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京中轴线是怎样测量的(前门楼子与胯骨轴子)
前言:朋友们或许已经看到微头条里发布的关于前门楼子的老照片历史,他们均节选自如下这篇文章。岁月弹指,沧海一粟,近百张老照片串联起的大前门变迁史,让我们在其中找寻它的前世今生。
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
我说前门楼子,你说热炕头子
我说前门楼子,你说糟老头子
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花花肘子
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蜡枪头子
我说前门楼子,你说大马猴子
我说前门楼子...
我说前门楼子...
我今天就说
前 门 楼 子
以上(前六行)是一组萦绕在老北京嘴里代代相传至少百年的顺口溜,意思是两个人聊天说不到一起,各说各的。
记得小时候老爸第一次教我,就让我以最快的速度连说三遍,如果不打奔儿、不错字,就奖励小儿书一本,当时我是铆足了劲、憋红了脸、一气呵成、奖励到手。
以
下
正
文
最近几年,电视台连播了两部以“正阳门下”为题的电视剧,描绘了北京城半个多世纪以来市井平民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其实北京人很少说“正阳门”这个词儿,一般都是以最亲切的叫法称其“前门楼子”或“大前门”,尤其在说“大前门”时,重音一定要在“大”字上,要说的铿锵有力、豪情万丈、牛逼哄哄!
而对于我来讲,在北京的这些“门”中,除了我家所在的“和平门”,大概最熟悉的就是离家不远的“前门”了。
小时侯经常跟着老爸“腿儿着”到前门大栅栏溜达一圈,吃串糖葫芦、买本小儿书、临了再吃一顿门框胡同里瑞宾楼的“褡裢火烧”(现已迁址到赵公口桥南路西),这是一套最完美的组合,也是童年最幸福的时光。
21世纪的前门楼子
再往后的印象就是“大前门烟”,倒不是我抽烟,而是小时候的一种游戏“拍烟盒”,也叫“拍三角”。那时候男孩子们会把大人们抽完烟不要的烟盒收集起来,折成三角形状,放在地上拍,拍翻过来就算赢,对于我这种高手有时一下午就能赢个二三十个,大把的攥在手里,那叫一个爽。
烟盒的品牌有很多,现在能想起来的有香山、红梅、牡丹、礼花、恒大、上海等等,当然还有“大前门”。
明清北京城平面示意图
【为什么叫“前门”】
如上图所示,正阳门位于紫禁城的正南方,对于“面南背北”的皇帝来说就是“前面”,故称其为“前门”,而北京城“后门”的称呼则给了皇城的北门“地安门”。
据说几十年前在正阳门桥施工时,曾经挖出过一匹“石马”,在地安门外的万宁桥挖出过一只“石鼠”。
在我国的“天干地支”学说中,鼠为“子鼠”,方位正北,马为“午马”,方位正南,二者连线就是我们常说的“子午线”。
这就是为什么在正南的前门埋一匹“石马”,正北的“地安门”埋一只“石鼠”的原因了,二者正是当年修建北京城时定位南北的坐标。
提问:故宫南门为什么叫“午门”?
【为什么叫“大前门”】
至于为什么管前门又叫“大前门”,原因就是这座门确实是所有城门中最大最高的,位居“京师九门”之冠,高度达43.6米,只比景山的高度低了2米,而成为整个北京城最高的建筑。这个“最高”的记录直到1959年,才被新建成的“民族饭店”的47.4米所打破。
也就是说,从1419年(明永乐年17年)始建到1959年,540年间正阳门都是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北京人称其为“大前门”也就由此而来。
说到前门的高大,老北京人又编了顺口溜以示敬意: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
前门楼子九丈九,九条胡同九棵柳
前门楼子九丈九,王口花炮响上头
【“前门”是老北京的标志与象征】
如果说“天安门”是当代北京的标志与象征,那么百余年前老北京的标志与象征就非“前门楼子”莫属了,它在北京城的历史与发展的轨迹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就是我们用前门城楼的图案作公众号LOGO的原因)。
这一点仅从老北京关于前门的顺口溜数量之多就能看出来,没有任何一个城门能与之匹敌,包括天安门。
天安门是皇家的、是神圣的、是至高无上的,而前门楼子才是亲民的、才是姆们老百姓自个儿的,才是随时能在嘴里叨咕着、心里念着、梦里想着的。
这也是北京人典型的性格特征之一,我喜欢你才拿你打岔、才和你开玩笑,才爱编排点话损损你,我要是不喜欢你,我一定和你客客气气的,没事绝懒得搭理你。
除了以上“情感”的因素,还有一些客观的现实因素,是前门获取“崇高地位”的根本原因,我也用顺口溜总结了一句,叫“一点两线一大片”。
“一点”:北京城最关键的核心点。
这是指正阳门的位置在整个北京城最核心的关键点,它是内城与外城的中心交界点(如上图),也是北京城的最高点,因此成为内城与外城均可仰望的地标性建筑。
此外在军事上,它是离皇城最近的城门,距皇城南门“大清门”不过百米,是守卫天子的最后一道咽喉要塞,一旦有失,皇城不保。
“两线”:总领天际线,统帅中轴线。
在几百年前的北京城,大部分的建筑是平民百姓所居住的平房四合院,高度不过5米左右,而“正阳门”43米的高度,使其在500年间都总领着北京的“天际线”。
北京城的设计是以“中轴线”为基准,所有重要建筑要么位于中轴线上,要么就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此外,专供皇家出入的天街御道也在这条线上,因此中轴线被称作北京城的“脊梁”、“灵魂”、“龙脉”。而正阳门作为这条“龙脉”上高昂起的“龙首”,也就成为整条中轴线的“统帅者”。
下图为1691年(康熙三十年),宫廷画家王翚(huī)、杨晋绘制的《康熙南巡图》中,皇帝銮驾队伍经过前门大街“五牌楼”的位置,可以看到大街两旁店铺关门,所有行人回避。
《康熙南巡图》(局部)
“一大片”:500年间北京最繁华区域。
自明永乐以来,前门南侧区域就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区。清帝入京后,将内城所有汉人强迁至外城,暴增的居民数量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使地处内外城交界的前门区域快速崛起,成为商业、餐饮、戏曲、客栈、金融、文化、会馆、青楼、赌场等各行业的集聚中心。
上至天子王侯、下至平民百姓,无论官商、无论老幼、无论汉满,皆在此驻足流连、流连忘返。如果换算GDP,此一区总值估计能占到整个北京大半。
下图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宫廷画家徐扬绘制的《京师生春诗意图》,再现了乾隆时期前门区域的繁荣盛景。
《京师生春诗意图》(局部)
此后,清末修建的“京汉”和“京奉”两条铁路线在此交汇,“前门火车站”的建成,使前门区域成了所有进京人员最方便的栖身之所,外来人口的涌入又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繁盛再次助推。
二十年代的前门火车站
仔细看看上面这张照片,
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么?
再看看下面这张
这是现在同样位置拍摄的照片,两张都是由西向东,但圆顶部分的结构却从钟楼的左边跑到了右边,这魔术变的 !
查了资料才知道,六十年代末修地铁,当时的掘进方式是从地面开挖,“圆顶部分”正好在沿线上,因此只能拆除,然后对称地复建在钟楼的另一边,这才有了今天这个样子。
好玩吧!为了挖地铁、修二环,我们拆掉了北京的城墙,这里又把老北京站掉个个儿...再往前50年,民国政府修“环城铁道”,沿线瓮城均被拆除...在现代化建设与古迹保护上,胜利的永远是前者 !
当下,全国正在大兴土木修“高铁”(又是铁路),长长心吧,遇到古建,三思而行、手下留情!
正阳门其实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组群,包括正阳门城楼、箭楼、瓮城、观音庙、关帝庙、正阳桥和正阳桥牌楼(五牌楼)七部分组成,整个组群布局合理、造型庄严、气势磅礴。
做插图如下,可见整个建筑组群的方位布局。
正阳门区域布局平面图
正阳门城楼:
京城最高建筑是指它的高度,43.6米(历次修建略有差异)。
正阳门箭楼:
是内城九座箭楼中唯一“有门”的,此门只有“龙车凤辇”通行时方才开启。平时百姓都是从两侧月墙的闸门进出。
观音庙、关帝庙:
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每座城门的瓮城里都有一座小庙,或关帝庙或真武庙,而正阳门这里还多了一座观音庙,故称“九门十庙”。两座庙于1967年被拆除。
瓮城:
指箭楼与城楼之间围合的区域,宽108米,深85米,东西各设一闸门,门内设千斤闸。
正阳桥:
桥身为三拱券洞结构,桥面为三幅,幅间有汉白玉护栏分隔,故又称“三头桥”,整个桥面远宽于其他各门的护城河桥。
正阳桥牌楼:
是京城内唯一的“六柱五间木结构”牌楼,故俗称“五牌楼”。
以上除了正阳门的城楼始建于1419年,其余都建于1436年。
前面我们曾经说了一句顺口溜,叫“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指的就是瓮城一圈的四个城门,加上“三头桥”,以及南侧的“五牌楼”。
半个世纪前,轰轰烈烈的“拆城”运动让“北京城”彻底变成了“北京”,“内九外七”三十二座城门及箭楼只剩下了“一对半”。“半”是德胜门的箭楼,“一对”就是前门的城楼和箭楼,还是北京人最心心念念的这一对。
据说,1976年在“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方案中,有一个就是“拆正阳门、建纪念堂”,所幸没有通过,前门楼子又逃过一劫。在此,我们真要感谢这“不拆之恩”,给北京人留下了这个“念想”,否则那些代代相传的顺口溜都没地儿找出处了。
目前能找到的关于“正阳门”的影像,除了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就是从1860年开始拍摄的这些照片了。
这些照片大多是早期来华的外国摄影师拍摄的,虽然已经年代久远、有的照片也已残缺变色,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这些影像中去探寻正阳门昨日的风雨沧桑与兴衰荣辱。
▲186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由箭楼城台上向北拍摄。
▲1860年,正阳门西闸楼下的房屋向西拍摄,远处为宣武门城楼
▲1865年,前门正阳桥和五牌楼
▲1866年,正阳门城楼,左下方为关帝庙
▲187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买卖商铺逐渐增多
▲1870年,正阳门西闸楼下,
集聚着很多骆驼与车马
▲1870年,正阳桥五牌楼、前门大街
▲1872年,正阳门箭楼西侧瓮城上南望正阳桥、五牌楼、前门大街
▲1876年,正阳门城楼南面
照片右下为“观音庙”
▲188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1880年,箭楼以南,
买卖凉棚布满了正阳桥
▲1880年,正阳桥牌楼和箭楼
▲189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1895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1897年,繁华热闹的前门大街
▲1898年,由南向北拍摄的前门大街
照片中出现的这种带棚的骡车是当时非常盛行的交通工具,如此多的骡车表明都是从京城各处到前门来逛街的
▲1898年,正阳门箭楼
1900年,农历庚子年,这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的一年,“内忧”与“外患”交替搅动着中国大地,让清王朝的统治阶层忙得焦头烂额。
下图是1900年的明信片,从侧面描绘了当时中国的现状。
▲1900年的明信片:中国龙被列强宰割
▲1900年明信片: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此时,1899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此时已经蔓延到了北京,清政府“剿抚并举”,但收效甚微。
1900年6月,义和团在前门大栅栏纵火焚烧“洋药铺”(中国人开的),但邻近商铺也被引燃,且义和团不许商户们救火。大火迅速蔓延并烧了三天三夜,将附近街巷全部烧毁。
▲图中可见,当时正好刮起大风,而且风向朝北,直接把大火引向了正阳门
▲箭楼屋顶部分为木质结构,瞬间被引燃,顷刻间浓烟滚滚、烈焰飞腾
▲最终,正阳门箭楼主体被大火烧毁
▲大火刚刚熄灭,尚有余烟缭绕
▲烧毁后的正阳门箭楼东侧,
残垣断壁、伤痕累累
▲砖瓦碎块散落一地
▲从“五牌楼”望向箭楼
目前,网络上很多文章提起1900年正阳门箭楼被焚一事,都说是“八国联军”用大炮轰的,这种说法首先是对史实不甚清楚,其次就是民族情结让大家宁愿相信是外敌入侵犯下的罪恶,而不愿相信这是我们一直“称颂”的义和团所为。
▲高举“扶清灭洋”大旗的义和团
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其实客观的讲,义和团在当年确实为了抗击外敌英勇不屈、舍生忘死,但对国人同胞的伤害也同样很大,很多国人只是因为信仰了基督教而被全家灭门,而烧教堂杀传教士的做法也是有些偏激、有待商榷。
▲正阳桥以西商铺尽毁
▲1900年,被大火烧毁的前门大街商铺
如图所示,整片商区已变为废墟,上百家商铺在这场大火中化为乌有,几代人的血汗在火海中顷刻葬送、付之东流,虽然有些大的商家可东山再起,但大部分中小店铺就此倾家荡产,一家老小从此生计无着。
庚子年大事太多,史书一般都将目光对准了八国联军的入侵以及在京城内的烧杀劫掠,而对于这场“大火”却只言片语、甚少叙述,大概就因为这是我们“自己人”所为吧。
还记得前面讲的“洋药铺”么,它是这次火灾的“导火索”,也是被烧的第一家店铺,它的老板其实不只“卖药”,而是中国另一个新兴领域的创始人,他开创的这个领域是当下中国最“火”的行业之一(留个扣,日后聊)。
▲英军中的印度骑兵经过正阳桥
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1900年9月27日,驻扎在正阳门城楼上的英国印度兵生火做饭,又将正阳门城楼引燃,至此,整个正阳门城楼与箭楼的主体结构尽遭焚毁。
▲从东侧望向正阳门,
城楼和箭楼均已荡然无存
▲五牌楼虽然幸免于难,但牌匾遗失
▲1901年,工人们正在城头上清理废墟
▲1901年,正阳门城楼
瓮城内又有买卖恢复,老百姓的日子还要继续。注意照片左边,那是中国最早火车的一节车厢,原在皇城西苑,供慈禧游玩用,现在被八国联军拖到此处。
▲1901年,正阳门城楼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带领光绪逃亡到西安,经过一年的谈判,签订了“辛丑条约”。
▲1900年,外国插画:慈禧跑路
▲清政府代表签署《辛丑条约》
诸事完毕,慈禧与光绪终于可以回归京城了。然而重回紫禁城的路线是一定要经过正阳门,其它城门是不能走的,皇家最后的这点尊严还需保留。
而此时正阳门无法短期内修复,无奈之下留京的官员“急中生智”,命令“裱糊匠”在城墙上搭建了一座纸糊的牌楼。
▲1901年11月,“纸牌楼”的冲天柱已经立起
当时负责接驾的直隶总督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辛丑两宫回銮有期。余奉命承修跸路工程.......不得已,命厂商先搭席棚,以五色绸绫,一切如门楼之式,以备驾到时,藉壮观瞻。”
据说,彩牌楼扎得异常精美,引来众多百姓前来观看。
▲1901年12月,箭楼上的纸牌楼完工
这一幕,当是中国近代史最为啼笑皆非的场面,昔日巍峨雄伟、总领天际线、统帅中轴线、受万民仰望的正阳国门,此时已变成一座“精美的”、“藉壮观瞻的”、纸糊的牌楼,泱泱中华帝国的尊严与颜面荡然无存!
1902年1月8日,在外逃亡近两年的慈禧和光绪终于回到了北京。照片中銮驾队伍正经过正阳桥,附近的闲杂人等均已清理回避,街面也打扫的很干净。
▲队伍最前方一乘小轿,里面就是慈禧
▲銮驾队伍进入瓮城,
城墙上很多观望的人群
▲好不容易回京了,慈禧太后
赶紧到观音庙里上柱香。
出来时城楼上有人拍照,
慈禧挥手示意“哈喽啊,比心”~
▲队伍准备穿过正阳门城楼,
上面的纸牌楼和箭楼的还有些不同
▲袁世凯是这次“回鸾”的总指挥,
照片中很多扛枪的士兵都是他的“新军”
就这样,长达两年的“庚子事变”结束了,北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城内已是满目疮痍,尤其国门被焚,慈禧当如何处置,大前门又将经历何种遭遇,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你好 北平”,如需转载,请关注留言,谢谢)#北京# #北京身边事# #历史# #历史回眸# #历史真相# #老照片# #北京旅行攻略# #前门# #正阳门# #慈禧太后# #中轴线# #中轴线上的北京[超话]# #光绪# #辛丑条约# #慈禧# #老照片的故事# #摄影# #胶片# #北京旅行攻略# #紫禁城# #城墙# #牌楼# #箭楼#
#铁道博物馆# #火车站# #钟楼#
#国画# #商业区# #餐饮# #乾隆#
#康熙南巡# #康熙皇帝# #天际线# #最美城市天际线# #龙脉#
#民族饭店#
#天干地支# #子午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