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

唉,现在的配音演员可太难了。

要么活干多了,被骂听腻了。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

要么沦为演员甩锅和拉踩的对象。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

除了番位、戏份之争,配音甚至已经成为娱乐圈粉丝互撕的重头戏——演员粉丝和配音演员粉丝的互撕。

前阵子扑得没啥水花的《镜双城》,完结后却突然搅起了一波风浪——男主李易峰的配音被指不贴脸。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

逐渐演变成“配音徒有声线,没有感情,不如哥哥原音”“啥水平,敢质疑老牌配音业务能力?”的混乱骂战。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4)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5)

极端些的,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6)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7)

比起屡见不鲜、让人不知该气还是该笑的粉圈骂战。

更值得关注的,是流水的骂战中,铁打的配音演员。

为何如今撑起影视剧半边天的配音,频频被骂?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8)

“甩锅”无疑是骂配音的根本原因。

看最典型的骂名——演员演技有问题?是受配音所累。

为《琉璃》女主璇玑配音的乔诗语,就被质疑哭戏拖了演员表演的后腿。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9)

在对演员事业上心的粉丝看来,配音有时影响演员发挥,导致演员演技被低估。

比如前阵子刚刚因原声配音上过热搜的杨超越。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0)

虽然原声表现不错,自然。

但在大批粉丝吹捧原声的情境下,曾经的配音反倒成了累赘。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1)

非科班演员的自觉,固然值得鼓励,但捧一踩一的操作,也无异于喝完奶骂娘。

踩着配音演员的付出,去捧演员的进步,也算是把拉踩玩出了新花样。

有人调侃,配音是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不需要就嫌挡道。

听上去有些功利,却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剧扑了就拉配音垫背。

配得好,则要求配音演员隐身,否则就会被强行扣上蹭热度、邀功的帽子。

19年为电影《诛仙》男主配音的凌飞,在电影首映当天发了一条纪念微博。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2)

全文没提及配音二字,却招致了无端的贬损和无理的绑架。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3)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4)

讽刺的是,电影片尾职员表,也全然不见配音演员的名字。

除了明目张胆给配音甩锅,更为普遍的,是视觉先行的观众容易陷入的思维惯性误区——演员出戏,被等同于配音出戏。

最直观的,配音对不上演员的口型。

不少口碑还不错的影视剧就常常在配音上被挑刺。

比如,前阵子大火的《一闪一闪亮星星》后期修改了不少台词,导致大段台词配音对不上口型。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5)

但了解情况的知道是为了过审,不了解的,张嘴就来一句:

配音影响观感。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6)

另一种被挑刺的情况,是配音不贴脸。

《有翡》里女主周翡的配音,被诟病御姐音和甜妹脸的违和,配音往往也难辞其“咎”。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7)

“配音不贴脸”,字面意思显而易见,把出戏归咎于配音。

但其实仅是指演员表演和声音表现的割裂。

电视剧版《全职高手》里,杨洋的配音也曾被批不贴脸。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8)

睁眼看和闭眼听,同一部剧可以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效果。

可那是因为电视剧沿用原来的动漫版配音,画面从二次元变三次元,配音自然中二得有些突兀。

总之,“配音听着难受”“配音拖后腿”“声音不贴脸”……

成了配音最被嫌弃的几大罪状,动辄受到观众,尤其是粉丝的讨伐。

飘无意剥夺观众评判的权利。

只是在这一片讨伐声中,也一一摊开了配音演员的困境与无力:

劳动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被拉踩、被嘲弄、被失语。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19)

在对配音的一片质疑声中,飘也听到不少反驳的声音。

比如,配音应该贴角色,不是贴脸。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0)

这种完全站在配音的角度上辩解的,其实也不全对。

配音为角色服务无可厚非,但也不能完全脱离演员。

正如配音大咖边江所说,配音所谓的贴脸,贴的是演员的戏感、语言流畅度、节奏、咬字发音,以及音调的细节。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1)

来源 | 《对谈》

曾为《甄嬛传》里皇后娘娘配音的张艾,为了贴合蔡少芬的粤语口音,也下功夫做了嘴型和口音上的调整。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2)

既要符合情节,嘴型上又不至于让观众出戏。

于是她基于原声里的粤语口音,将“滚烫”二字的读音,在“tang”和“tong”之间寻求平衡。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3)

但贴脸、对口型还只是配音的基础要求。

很多人误以为,配音只需对嘴型和念台词。

实际不然,配音配的是角色的台词,是角色内心的体现。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4)

配音演员的工作,说白了也是一种局限于台词的表演。

不过不同于动画作品中,配音演员对纸片人拥有完全自主的创作空间。

影视剧配音,是基于演员表演的二度创作。

最不可或缺的,是演员准确的表演。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5)

演得稍差点意思的,往往会造成表演和配音的情绪、节奏不同步。

演得五官乱飞的,整体画风容易跑偏。

演得木讷呆板的,就算配音的情绪再足,一样撑不起角色。

就拿《镜双城》来说,男主苏摹眼看着深爱之人跳塔,他的反应是紧皱眉头,瞳孔放大。

当发觉来不及抓住爱人时,眼神除了空洞,还是空洞。

镇定得叫人看不出一点爱意,反倒要靠配音和BGM补足情绪。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6)

反观前两年的《东宫》,同为配音,同为生离死别的跳崖场面。

李承鄞眼中噙泪,眼神跟随女主的一举一动发生细微变化,就算没有声音,也能看出几分焦急和悲恸。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7)

如果说剧情的不同设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演员的发挥,那再来看看《镜双城》里,男女主百年后重逢的戏码。

此时的男主心灰意冷,成了喜怒不形于色、阴鸷高冷的冰块哥哥。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8)

当他意外再见到日思夜想的女主时,小心翼翼地试探和确认,却被演成眼神乱瞟的心虚。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29)

一时之间竟看不出他是在极力克制,还是冷面男主所谓的木石之心,等于没有心。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凭这样的演技,再声情并茂的配音,也救不了。

配音被骂音色不符,实在是冤了点。

要知道,给角色做到精准配音,音色恰恰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配音配得好,得建立在演员给出准确表演的基础上。

演得好,配音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至于音色符不符合,就更有得说了。

贴脸的配音,贴近的,并非演员本人的声音,而是角色气质。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0)

来源 | 《对谈》

精准的表演奠定了基础,而后配音再基于此去塑造角色,才能产生非原声,却胜似原声的服帖效果。

很多人不知道,《甄嬛传》中的公公苏培盛也用了配音。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1)

剧中扮演者是台湾演员,演技没得说。

只不过,角色设定是一老北京人,如果使用原声,一开口浓浓的闽南腔,那也不合适。

因此,苏培盛的配音演员严燕生,结合了人物的身份背景和生理特征,从中调和平衡。

但无论怎么调,都始终把握人物忠臣护主的角色定位。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2)

用配音并非意味着演员业务能力的不足。

但好的配音,始终离不开好的表演。

因此,把配音当成烂演技的遮羞布,为它兜底,脸皮实在太厚了点。

当粉丝一面以爱之名为演技挽尊,一面对配音严加苛责,本末倒了置。

炮火被转移,配音演员被推出去当背锅侠,而真正该继续提升的表演问题,却被有意弱化。

被捧着护着的演员或许不亏,但被依赖的配音,才是真冤。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3)

说回开头的问题,如今撑起影视剧半边天的配音,为何频频被骂?

部分观众对配音的过高期待,把配音演员推向神坛,是其一。

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配音演员是可以随意切换音色的声音“怪物”。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4)

实则不然。

好的配音演员具备更专业繁复的声音技巧,虽然能根据不同角色调动音色里的情感,但外在声线终究有独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

其二,在十部剧九部配音的当下,也在昭示着影视市场对配音的过度依赖。

过高的期待并没有给配音带来相应的重视,反而落得尴尬被动的处境。

配音演员姜广涛说过,配音没有专门的奖项,也就意味着,配音还没有被认可的机会。

毕竟,就连影视剧二倍速滑过的片尾中,配音演员的名字有时还能被写错。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5)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6)

但吊诡的是,配音不被重视的同时,影视市场却有大量的需求。

而需求的释放一旦失控,便容易出现配音同质化。

看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甄嬛传》,再看《千古玦尘》的观众,在上古和白浅、甄嬛之间反复横跳。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7)

看姜广涛为《姜子牙》里的师尊配音,又被多少观众吐槽梦回《琉璃》。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8)

到头来,观众不断串戏、配音演员被轮番攻击成了死循环。

所以配音被骂,本质上是配音被滥用的结果。

而这种滥用,并非把配音演员当变声器就能轻易解决,更不应期望配音解决。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39)

很多人不解国剧为何用配音。

起初,配音应用于译制片,之后又需要弥补环境漏洞、合拍片方言问题、角色声音气质问题……

其中有些是不可抗力因素。

对于有本职自觉的演员而言,若存在现场收音问题,配音则是“技术层面上的不可抗力”下的一项后续工作。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40)

有些则离不开可控的人为因素。

部分心安理得倚仗配音的演员,也被惯出了惰性。

13年有配音演员在一档节目中透露,不少演员拍戏依靠提词,给配音工作提升了难度,还需依靠配音补救。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41)

这是演员的失职,更是行业的默许和纵容。

当然,对如今人均列文虎克的网民来说,失职与否一眼就能看穿。

只是配音却不再是不可抗力下、为呈现最好效果才为影视剧所用,而是沦为行业偷懒的证据。

前几年兴起的不少配音节目,让配音走向台前。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42)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43)

不仅让更多人了解配音行业,也为演员展现台词功底和配音实力提供舞台。

但,也仅此而已。

有的在过度追求节目热度中舍本逐末,反靠撕逼博眼球、赚流量。

有的则沦为演员昙花一现的舞台,收获一片掌声之后迅速回归沉寂。

因为当节目结束,演员走入现实时,依旧空有才能,用武之地寥寥。

所谓的节目初衷,也只继续停留在节目里。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44)

归根结底,这也是对演员的一种浪费。

龚俊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用配音的理由——沟通成本高、台词修改、时间有限。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45)

而配音省时省力专业度高,看似高性价比,实则折射出了市场的浮躁。

一部剧的诚意,在愿不愿意花时间打磨的功夫上,就得以尽显。

而尴尬的地方在于,“时间成本”,正是启用配音最常见,也最没底气的理由。

当本该潜心打磨剧作的功夫,让位给不痛不痒的一句“时间有限”,又是一种多大的讽刺。

制作精良不应只限于画面,听觉和视觉的统一审美,也不应沦为奢望。

可如今制作周期趋短,审美底线渐低,不仅配音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演员的发挥和锻炼空间也遭到挤压。

配音演员对角色的了解,只基于简介或导演的讲解,以及模糊的毛片,便被赶鸭子上架。

对于演员来说,即便有意愿和能力,却也得不到锻炼和施展的机会。

娱乐圈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万人高捧到众人唾弃)(46)

配音从被捧到被骂, 或许也不失为一次乱象的映照。

乱而后定的最好局面无非是:

让“被嫌弃的”配音演员,荣归最能发挥价值的本行——动画配音。

不用费力不讨好,给烂演技兜底。

让丧失羞耻心、浑水摸鱼的“哑巴演员”充分暴露。

也让有进取心的年轻演员不反为异类。

怕只怕,当观众在粗制滥造的音画拼贴中失了敏,演员荒废所长,配音演员终归只是徒背了骂名。

在观众的耐心被消耗殆尽之前,拾起良心,升级审美。

或许一切还不算太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