动的约会

快到期末了,刚好轮到孙宜静他们那一组同学办黑板报。张东和另外两个女同学推说自己粉笔字写不好又不会画画,没法参加办报。于是,只有孙宜静、黎小新和余敏姝三人周末加班弄这事。

大家又写又画,干到半路,余敏姝突然脸色一沉,说:“我肚子疼,要去校医院开点药,只有先撤了。”

“要不要我陪你去。”孙宜静急忙问道。

余敏姝立马大声回答:“不用。”余敏姝的嗓门这时突然变大,就像是没有病的样子。

等黎小新回过神来,余敏姝已经溜走了。于是教室里只留下孙宜静和黎小新,两人又折腾了小半天,才把黑板报办完。孙宜静用沙漠的轮廓作为黑板报的下幅背景,再加上了一些小花、石块和一个张望的小人。看着自己的成果,孙宜静感觉很满意地样子。

“你觉得我画的沙漠怎样?”孙宜静问道。

“但凡我没见过,你又重视的,我都觉得好。”黎小新回答说。

孙宜静接着又问:“你觉得沙漠好,你愿意到这些地方生活一辈子吗?没有花草,也没有森林,只有无尽的黄沙和石头,还有裹挟他们的从来没有停止过的狂风?”

黎小新回答道:“如果必须这样,我可以接受。”

听到黎小新这话后,孙宜静陷入了沉默。

这次办报的人员安排,其实是余敏姝提前给张东和另外两位女生打了招呼的,她特意给孙宜静和黎小新创造了一次合法约会的机会,只是没有直接告诉两人而已。孙宜静回到寝室后,余敏姝马上凑过来,装了一个鬼脸,追问到:“今天感觉咋样啊,我们新新给你说了啥重要的话了吗?”

孙宜静没有直接回应,反问到:“你不是肚子疼吗?怎么现在好得这么快,还笑得这么欢。我真应该替你高兴!”大概在余敏姝离开教室的那一刻,孙宜静就知道了这是师姐在背后的特意安排。

余敏姝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你不用替我高兴,但是你老姐这次要真替你高兴,不管明天的路该往哪儿走,你今天迈出了人生最关键的一步。为了这次让你俩能光明正大地约会,我们都费劲心思了约。”

孙宜静冷静地表示:“我们没说啥,放心吧。”

余敏姝得意的说:“我们当然放心了,说明你还是挺认可这个安排的。”

扯到这会,其他寝室女生终于忍不住都笑出声来。孙宜静于是做出要打余敏姝的样子。

第二天下课时,余敏姝在楼梯拐角处,堵住了黎小新,问道:“你忘没有忘还欠哪个同学啥的?”

黎小新反应有点慢,立即回答说:“孙宜静要我送她一件小礼物。”

余敏姝本来想笑出来,不过还是尽量忍住了,她放慢语速,耐心地说:“千万不要忘记答应过的事,于公于私,你都要和孙宜静处好关系。”

看到黎小新没有直接作答,余敏姝接着说:“我是生活委员,现在安排一项重要的任务给你,班上同学这学期暑假回家的火车票,我代表班委,委托你负责办理。”

余敏姝说完就走了,顺便拍了拍黎小新的肩膀。余敏珠的这些举动,让黎小新陷入了新的思考。他总觉得余敏姝的话里有话,难道是他和孙宜静之间稍显密切的关系,已经开始引起了班上更多同学的注意,只有他俩还蒙在鼓里。八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对于男女同学之间的距离,往往持有更加保守的态度。如果喜欢某个男生或女生,一般都会相互递个纸条或者送点什么东西,这些举动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私人化表达。男女同学之间一般不会私下单独长时间接触或说太多话。

这些道理或传统,其实黎小新包括孙宜静都已经比较清楚,但是他们自从在火车上相识之后,就自觉不自觉间想走得更近。不只是黎小新有爱美之心,孙宜静对黎小新也明显表现出超过对其他男同学的主动和大方。刚开始黎小新有点怀疑会不会是因为孙宜静在边疆长大,性格开朗原本如此,但是每次当他与孙宜静单独相处时,他看到孙宜静的笑容里边,总流露出一丝不一样的含义。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孙宜静对自己的好感的某种不由自主的表达,还是自己率先动心,曲解了孙宜静的本意。

孙宜静和他认识的其他女孩,不管是初中同学还是现在的中专同学,都有些不一样。他和其他同学之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或许是自己长大了,和刘冉一样有了谈恋爱的冲动。要不要谈恋爱这个问题,或者说敢不敢谈恋爱这个问题,黎小新暂时还不敢想,毕竟这个问题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左右的。只是黎小新已不愿刻意压制自己,如果孙宜静愿意多和他接触,或者有机会能和孙宜静多说几句话,他是一定不会刻意回避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