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2)

伍堡街位于泉州鲤城区伍堡社区,南接土地后巷,北抵四堡街,北段向西延伸至笋浯溪上的金宝桥,因位于泉州城墙的第五堡,故称伍堡街。泉州城南曾有一堡至五堡,其中二堡在历史演变中范围逐渐变小,在多年前门牌更新时只剩两三户人家,已全部并入三堡。

伍堡街位于宋元时期国际商贸繁盛的泉州城南,有着浓郁的码头文化和丰富的民俗信仰,“拳头、烧酒、曲”在这里盛行,搬运工人的号子声,千百年来在古港码头中回响……

搬运公司:巧运宋代沉船的 “土专家”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3)

鲤城区实验小学,曾经的泉州搬运公司所在地。

码头离不开搬运工人。位于伍堡街西侧的鲤城区实验小学,其主教学楼曾是城南著名的泉州搬运公司所在地,搬运公司对面曾是紫江宫、紫江小学,后紫江小学、振兴小学、崇德小学等合并成了如今的鲤城区实验小学。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4)

上世纪七十年代,陈荣反(右二)在搬运公司在大隘门附近的修理厂指导工人操作。(陈炳辉/供图)

今年80岁出头的退休律师陈炳辉,老家与搬运公司只隔6户人家,其父陈荣反(1911年-1979年)是搬运公司的技术员,当选过省、市人大代表,荣获过省、市劳模称号。陈炳辉回忆说,父亲陈荣反幼年读了几年私塾后,15岁就开始谋生,后来加入搬运公司,如今鲤城区实验小学里面有一棵大榕树,就是陈荣反种植的。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天生爱琢磨,经常用土办法搞革新,特别是对土吊杆、转盘吊杆、平板车等工具进行组合创新,带领着搬运公司起重队,干出过多件轰动泉州的大事件。

上世纪七十年代,泉州后渚港发现一艘轰动世界考古界的宋代古船,重达几十吨,且部分已损毁,如何搬运至城内?任务自然落在了搬运公司身上,陈荣反代表搬运公司提出“合理拆卸、化整为零”的方案,获得专家教授们的肯定,顺利完成古船搬运任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泉州山美水库建造时,陈荣反利用“葫芦”、卷扬机、吊架等工具,用土法精确地将90多吨的水泥闸门,安装到十几米深的指定位置,令人惊叹。

上世纪六十年代,泉州源和堂从平潭岛航运一个巨大锅炉至泉州内港,陈荣反利用两组活动铁轨,前面用汽车拉动的方式,派工人将这个重达45吨的锅炉,从城南码头经中山南路、新门街运到厂里,一路引来众多围观者,成为古城热门谈资。

在陈荣反身上,可以看出当年城南伍堡街的码头工人们,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智慧,为自己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5)

1964年福建日报报道陈荣反的“土办法显神通”。(陈炳辉/供图)

码头工人的搬运号子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6)

曾三度出任泉州搬运公司经理的施志姜整理出的泉州搬运工人号子。(吴健康/供图)

泉州文史学者吴健康在《续破腹沟纪事》中考证,破腹沟古称巽水,位于泉州古城西南,俗称五堡溪,现称笋浯溪。 自古以来,从一堡到伍堡,不少人是世代沿袭的搬运夫,至民国初年,搬运工人数量依旧十分庞大,1927年泉州码头工人总会共有14个区分会,破腹沟沿岸就占6个。这些搬运工日常随身仅有一块肩巾,外加扁担、绳索、木杠、搭钩工具,用原始粗犷的方式完成装卸工作。

木材、毛竹等主要流通货物来到码头,搬运工人们人手一把“搭钩”,猛地扎向木头,随即有一人领头吆喝号子,众人跟着和唱号子,趁势一拉搭钩,木头随着挪动一段,如此往复循环把木头拉到既定的位置,再结合绳索、滚筒、斜面搬运木头,此时破腹沟边就传来阵阵雄浑的搬运号子,既释放压力,也产生合力。

泉州文史作家蔡永怀说,当年伍堡街的木材交易有一种“九八行”规矩。清末永春湖洋放木材排到泉州,被无理压价强买强卖,乡绅合议在泉设立办事处,初设水门,后移至五堡街84、85号,命名“湖协成”,木材交给“湖协成”代卖,“湖协成”抽百分之二的利润,便形成了码头“九八行”规矩,影响颇广。

人造花厂:泉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7)

伍堡街253号,门前还挂着“泉州工艺美术公司塑料工艺厂、伍堡街金宝桥8号”的招牌,这里曾是泉州人造花厂有限公司,也是泉州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8)

厂房如今被出租为仓库。

因为塑料产品已停产,厂房出租为仓库。在二楼办公室,塑料工艺厂厂长陈庆新介绍说,这里最早曾是泉州工艺美术公司的工棚, 1980年,在香港经营贸易公司的泉州商人林积锁回乡,提出想在泉州投资合作创办涤纶花厂,经过商定,双方各自筹措出资20万元办厂,在各方努力下,1980年6月,泉州市人造花厂正式开业。这是泉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泉州人造花厂还是泉州最早引入电脑管理和打卡制度的公司,公司创办之初就借鉴香港地区的员工打卡制,并于1983年引进电脑用于企业管理、计划与生产,这在当时都是人们眼中的新鲜事。泉州人造花厂生产的涤纶花,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全国24个省、市的120余家客户,当年可谓风头无两。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9)

当年的人造花厂大楼。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0)

当年人造花厂车间内,泉州女工们正生产涤纶人造花。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1)

人造花厂当年的营业执照。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2)

泉州人造花厂生产的盆景。

伍堡街“三王”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3)

伍堡街一间店内,家住附近176号的王荣林(左)经常来这儿和老友们泡茶聊天,他说,自己年轻时,伍堡街的年轻人中出现了三位优秀人物,分别是后来的中国海交史研究会副会长、泉州海交馆馆长王连茂,中国著名戏曲作家、《董生与李氏》编剧王仁杰,泉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王明权。旁边的街坊丘承通说,有趣的是,他们几位的老家最远不过百米,只是由于伍堡街翻新和门牌更迭,老房子已不在了。

伍堡街看点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4)

鲤城区临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泉州市中医外科医院),正门位于中山南路177-179号,后门则在伍堡街28号。

该医院副主任医师陈文展曾担任院长近20年,据他介绍,该院创建于1957年,前身为临江卫生院,最早开设在万寿路,后来曾多次更名。医院早期以中医外科、皮肤科、骨科、妇科、儿科等出名,传承至今,仍在群众心中有着良好口碑。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5)

这是伍堡街282号锦绣家园,在伍堡社区担任过20多年书记的康黎英介绍,这里因为有着浓郁的年代感,曾有一个剧组来这里取景拍戏。这里曾是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办公大楼和宿舍楼,还记得当时几家银行在里面烧毁废弃的纸币,这些纸币先盖上弃用的图章,再用机器压坏,最后再烧毁,周围还有保卫人员看守,至今印象深刻。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6)

伍堡街193-197号林氏民居,已被评为泉州市历史建筑,三落单护龙,四开间,大门在伍堡街,后门通笋浯溪,目前无人居住,林氏祖籍闽候,为“尚干衍派”。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7)

伍堡街185号,陈德仁师傅和老伴在大门口摆着工作台,整天在这里忙活雕刻。十多年前,老陈两口子从浙江东阳来到泉州,带着传统的东阳木雕手艺,开了这间“东阳木雕美工坊”,如今在伍堡街已颇有名气。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8)

位于伍堡街顺笋浯溪边的溪灵宫,也称“伍堡四王府”,为闽南著名的道观。董事会成员林贤顶介绍,溪灵宫供奉有“康、玉、李、周”四位王爷,宫内有清末泉州举人曾遒撰写的“溪灵”藏头联:溪水汇双江峰瞻紫帽,灵威昭百世源溯古坑。

怀念市井老街巷(巷遇伍堡街城南码头的搬运号子)(19)

天然的水运航道,让伍堡街在千百年的时光里,一直是泉州木材生意最繁盛的地方,各大商号的杉行林立,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还是泉州著名的木材一条街,如今这里依然有100多家商户经营木材和装饰生意,可见伍堡街悠久商业行当的传承。

策划:许志荣

文图:王了

视频:点创传媒

注: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政协泉州市鲤城区委员会文史民宗办、伍堡社区、刘远双、蔡永怀、吴健康、康黎英、陈文展、陈尚平、王荣林、丘承通、林贤顶、高秀绸、陈炳辉、陈庆新、陈德仁等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