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工作态度有哪些(由俞敏洪说教师不看书聊聊教师的技能和素养)
2020年3月25号,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有很多中小学老师,一年都不读三五本书,而且一辈子都是教教科书上那点东西,不断地重复,最后自己就被掏空了。不少中小学老师,到最后变得知识面很狭窄,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的中国学生教好。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有的深表认同,直言“教育界最可怕的现象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教书”;也有批驳的观点:“请俞敏洪拿出权威的调查数据,‘很多老师’,究竟是多少?从全民阅读数据来看,理论上教师肯定远超平均阅读量”。
对于这个现象, 我个人的感觉跟俞敏洪是接近的,但我觉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并不在于老师,而在于教育体制。因为体制决定了教育的整体生态,包括教师的水平与素养。受制于国家经济,我们目前的义务教育还只能采取普鲁士模式,定位是低成本普及式,所教的知识比较浅,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不是很高。从职业角度来说,职业要求跟待遇是要匹配的,既然教师的整体待遇不算高,那么对其技能要求自然也无法太高,因此教师这个职业不一定非得多好学才能胜任,所以一年是否多读几本书,只能说是政治正确,不见得是教师们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
微电影《老师不是神仙》
再一个,老师的发挥空间是很有限的,一是由于教材是统一的,教师所能教的知识是受限制的,不允许超纲,只需要耐心按部就班地一期又一期的教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老师不需要太有想法,即使有想法也难以施展。二是没太多时间与精力读书学习,老师的工作是教书,但也还有许多占据精力与心力的工作与琐碎,比如备课、看作业以及应付上级检查之类的。老师们其实并不轻松,想看书学习却是有心无力。下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浅谈所对应教师的技能与素养。
幼儿园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是不适合学知识的,课程主要是玩,幼师不需要多高的教学技能,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主要是懂得幼儿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虽说这方面是学无止境,但也可以说技术层面并不高深,有心的话大都能胜任,因此也不是非得保持读书的习惯。相比职业技能,幼师更关键是职业素养,即得有爱心和耐心,然后情绪稳定。
中小学阶段,即九年义务制教育,也就是俞敏洪所指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系统性学习知识了,教师需要的教学技能是感知学生认知能力以及教学生动化,也就是上课需要让学生愿意听,且能听懂。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是耐心,这个阶段的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仍然不算太高深,耐心与感知力比知识水平的高度更重要。举个例子,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曾经是当过中学数学老师的,但学生都听不懂。这个现象不奇怪,像陈景润这类顶级数学人才,适合到中科院做数学研究,不一定适合当中学老师。因为他不擅长感知与生动化教学,他的数学水平太高,而中学数学对于他来说太简单,他感知不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他这种简略的教学方式,学生自然是难听懂的。
向学生请教物理竞赛题的马老师
高中阶段,虽然不属义务教育范畴,但学习氛围感还是普鲁士那一套,不过知识难度系数明显提高了一档,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有相当高的要求,教学技能也有一定要求。生动化教学是通用技能,而复杂的知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推敲教学技巧。因此,高中老师是需要有钻研精神的,也需要保持学习。当然,看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技能的成长更多是需要老师跟老师之间探讨交流,也可以跟学生探讨,这样成长会更快。教师素养方面,需要有开放式心态与宽广的胸怀。举例,2021年3月,一位物理老师向学生请教的视频意外走红。我认为如此坦诚谦虚的老师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这个老师的学习模式是开放式的,她不觉得向学生请教会存在什么问题,这是优秀老师具备的格局与胸怀。
最后是大学阶段,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学技能不用多说。素养方面,由于大学算是摆脱普鲁士教育的模式,学生与老师进入多元化状态。因此老师是需要有培养人的能力了,也就如孔子那般传道受业解惑。只是,由于大学生群体,之前一直处于普鲁士模式下,想法有限,即使大学老师有这个素养,还是难以出现英美系私立学校那种师生间有来有往的交流碰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