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博物馆路标(爱情神话里有它)
南昌路上一栋小楼,三年前成为几个年轻人合资创办的“一见图书馆”。门面不太起眼,路人或许会被写着“书非借不能读也”的窗口吸引。窗台侧面的小字告诉往来者:“我们是一家图书馆,窗台上的书,如果你喜欢,可以带回家,或随意取阅。若是乐意传递你的喜欢,你可以看完放回这里。”
2019年7月11日,作为沪上第一家民营会员制图书馆,“一见图书馆”在南昌路上悄悄开业,在没有商业宣传的情况下,逐渐打开知名度。去年11月,“一见图书馆”第一家分店在浦东碧云体育休闲中心落地。
三年后的夏天,“一见图书馆”南昌路馆决定结业。在3周年活动上听到这个消息,会员们感到惋惜、不舍,有人掉了眼泪。但对“一见图书馆”来说,第一家店的告别不是终点。7月23日,南昌路馆结业前一天,位于徐汇滨江的新馆将开启试运营,虹口瑞虹天地月亮湾的门店也在装修中。“一见”,不止一见,关于阅读和社区服务的探索,还将继续。
“一见图书馆”瑞虹馆正在装修
“一见”得名于“一见如故”,希望让读者产生亲切感。真有人对它一见如故:南昌路上的店面开业不久,作家孙颙偶然漫步至此,“眼睛兀地一亮,竟傻傻地站住了。”这座老宅,曾归属他的外祖父易敦白。易先生是清末最后一次科考的秀才,新中国成立后,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嗜书如命的他在老宅中精心打理一间藏书室。几十年前,还是孩童的孙颙在藏书室中跟外公学围棋,读文史资料。成年后,他陆续写下小说《雪庐》、散文《在高高的书架下》《一个老人和他的藏书》等文字,以纪念外祖父和那间消失的藏书室。
南昌路上的“一见图书馆”
老屋再度与书结缘,开始了新的故事。“一见图书馆”1楼空间开放,楼上阅读区则供会员使用。几个创始人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共同点是大家都真心爱读书。采取会员制一方面是为了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希望会员们能因为一定的成本付出而克服懒散,多来读书,正如“一见”的宗旨“读喜欢的书,让更多的人喜欢读书”,带动更多人回归阅读。
去年热映的沪语电影《爱情神话》里,也有“一见图书馆”的影子。影片中,这里是老乌张罗着为老白办画展的地方之一。“你一旦开始阅读,也就会永远自由”,“一见图书馆”小花园里的这句话,定格在电影镜头里,留下关于“一见”、关于这座城市的一份阅读主张。
《爱情神话》里的“一见图书馆” 电影截图
“有人问‘一见图书馆’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一见图书馆”的一条推文中,留下了创始团队的解释——它是一个你为生活奔忙时能够静下来思索人生方向的地方;一个能和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搞点事情的地方;一个能够用你的才华种下一棵树给更多人庇荫生长的地方;一个能够重拾初心一起出发的地方。“这里不只是图书馆,而是一群人共同培育的社区。”他们这样定义。
“我们自己也是会员,希望和会员们一起共建这个社区。”“一见图书馆”品牌活动负责人关博文解释,市面上不少书店的用力点在文创、咖啡,创办“一见”是想营造一个能让人看书的空间,因此没有一本书是包起来的,可以看,也可以借走。“会员制这个模式或许不太成熟,但我们觉得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在推行会员制的同时,这里也成为阅读和活动交流的空间。”
2020年11月27日,2020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在“一见图书馆”举办
开业一年后,“一见图书馆”的活动变得密集起来,几乎达到日均一场。这些活动一方面侧重人的成长,比如哲学讲堂、艺术课程等,另一方面偏向社区,社交属性较强,这让“一见图书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营和内容输出模式。去年11月在浦东碧云开业的第一家分馆,由于所处社区生活群体以家庭为主,考虑到了更多亲子需求,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还以书为基础,提供更多活动内容。今年暑假前,6月下旬,“一见图书馆”碧云馆排出了“一见夏令营:图书馆里的夏天”时间表,从早到晚、有静有动,“绘本戏剧营”“小小图书管理员”“国际象棋”“儿童瑜伽”……还有与碧云美术馆联动推出的艺术营,几乎可以“承包”社区家庭的一日活动。
“一见图书馆”碧云馆里阅读的孩子
从“一见图书馆”开始运营起,几位创始人就言明:不想成为只供打卡拍照的“网红店”。在这三年中,这个与阅读有关的地方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南昌路馆会员累积至今已近3000人,有人还在这里找到了人生路上的伴侣。
“不舍肯定是有的,南昌路馆承载了‘一见’团队的初心,一路走来和大家创造了太多故事,我们不会忘记。”创始人之一Linda说,收起伤感,带着这份美好的回忆,“一见”团队会继续前行,不辜负大家对阅读、对这个空间的喜爱。
图片来源:一见图书馆、电影截图
来源:作者:施晨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