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

马,Equus caballus(Linnaeus,1758),马科马属的一种草食性动物。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普氏野马(Przewalski's horse)(66个染色体),家马(64个染色体)可以杂交有可育的后代,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小。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1)

马[草食性家畜]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 00厘米,所谓袖珍马、矮马仅高60厘米。

普氏野马(Przewalski'shorse)66个染色体,家马(64个染色体)可以杂交有可育的后代。

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

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听觉和嗅觉敏锐。

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4~5岁成年,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1]

法拉贝拉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2)

法拉贝拉

法拉贝拉原产于阿根廷,在法拉贝拉牧场培养的历史超过150年。自1845年开始爱尔兰人Patrick Newtall运用优选法培育小型马,他培育的马最小达到102公分。1879年其养子Juan Falabeila继续他的事业,他选用最小的英国设得兰小马繁育后代,由于不断优选,马的高度不断降低。1927年Julio Cesar Falabella继承了牧场,他开始保存遗传档案,并少量出售法拉贝拉马给特定的客人,其中包括了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1963年)。

大宛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3)

源自大宛国,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时,由于战马多被阉割,也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国内踪迹难寻。土库曼斯坦还生存有数千匹汗血宝马。

蒙古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4)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 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42厘米,体重267.7~372千克。

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1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5)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 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2]。

河曲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6)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 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

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3]

西南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7)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 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

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4]

三河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8)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 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5]

伊犁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9)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 杂交而成,是“天马”的后裔。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

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

山丹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10)

山丹马

山丹马以驮载为主的兼用型马品种。产于中国甘肃山丹马场,以当地 马与顿河马杂交育成,只含1/4的顿河马血液。1984年经鉴定命名。体质结实,富悍威,对高寒山地适应性强。

头中等大,颈稍斜。甲较长,胸宽深,背腰平直,腰较短,尻较宽而稍斜。四肢坚固,关节强大,肌腱明显,后肢稍外向,蹄质坚实。毛色以骝为主,黑色次之。

荷兰温血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11)

荷兰温血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 Dutch Warmblood (KWPN))。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

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

柏布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12)

马[草食性家畜]

柏布马的家乡在古时候北非的巴巴利(Barbary)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现今在阿尔吉利亚的康斯坦丁(Constantine)与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场。当地边远山区与沙漠的游牧民族(Tuareg)也应该还有饲养许多柏布马类型的马。

柏布马是另一种古老的东方马品种,几世纪以来对各种马的品种产生巨大的影响,帮助培育出今天世界上许多成功品种。和阿拉伯马(Arab)一样,它在马的品种培育上占有不容否认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却较不为人知,不像阿拉伯马那么出名。柏布马最初被带到欧洲时,常常被欧洲人误认为是阿拉伯马,因为北非的居民也是回教徒,也说阿拉伯语。

普氏野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13)

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学名:Equus przewalskii)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6 个染色体。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体毛为棕黄色,向腹部渐渐变为黄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中线。鬃毛短硬,呈暗棕色,逆生直立,不似家马垂于颈部的两侧。从比例上来说,头部较大而短钝,脖颈短粗,尾巴粗长几乎垂至地面,尾形呈束状,不似家马自始至终都是长毛。

由于普氏野马生活于极其艰苦的荒漠戈壁,缺乏食物,水源不足,还有低温和暴风雪的侵袭。而人类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更加速了它消亡的进程。在近1个世纪的时间里,野马的分布区急剧缩小,数量锐减,在自然界濒临灭绝。蒙古西部在1947年曾经捕捉到过1只,当时送到乌克兰的动物园饲养,此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普氏野马。

一图看懂畜禽遗传(这几个品种被列入了遗传品种目录)(14)

马[草食性家畜]

1981年,普氏野马保护基金会开始购买普氏野马,而且尽量挑选血缘较远的野马进行繁殖。1986年,该基金会开始和苏联科学院动物进化形态学和生态学研究所合作,预计到1988年合作研究出要在苏联和蒙古寻找尚存的适宜草原保护区。最终在蒙古境内建立了一个面积达24000英亩的胡斯坦奴鲁草原保护区(1998年正式建立),并在1992年将第一批16匹蒙古野马运往该保护区进行野外放养,由于进展顺利,该基金会又在1994年、1996年分两批各16匹蒙古野马送往保护区,截至1998年1月1日,胡斯坦奴鲁草原共有约60匹普氏野马。正是在此基础上,2005年伦敦动物学会正式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申请,将蒙古野马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状态由原来的野外灭绝更改为濒危。1986年8月14日,中国林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专门机构,负责“野马还乡”工作,并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吉木萨尔县建成占地9000亩全亚洲最大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随着18匹野马先后从英、美、德等国的运回,野马故乡结束了无野马的历史。

参考资料

1. 马 [引用日期2017-04-16]

2. 哈萨克马的品种介绍 [引用日期2017-04-10]

3. 河曲马品种资源调查 [引用日期2017-04-16]

4. 西南马 [引用日期2017-04-16]

5. 三河马 [引用日期2017-04-16]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用户1740969817579、看个溜溜球、万鼎星辰贺、riverjin、用户7118191913284参与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