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名言名句及解释(增广贤文里知者减半)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知者减半,愚者全无。”这两句话出自于《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或《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集结了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里面记载的一些语录,要么出自于四书五经之类的“高大上”的著作与古代名人名言,要么就是平常老百姓总结出来的、体现民间智慧的、“话糙理不糙”的俗语。

增广贤文名言名句及解释(增广贤文里知者减半)(1)

我在编撰《故道国学知识精选课》教材的时候,查到“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知者减半,愚者全无。”这两句话的各种奇葩解释,实在是又好气又好笑。当真是“误人子弟,莫此为甚”!

我们先来看看最主流的一种奇葩解释:世上的聪明人如果减少一半,那就找不到一个愚蠢的人了。意思是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聪明,这样的人去掉一半,就没有愚蠢的人了。这里的“知”通假“智”,解释为聪明人没什么大问题,但凭什么要把“知者”解释为“自以为聪明的人”?这与前面一句话能有什么逻辑联系?如果是独立的一句话,这句话除了在增广贤文里能查到,之前根本没有出处。若真要表达这种意思,以明朝时的文言,大可以改成“自以为知者减半,愚者全无”,何必辞不达意呢?即便如此,逻辑上也不成立。如果这世上智者和愚者是一比一的话,智者减半,那么这一半“自以为聪明”的“智者”若划归成了愚者,愚者非但没有“全无”,而且比原来多出一半,与智者成了一比三的关系;如果这一半的“智者”凭空消失,那愚者也是剩下智者的一倍。若是说没有人认为自己属于“愚者”,都认为自己是“智者”,那么“愚者”本就全无,与“智者减半”有何关系?现在的孩子都学奥数了,这种混账解释,连孩子都蒙不了。

增广贤文名言名句及解释(增广贤文里知者减半)(2)

再来看看第二种“奇葩解释”,这种解释很可能是觉得后一句话逻辑上难以成立,所以把“知者减半,愚者全无”改成了“知者减半,省者全无”:水清澈见底,就不会有鱼生活其中;人在急迫间,脑子一团乱麻,想不出好主意。这句话聪明的人能理解一半,全明白(即省悟)的没有。请原谅我差点笑出猪叫声,就这么浅显的道理,聪明人才能理解这句话的一半意思?全明白的还没有?那你把这么深奥的话放在《增广贤文》里作为儿童启蒙教材干吗?难道明代的时候也像现在小学生学奥数一般,搞两道“奥林匹克语文题”在里面?

最后来看看第三种解释,同样把“愚”改成了“省”: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了,人太紧张着急就发挥不了智慧。知道这个道理的就会把心中过急的欲望减少一半,彻底省悟这个道理的心中就会全然没有过急的欲望。这种解释看上去似乎比较靠谱,至少逻辑上通顺了。但诚如我在古诗词解析的系列文章中讲的,许多的解释属于“自作多情式的过度解析”。你凭什么说减半的一定是“过急的欲望”呢?前面的“急”一定是指“过急的欲望”吗?更何况如果是“愚”而不是“省”的话,这句话就全然不通了。

增广贤文名言名句及解释(增广贤文里知者减半)(3)

我做学问的时候向来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但在查询这句话的“最早版本”时,差点“风中凌乱”。因为“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最早的下半句是“人至察则无徒”,出自东汉中期戴德编著的礼制著作《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子张问入官篇》,就是孔子学生子张问孔子做官后的言行举止要注意哪些?孔子的回答中就有这句话。其中的意思就是做官后有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水太清了就养不活鱼,你太明察秋毫,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那你手下也没人会跟着你了,也就是不要求他人的道德水准和自己一样高。

于是问题来了,《增广贤文》里的这两句话的版本就出现了四种排列组合:前一句两种,后一句两种,哪种才算是正确的呢?苏老师就来好好地推断一下:纵观《增广贤文》的各种“至理名言”,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前面的话喜欢用典故,后面的话则是后人加的,用句成语形容就是狗尾续貂。就像现在“水至清而无鱼”被对句成“人至贱则无敌”,并且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是一个道理。所以本来的“人至察而无徒”被改成了“人太急则无智”。类似的还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原本出自南朝·梁·萧绎的《纂要》,结果又被后人加了“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搞成一组排比句,收录在了《增广贤文》里。所以“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知者减半,愚者全无。”应该就是《增广贤文》的正确版本,那如何解释后面那句话呢?

增广贤文名言名句及解释(增广贤文里知者减半)(4)

“人太急则无智”里的“急”当然是指心里着急,着急分两种:一是急于求成,急着成名、急着发财。二是碰到紧急的事情。虽然以前没有智商一词,但这里的“智”作“聪明才智”或“智商”解释都是一回事。“急中生智”这种事是小概率事件,多半都是“急中失智”。而后面的“知”通假“智”或者当“有学问的人”来解释也没问题,“知者”即“有知者”,对应的自然是“无知者”,而“无知者”当然就是“愚者”。因此,“知者减半愚者全无”绝对是针对“人太急则无智”这句话的延续和补充,就是聪明人遇到急事或急于求成就会智商减半,蠢人遇到急事或急于求成就会智商全无。增广贤文里的有些话虽然偏激,但都是有道理或者反映当时社会现实情况的,所以逻辑上必然是合理的。加之是给孩子看的,又是一句或几句话,必定通俗易懂。

想想看,时至今日,各种短信或电话诈骗不是利用你想要“一夜暴富、急于求成”的心态来骗你钱,就是编造各种“急事”来骗你钱 。要么公检法来找你,要么孩子老师急催学费,要么亲人出车祸急需医药费做手术等等。利用你“心急”时的“智商”下降,收割你的“智商税”。本来一句浅显却实际的“大白话”被各路大神翻译得或“不知所云”、或“高深莫测”,实在让我“啼笑皆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