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遗传变异机理(细菌的遗传变异)

细菌遗传变异机理(细菌的遗传变异)(1)

五、细菌的遗传变异

1、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变异机制

细菌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特征。

细菌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现象称为遗传;

细菌子代与亲代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1)细菌的遗传物质:

【1】细菌染色体

【2】质粒

【3】噬菌体

(2)遗传与变异原理:

决定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是遗传物质。

当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就产生了变异。

细菌的变异现象常见的有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形态结构变异等。

细菌变异的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的损伤后修复、基因的转移及重组。

2、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1)影响细菌学诊断

(2)预防耐药菌株扩散

(3)制备疫苗

(4)检测致癌物

(5)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六、消毒与灭菌

(1)消毒:

指杀死物体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用于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

(2)灭菌:

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无菌:

不存在任何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

(4)无菌操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无菌并不单指没有活的细菌,还包括没有活的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2、物理消毒灭菌法

是指用物理因素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

主要包括热力灭菌法、紫外线、电离辐射、超声波、滤过除菌法等。

2、化学消毒灭菌法

是指用化学药物进行消灭细菌的方法。

主要是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各不同,主要分为:

(1)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的,如酚类、醇类、醛类等;

(2)干扰细菌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菌体蛋白与核酸基因的,如氧化剂、重金属盐类等;

(3)损伤菌体细胞膜的,如酚类(低浓度)、脂溶剂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