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斩韩信京剧演唱(谈谈京剧未央宫.斩韩信)

谈谈京剧《未央宫斩韩信》近些年京剧《末央宫.斩韩信》在舞台呈现,不少戏迷以为这出戏是麒派戏,也有不少演唱者也自我标谤为麒派戏,实际上麒麟童周信芳并无此戏《斩韩信》过去有人唱过,我记得年幼时听过露兰春的唱盘,露兰春是红于沪上是海派外江派即海派,周信芳就没动过此戏真是把此戏唱红并改编成本戏的是唐韻笙,我听老一辈讲过唐韻笙是梨园才子无所不能且很自负,你麒麟童有《追韩信》我就有《斩韩信》争奇斗艳于舞台上现在所有演唱《斩韩信》的演员都是唐韻笙的本子和戏路,唱腔也都是唐派的唱腔,包括赵麟童、王志英、顾景荣、李玉书以及后来者如张宏伟和郭毅及小陶阳等人唐韵笙祖籍沈阳先人从军南下,生于福州后投入河北梆子艺人金刚钻琴师唐景云门下易石性为唐,少习演谭鑫培、刘鸿生、汪笑浓等众人,年稍长发迹于天津,三十岁时便红遍大江南北,尤在东北和津沪,在上海和赵老K(赵如泉)麒老牌(周信芳)唐老将(唐韻笙)谓之三老,可见名气之大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被誉为唐派宗师,并在京剧界生行中享有“南麒、北马、关外唐”之美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未央宫斩韩信京剧演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未央宫斩韩信京剧演唱(谈谈京剧未央宫.斩韩信)

未央宫斩韩信京剧演唱

谈谈京剧《未央宫斩韩信》

近些年京剧《末央宫.斩韩信》在舞台呈现,不少戏迷以为这出戏是麒派戏,也有不少演唱者也自我标谤为麒派戏,实际上麒麟童周信芳并无此戏。《斩韩信》过去有人唱过,我记得年幼时听过露兰春的唱盘,露兰春是红于沪上是海派外江派即海派,周信芳就没动过此戏。真是把此戏唱红并改编成本戏的是唐韻笙,我听老一辈讲过唐韻笙是梨园才子无所不能且很自负,你麒麟童有《追韩信》我就有《斩韩信》争奇斗艳于舞台上。现在所有演唱《斩韩信》的演员都是唐韻笙的本子和戏路,唱腔也都是唐派的唱腔,包括赵麟童、王志英、顾景荣、李玉书以及后来者如张宏伟和郭毅及小陶阳等人。唐韵笙祖籍沈阳先人从军南下,生于福州后投入河北梆子艺人金刚钻琴师唐景云门下易石性为唐,少习演谭鑫培、刘鸿生、汪笑浓等众人,年稍长发迹于天津,三十岁时便红遍大江南北,尤在东北和津沪,在上海和赵老K(赵如泉)麒老牌(周信芳)唐老将(唐韻笙)谓之三老,可见名气之大。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被誉为唐派宗师,并在京剧界生行中享有“南麒、北马、关外唐”之美誉。

唐韵笙以文武老生为主兼演红生,为红生“南林北李关外唐”三大流派之一。他的戏路宽博,多才多艺,功底深厚,昆乱皆精,文武兼备。除去本工老生外,净、老旦、丑,都能演,是京剧名角中少见的多面手。

唐韵笙继承全面、文武并重、多才多艺,因而他的唐派艺术是京剧界中一个罕见的综合性艺术流派,同时唐派艺术也是京剧艺术流派发展过程中,在东北形成的唯一一个能够代表和全面体现关东京剧风格的艺术流派。

唐先生艺术特色功底深厚、文武不挡、嗓音高亢嘹亮,唱、念、作、打具佳。他戏路宽泛、技艺精绝。《铁龙山》、《艳明楼》、《徐策跑城》、《刀劈三关》、《古城会》、《未央宫》、《闹朝扑犬》、《华容道》、《驱车战将》等戏皆为拿手。尤其由他出演的关羽戏更是独具特色,其表演栩栩如生、活力四射,被誉为活关公,在海内外具有深远的文化、艺术影响。这些戏大都唱做繁重、文武兼备,别具风格。除生行的本功之外,由他串演的铜锤花脸戏《铡美案》的包公、老旦《目莲僧救母》的刘青提、反串《法门寺》中的刘媒婆也都非同凡响,令人称绝。

唐派艺术特征是:声音激越刚劲,唱念讲究、字真意透。作功、表演以妙、巧、雄、奇、美而著称。武打中身法健美、招招分明,高超难度驾驭自如。除此之外唐韵笙对于服饰、道具、厚底、冉口都有自己根据剧中人物独特的设计和要求。在运用上更是准确、娴熟、自然、漂亮,一代宗师之盛誉在同行中广为流传。唐派的艺术形成对京剧生行流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唐派艺术在形成过程中,赢得许多著名演员的喜爱、追摩与继承,唐韵笙也喜欢收徒传艺,提掖后辈。在解放前流动演出时,他就在各地收了许多弟子。田子(女)、李刚毅、曹艺斌、邱志良、张铁华、陈麒麟(女)、翟宏鑫、邵麟童、张海涛、李铁英、李师斌都曾是他的弟子和义子(曹艺斌即为义子曹艺斌的女婿李师斌即为唐徒,张海涛是唐的女婿)。徐荣奎学唐最佳长期跟唐并为配戏得唐派精髓最多,电影京剧《节振国》的唱腔是标准的唐派,我看过徐荣奎的戏如《刀劈三关》《战潼台》等都有唐派的风范。1961年又收焦麟昆、汪玉林为徒弟。但是唐派艺术是全面的艺术要求传人能文充武,有唐老将那末好的嗓子的没有了,据其师弟周仲博说,唐韻笙的唱实大声宏,在剧场外都能听到,周先生说唐的嗓子是旁人没有的,梅兰芳在和唐韻笙合作于天津时,凡唐的戏梅先生均在侧幕边欣赏并赞叹不已,身上的东西连马连良都说唐先生的每一个台步都有戏,在马三爷排《赵氏孤儿》时还为谭富英介绍唐先生《闹朝扑犬》的赵盾演法。厉慧良一般不服气任何人,可他的《艳阳楼》是向唐韻笙学的。唐韻笙个性从不拜码头并不善交集,他唱戏不向台下要菜,所以有人说为他的戏瘟,也有说唐是打内不打外即给内行人看的。所以真正继承唐派艺术很难。现在活着的唐韻笙同辈只有周仲博精于唐派可也九十多了,唐派艺术的资料因久居东北原本就匮乏,北京是当年京朝派一统天下,唐韻笙大红之后就几乎没在北京长期现演(除五十年暂来一次外),这好象成规律了,海派外江派不进京,而天津却包容海派,上述刘汉臣和赵松松樵都是海派大佬,京津如此近邻,他们很少赴京。有些京剧界的事是说不明白,如“马(连良)不碰碑谭(富英)不审潘”连二位的徒子徒孙也照此办理,怪否?话又回来说后来汪庆元承唐有点意思可也在盛年早逝,张海涛前几年也过世了,唐派艺术后继乏人,将有失传的危险。我也想起李少春,学李少春人不少,可那位真学到了家,只有钱浩梁也走了。

所谓麒派的《斩韩信》是起自赵麟童,都说学麒麟童最佳者为赵麟童,因此他唱了《斩韩信》不知就里的就认为这出戏是周信芳的戏,实际上周信芳就没唱过《斩韩信》。现在都知道《追韩信》是麒派戏,实际上一开始《追韩信》是麒麟童大舅子刘魁童的戏,刘唱不红结果周信芳拿过来唱红了。赵麟童祖居河北生于上海其父姐均为滑稽戏演员,他幼随黄胜芳习京剧,成年后又到津沽随刘汉臣赵松樵合作学习后入东北学了不少唐派的东西,后南返杭州又学周信芳,赵麟童的艺术也是博採众长,以麒为主有唐、刘、赵等人的东西。由于文化水平所限赵麟童对《斩韩信》戏词的改编不敢恭维,赵先生在《斩韩信.路遇》一场,把伍奢的上本错安在伍子胥头上了,造成历史的误会,错辈了!怪不得人称“赵大胆”这也是美中不足吧。

王志英河北沧州人七岁师从王洪涛李遇春,五十年代津搭班李铁英时叫万志英后改为本姓王志英,他崇拜赵松樵和刘汉臣的艺术但无缘拜师后入东北自学唐派艺术暮年入津拜师赵松樵,赵松樵艺术与唐韻笙有相通之处,他们幼时即在一块练功成名后又在上海合作,二位义结金兰,徐荣奎也是拜师赵松樵,这点与王志英相同。王志英的《斩韩信》是现存版本最标准的唐派,也是最富激情的唐派范本,可惜王志英暮年出名不久就西去了。

顾景荣实际上是李万春和李元瑞的徒弟,武生出身有嗓子,到东北后私淑唐派,他的《斩韩信》也是后来的唐三代里最好的!

但这三位在身段上都达不到唐老将的半点,尤其是在和吕后对峙中的二番跪都把她吓了一跳,唐韻笙的外甥赵鸿林也专门谈过唐的这二番跪法。小陶阳是学了皮毛,有点意思,但达不到先辈们的回忆唐先生的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