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1)

"一棵微不足道的花草散发出的淡淡气息比人的一切欢乐和一切痛苦存在得更长久——甚至比人的生命更长久。"

——《阿霞》

1857年,屠格涅夫重病缠身,雪上加霜的是,那位和他终身眷恋却始终不得的维亚多夫人,突然与他"决裂",双重打击之下,他在这一年的夏天,来到莱茵河旁的津齐格矿泉疗养地,试图通过散心,抒发郁郁之情。

也是在这里,遇到了一对来自莫斯科的兄妹,于是有了这本《阿霞》的故事原型。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2)

都说,每部作品,都是作家的"生命几分之一",于是这本《阿霞》里的"阿霞",成为了屠格涅夫"私生女"的身世写照,对女儿的爱,对她未来的考虑与担忧,都不免化为点点滴滴的情感,融入其中。

一年后,《阿霞》被发表在《现代人》杂志的开年第一期上,副标题为"H·H所讲的故事",(有些译版为音译的尼·尼。)显得更加真实而意味深长。

这篇以第一人称为主的中篇故事很简单,把情节脉络梳理一番,不过是在讲述一个懦弱的贵族青年在旅行时,被一个古怪脾气的美丽少女阿霞吸引,相知,相爱,却在阿霞大胆表白时,退缩,最后因此永不相见的遗憾爱情故事。

要说特别之处,不过也只是阿霞的身份,是一个敏感,脾气古怪的私生女罢了。

当然,如果按照当时,乃至后世多年的读者和评论家们的理解,会认为这是一个因为身份"认知偏差",或者直接说,要么站在阿霞的立场,认为是一个懦弱的贵族,因为承担不起责任和"非议",(私生女在当时算是一种"原罪"。)而选择放弃爱情的遗憾悲剧。

要么就是站在H·H的角度看,当美化过的"爱情",渐渐退去光环时,裸露的敏感情绪,古怪脾气,以及捉摸不透的情感,都被自我的理性思考和量度打败。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3)

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

作为私生女的阿霞,是不配拥有爱情的?

亦或懦弱的贵族H·H的爱情败给了理性的现实?

或许,有,但不完全,正如屠格涅夫女儿的悲苦一生,在那个动荡而颠覆的时代里,除了社会大局的"道德"压迫之外,还有本身的性格,以及"宿命"般的轮回遭遇,都是造成"她们"遗憾的绊脚石。

很多时候,最无力且无奈的是,时代与自我精神的格格不入,却执拗地毫不妥协,于是沉醉在"唯一"选择的自我压迫下,彻底沉沦,走向"灭亡"。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4)

始于"想象",终于"一起"恋爱只需"好感",一起需要"理性"

如果说在四十年代的屠格涅夫,还保有一丝对贵族知识分子的"期望",而用一个颇有英雄光环的,带着些许理想主义光辉的罗亭,为特有的"贵族知识分子",寻找一条狭窄的自我成就之路。

那么在《阿霞》里,依旧是用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故事,包裹当时那个充满变革的颠覆性时代的思考。

进入五十年代的俄国,旧有的,被牢牢把控的"知识殿堂"被撕裂,平民知识分子的崛起,与贵族知识分子的没落,进行激烈的撞击。

新兴平民们开始进击,于是传统贵族们只能妥协的维持平衡,或者如故事里的H·H一样,不止于妥协,且是停滞不前地退宿着,渐渐沦为时代的"多余人"。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5)

或许是因为故事里,大部分时候都是以H·H的第一视角叙述的,所以作品里不免带着些许情绪起伏的莫名感,就像是一场奇妙而"注定"遗憾,难有结局的"初恋"一般,美丽而伤感。

H·H第一次见到阿霞,始于朦胧的,带着美化光环的"想象",或者按照现在的说法是"看脸爱人"。

倒不是说阿霞有多美,而是在H·H的第一印象的眼中,是"最美"的,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爱"的感觉和产生的那一刻,本来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于是,这种把"想象"美化的好感,开始贯穿着H·H看阿霞的一举一动。

你真好看,所以我喜欢你;

我喜欢你,所以越看你,我越喜欢。

可是,只靠想象的爱,终究会倒在"相处"的磨合下,于是H·H和阿霞的相处,越发靠近,越发纠结,这个充满理性但懦弱的贵族知识分子,或许刚开始会陷入纯粹的感性本心,但是随着两人的相处,越发"看清"阿霞的全部之后,"注定"陷入两者情感的拉扯。

是的,阿霞的性格,或者叫"情绪"是古怪的时而敏感,时而欢乐,时而纯洁美好,时而悲春伤秋,时而热烈奔放,时而机敏多疑。

如此多变的性格和情绪,让H·H不知所措,尤其在了解了阿霞的"身份"之后,更是陷入内心世界的矛盾曲折。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6)

这就好似一种男女之间在爱情里,爱与被爱的"对抗",或者说是一种"解密",于H·H来说,初见阿霞时,她就像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谜团旋涡,吸引着他抓心挠肝,求而不得地去"解谜"。

但是,随着谜团的一点一点拨开,理性开始慢慢回归,作为传统贵族知识分子的"骄傲"开始占据上风,于是,不管是权衡利弊的"身份对等",还是自我"精神匹配"的评判,都清晰地让H·H认识到,他和阿霞的"不配"。

很自然,让阿霞开始陷入不可自拔的"爱情"时,当她决定"去干一番艰苦的事业",她说:"要不,日子一天天过去,一生也就白过了。"时,当她终于鼓起勇气表白时,H·H"果然"退缩了。

H·H对自己说:

"如今,幸福来到了——而我却动摇了,我竟把它推开了,……幸福的突然到来反使我心慌意乱。我承认,阿霞本人,连同她火辣辣的性格、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这一个有吸引力却又古怪的少女,着实把我吓住了。"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7)

没错,或许爱情"想象"的最开始,是一种命中注定般的"好感"沦陷,但过渡到"一起"之后的确定,则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理性的权衡,这才是真正"忠于自己"的爱情。

或许,屠格涅夫想表达的,就是对女儿一般当时女性们,"感情"的深深忧虑,社会"潜规则"般的等级划分,以及如自己一般的贵族知识分子的"真实面目",就是如此冰冷的传统理性利益权衡。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8)

敏感私生女VS懦弱贵族爱情总是世态炎凉,变革归于"多余的人"

正如屠格涅夫对如女儿般,这类"私生女"人群(阶层)未来的忧虑一般,事实上,他的预感是对的:

或许是自小成长的环境,教育以及社会大背景对这类人的"影响"(压迫);

或许是自我"天生"性格与身份认同的认知,以及选择的"期望"。

总之,正如故事里的阿霞一般,这个贵族与农奴结合生下的私生女,从出生的那一刻,在当时的社会看来,就是一份永远难以"洗刷的原罪"。

即使家庭对她的认同,并非那么不近人情,如屠格涅夫一般,爱着女儿,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即使最后女儿因为难以忍受而带着孩子"出逃",还是不遗余力地尽全力资助女儿的生活。

而阿霞则由同父异母的哥哥带着"旅行",可见至少在家中地位上,她还是受到起码的"公平"待遇。

但即便如此,由私生女"身份"带来的自卑,与敏感的性格,依然束缚和困扰着她长大。

于是古怪的性格自然而然的产生背后,是阿霞的自我身份认同的转变,随之带来的极度自尊,让她不敢轻易去追求"美好的爱情",但在遇到H·H时,这个看起来"不同凡响"的贵族青年,"应该"可以带着她冲破"牢笼",让她"在身后留下痕迹",于是她鼓起勇气热烈地主动告白了。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9)

然而,在H·H的眼中,尤其是心中,退去美化光环的阿霞,只不过是一个"古怪性格的私生女"。

不仅归于时代的变革,带来的平民化知识分子的冲击,与懦弱的退缩,更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无力感。

于H·H而言,他生来什么都有,而现实(时代)又不需要他去做什么,于是自然怎么舒服怎么闲散,怎么来,不需要努力就唾手可得的"事业",造就免于辛苦的"追求"向往,于是,人生的意义只剩下"合适"。

舒服,开心时,和阿霞来一场"彼此相恋为伴的欢乐",等到"差不多"时,尤其是面对阿霞炽热到让人"有负担"的,付出一切的浓烈爱情"诺言"时,他自然而然地不想"履行自己许下的诺言,去了解一项艰难的任务"。

最重要的还是,H·H与阿霞立于社会(时代)面前,不可磨灭的身份鸿沟,他与生俱来的贵族身份,他从小到大受到的"传统贵族"教育,以及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价值取向"等等,在他本身懦弱的性格驱使下,都被牢牢束缚着,难以摆脱,也或许不想去摆脱。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10)

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H·H说:

"一个人生活在除了渺小的生活盘算以外,别无任何向往的社会里,他的思想就不能不浸透渺小卑微的东西。

凡是遇到需要巨大的决心和高尚的冒险精神的事情,他便胆怯心虚,他便软弱无力地退缩,其原因同样是生活只训练他在各方面去应付那些渺小的事物。"

但其实,在我看来,或许在那个时代,如H·H这类的"没落"贵族,是懦弱的,是胆怯退缩的,但是就现代眼光看来,这何不是一种最理智的"未来选择"?

不止在那个时代,即使在现代,爱情可以是高尚的,可以是纯粹美好的,可以是至高无上的,但不可以是"全部"。

如果人的一生,只因为"爱情",就付出一切,那么他永远无法真正活在真实的现实中,恋爱中的爱情可以是"不顾一切"的命中注定,但"在一起"的婚姻也好,或是承诺的伴侣也罢,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冰冷的"合适"二字。

如H·H一般,他知道自己想要的,适合的是什么,更明白自己的"本性"与现实的残酷,于是他即使深深沦陷,依然会及时抽身,开始冰冷而理性的量度与权衡"合适一起"。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11)

诚然,阿霞是"好"的,是喜欢的,但他明白,他们不"合适",不仅是身份上的不合适,更有"价值观"的,性格上的,以及认知上的不合适,即使真的在一起,未来恐怕也是不得安宁,因为他看到了阿霞性格本质上,犹如定时炸弹的"不确定性"。

而于阿霞来说,她即使"好运"地生在一个好的家庭里,但"私生女"身份的天然社会耻辱,让她免不了带着"扭曲"的极度自尊,且有着"必然"的敏感多疑。

而"好家庭"让她没有被迫选择"伏低讨好",而是反之成为孤傲的"孤芳自赏"好似"骄傲"的简爱一样,需要和"残缺"后的罗切尔斯,才能抚平极度的自尊,从而"美满"地在一起。

于是在"完美"的H·H的眼中,和权衡中,即使他真的接受阿霞,或许他们依旧难以幸福,正如告白失败的阿霞,毫不拖泥带水地"立刻"消失在他眼前,以及未来里,决绝地没有一丝妥协和余地,如此性情的阿霞注定是悲剧的。

阿霞为啥嫁给别人(162年前私生女阿霞和)(12)

爱情在那个变革时代的世态炎凉,显得如此残酷而冰冷,身份、阶层带来的"价值鸿沟"在屠格涅夫的笔下,还带着深深的自我批判与谴责。

屠格涅夫无力阻止母亲,只能在"有能力反抗"时,把女儿交给"爱人"抚养,只能用丰厚的嫁妆期盼女儿幸福,只能在女儿落难时,尽力帮助,至于"认同",他无能为力。

这正是属于H·H的局限,也是屠格涅夫本人的思想投射,归于时代的无可奈何的宿命感,最终,落在了"多余的人"群像的代表之上。


写在最后:

其实,把《阿霞》看做单纯的爱情遗憾悲剧,倒也无可厚非,只不过结合时代现状的解读,更有深层次的另类意味。

千人千面的各式解读都被自由地允许着,于是,当做一种"理智权衡"的"在一起"考量,或许更有现实意义。

不知道,大家对《阿霞》的看法如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