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讲述自己的暴躁(纳什天才与疯子)

[华夏时报网]

纳什讲述自己的暴躁(纳什天才与疯子)(1)

本报记者 沈山 北京报道

人类的个体理性能否带来集体理性?

在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均衡理论出现之前,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从利己目的出发,最终将使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然而,纳什的博弈论却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带入了一个囚徒悖论的困境中:从理性的利己目的出发,两个囚徒间信息不对称的心理博弈,结果将导致双方均作出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选择,除非进行有条件的或多回合的囚徒博弈,才有可能最终实现一条帕累托最优化的路径。

人类从个体理性到集体理性是有条件而非天然的——这是天才数学家、系统及博弈理论创始人之一的纳什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5月24日,《美丽心灵》主人公原型、1994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约翰·纳什与其夫人艾丽西亚·纳什在美国新泽西州乘坐出租车时不幸遭遇车祸,双双身亡。

天才并不孤独

以这样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结束自己传奇的一生,纳什这位可能是当世最著名的“疯子”,最终用自己的疯狂照亮了整个人类的理性世界。

以博弈理论起家的大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纳什为社会科学创造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博弈论,对纳什最好的纪念,是理解纳什均衡,学会运用博弈论分析社会问题。”

或许,纳什本人及众多类似天才的命运就是人类面临的困境之一。

1876年,尼采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父亲36岁上死于脑炎,我很可能会发作得更早。”此时尼采32岁,他开始担忧自己的健康。

上帝已死,是尼采最疯狂的哲学宣言,尼采本人深受精神分裂、理性尽失的痛苦折磨,但尼采所开创的具有最坚决人本主义色彩的哲学,却为人类现代文明带来了最深刻的理性启示——人类未来的命运,不再仅仅决定于上帝的恩赐,而是更多地掌握在人类自身的理性中。

尼采就是纳什推崇的偶像之一,他将尼采视为孤独的思想者与超人。纳什推崇的另一位杰出人物是牛顿。牛顿终其一生都是一个古怪而孤僻的人物,他曾在51岁那年,可能由于与一个年轻男人之间极不愉快的依恋及金丹术实验失败而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精神崩溃,看到无数妄想幻象。

不过,大约过了一年时间,牛顿就康复了,得以继续担任一系列地位崇高的公职,接受多种荣耀,但牛顿的学术生涯从此画上句号。

精神分裂症的起源仍然是一个谜。这种疾病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806年,但是没有人知道这种疾病是不是在那以前就早已存在,只不过一直没有人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瑞士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勒在1908年首先创造了“精神分裂症”这一术语。进入20世纪,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最出色的学者指出,这种病症可能是一种推理性疾病,尤其在其早期的时候,这种疾病的患者因此通常包括一些头脑聪慧的人,其脑中所产生的幻觉或幻象常常由微妙、世故、复杂思绪的紊乱所引起,尽管这不是惟一原因。

检阅历史,可以发现,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包括笛卡儿、牛顿、康德、爱因斯坦、维特根斯坦……都具有相似的古怪而孤僻的个性。

疯子的传奇

心理学家和传记作者早已注意到,感情冷漠、性格内向特别有助于科学创造力,就像急剧变化的情绪有时可能造就艺术杰作一样。法国哲学家和作家萨特则将天才称为:“正在寻求出路者的一个伟大发明。”

然而,精神分裂毕竟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这种可怕的疾病摧毁了纳什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他的一度富于启示性的见解日益朦胧,变得自相矛盾,充满隐秘的意义。他一直认为宇宙是合理的,但自经历了30岁那场严重的精神崩溃后,这个信念变成了一种讽刺。在大多数时间里,他夸张的幻想使他与现实完全隔绝开来,但随时又可能会出现可怕的清醒时刻。他不断地抱怨,说自己再也不能集中精神,也不记得数学内容。有时他会告诉别人,说这样无所事事使他感到羞愧,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常见的情况是,他无言地表达自己正在承受的痛苦。

上世纪70年代的某天早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一位职员这样记录了他所目睹的一幕:纳什和平时一样独自坐在餐厅的一张桌子旁,他突然站起来,向墙壁走去,在那里站了好长时间,把头撞到墙上,很慢,一次又一次,双目紧闭,握紧拳头,痛苦扭曲了他的面孔。

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纳什基本处于一种梦境般的精神状态,就像一个普林斯顿校园内游荡的幽灵,他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一些谁也不明白的符号,还研究一些奇怪的宗教文本。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的名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到数学杂志的各个领域。他的名字似乎变成了一个形容词,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重要的研究课题中:“纳什均衡”、“纳什程序”、“纳什嵌入”、“纳什破裂”等等。

所幸的是,到了80年代末期,精神崩溃了20余年的纳什逐渐出现了自我康复的迹象。一天早晨,他居然主动向同他打招呼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同事、20世纪理论物理学巨人戴森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了电视新闻。”

此后,纳什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在90年代居然得到了奇迹般的完全康复,这种自我康复在精神病学史上几乎是无法解释的孤立事件,而这也进一步增强了纳什一生的传奇性。

在此期间,艾丽西亚虽然与纳什离婚,但一直不离不弃地守在他身边,精心照料疯狂中的纳什的生活起居,直到他康复。1994年,纳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艾丽西亚与纳什复婚。他们那比“美丽心灵”更动人的爱情故事,意外结束于一场离奇的车祸。

是上帝将他们召回了天堂,因为他们是天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