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4-70镜头是万金油(都说国产镜头起飞了)

这几天,经济日报的一篇调查文章《国产镜头逆袭记》被很多影友转发。

关于国产镜头,其实我在过去几年,也写过多篇文章。

要说真正崛起,往大了说从2000年开始,往小了说从无反相机兴起开始。90后成为绝对的消费主力,一方面,他们追求性价比,另一方面,国产镜头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老蛙、中一、永诺、七工匠、唯卓仕,都是耳熟能详的品牌,尤其老蛙的神鞭以及33mm F0.95 APO等镜头,在国外也是大名鼎鼎,不少露脸的场合都有它的身影。

为什么说24-70镜头是万金油(都说国产镜头起飞了)(1)

当然,今天我不是为这些品牌吹牛做广告,而是想说说一些更真实的东西。

大家都在说起飞,那么国产镜头究竟还需要多久才能赶超?

1.镀膜问题还没有解决。几年前,就有专业人士给我解读过,镀膜设备不只是一台机器,更像一个类似生态系统的复杂机构。现阶段,实验室可以攻克,但产业化难,民用量产的利润根本不足以支撑巨大投入,更养不起高端人才,所以这些年,民用市场镀膜技术的提升很慢,光学厂的技术积累远不够,尤其抗眩光、色散方面。

为什么说24-70镜头是万金油(都说国产镜头起飞了)(2)

2.专利壁垒问题,无法绕开。品牌不点名了,这几年推出的“新镜头”其实都是别人专利到期的,然后直接拿来主义。自己研发?虽然现在镜头的设计可以借助计算机,但是在量起不来的情况下,研发成本怎么分摊,而国产镜头如果不便宜了,谁还来买呢?被卡脖子的地方还有卡口,某品牌RF卡口镜头下架就是最好的例子。

3.对焦系统落后。不同时期,对于镜头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以前我们谈的是对焦速度、噪音,现在更讲究平滑,动态焦点的咬合。这方面,国产镜头是有巨大空间可以突破的,这两年自动化都有了长足进步,堆料线性马达,逆向开发水平也有提高。当然,不少厂商直接绕过,专心搞手动镜头,毕竟这样做,砍掉投入,整体利润和定价相对原厂优势更为突出,大家也都达成了共识。

为什么说24-70镜头是万金油(都说国产镜头起飞了)(3)

4.品控问题。品牌不点名,到现在镜头良品率还是堪忧,只是不对外公布数据而已,这些都是成本。消费者吐槽遮光罩质感掉价,装上去就拆不下来,另外,光圈叶片不圆、无防尘防水胶圈设计等。可能有些铁粉觉得,卖这么便宜,还要啥自行车,换个角度,菜便宜,难吃也要吃下去?

5.目前部分国产品牌并没有摆脱跟风模仿,唯卓仕和永诺似乎铁了心做低端自动对焦定焦头。为什么现在一提到国产镜头,总是提老蛙?特色零畸变广角、微距神鞭,全世界独一份的规格。思锐的变形宽荧幕镜头有特色。中一铭匠七工匠坚持走手动定焦,他们有能力在低预算里做出非常夸张的规格。厂商盯着微距、超广角、超大光圈,也算懂得扬长避短。顺带提一下,东正是走的电影镜头道路。

在这里,大量预测一下,随着90后的消费能力慢慢起来(他们要好玩),加上单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国产镜头就能出现一批成熟的产品,这其中包括面向消费级市场的,还有面向专业影像市场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