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

“中国第一镜”出土于沪郊金山?每一面古代铜镜的背后,都刻着不同的文化密码?8月20日上午,由金山区博物馆主办,复旦大学博物馆、上海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协办的《鉴于止水:中国古代铜镜展》在金山开幕,共展出上海止水阁、复旦大学博物馆、金山区博物馆所藏铜镜实物60面,铜镜拓片60张,时间跨度从先秦到清代。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顾问教授、著名铜镜收藏研究专家、王纲怀先生为金山博物馆捐赠其所著铜镜研究专著30种。而此番展出的古代铜镜,也大多为王纲怀先生多年收藏成果。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1)

据了解,年逾八旬的王纲怀出生于上海,1964年自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毕业后,长期从事工程设计、水质处理、环境保护、国土整治、科技咨询、发展战略等领域有关工作。2000年退休后,他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国古代铜镜的收藏与研究,目前已出版铜镜专著30余本,如《三槐堂藏镜》《唐代铜镜与唐诗》《汉镜文化研究》《汉镜铭文图集》《汉镜铭文书法》《秦镜文化研究》《止水文集》等。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2)

有学者总结说:王纲怀先生至少在四个方面为中国铜镜的研究做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一是提出“单位面积重量(m 值)”的概念,将过去用“轻薄”“厚重”等感性的描述语汇进行了量化;二是进一步细化秦镜分期的标准,详尽到铜镜的镜钮、边缘等每一个参数的演变规律;三是系统研究汉镜铭文的内容与书体演变;四是全面收集考古出土与私人收藏家的铜镜资料,为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基础。

根据现场解说,这场展览取名为《鉴于止水——中国古代铜镜展》,是因为“鉴”者乃古代一种映照器具,其实就是人们通过观看容器中盛放的止水,来完成整妆照容。后来,为了携带方便,人们又创造了可以取代“鉴”的铜镜。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3)

中国有着悠久的铜镜历史,典籍记载有“黄帝铸镜”的传说。从考古发现看,1973年在上海金山亭林遗址出土了一枚良渚文化时期(距今约五千年)的石镜,可谓“中国第一镜”。经考古发掘,齐家文化时期(距今约四千年)开始出现铜镜后,中国人“正衣冠”有了基本的参照,各朝各代一直沿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随着玻璃镜的问世,铜镜逐渐淡出百姓日常生活,而大踏步地转入收藏领域。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4)

这次展出的古代铜镜,有的造型优美、纹饰精巧;有的制作精湛、题材丰富;有的铭文独特、意涵深远,反映了中国古代铜镜艺术的发展脉络,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5)

现场专家介绍说,铜镜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历史文物之一,其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超,纹饰精美,铭文书体多样,文化底蕴深厚,令人叹为观止。古代铜镜是国家和民族的名片,方寸之间涵盖了历史、考古、铸造、美学、文学、书法、绘画、数理等各个领域的诸多信息。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6)

仔细研究,人们可以发现,在秦汉各种铜镜的背面纹饰上,出现了很多精致的几何图案,如同心圆、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菱形、圆弧形等,这些图案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数学知识,尤其是等分圆周或等分弧,则需要高超的技术。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7)

比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铜镜背面纹饰图案上已经出现了精致的同心圆,图案由凸弦纹构成内外圈同心圆,加上铜镜外缘周,形成三周同心圆组。制作这样的铜镜,在制模或制范时,都要涉及到画圆作图的问题。这反映了数学在早期工艺技术中的高度应用,可以看出华夏祖先在数学领域的伟大创造力。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8)

从战国至东汉的七百余年间,铜镜尺寸多在标准(1尺23.1厘米)之间,而其圆周等分数却展现极大的变化,3~33的31个连弧数字,一个不缺。在这31个自然数中,除了3、5、7、9、11、13、17外,还包括更为繁复的19、23、29、31等连弧数,可以看出古人对这些数字产生的极大兴趣以及当时中国数学理论水平的发展。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9)

举世公认的“数学王子”高斯在19岁那年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创造了数学史上的奇迹。殊不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的工匠们已经挑战过这些数学方面的世界难题,并且将有关的数学知识实践于铜镜文化中,使数学贴近生活,变得生动有趣。这让人不由得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铜镜往往具有相思、祈福、警戒、自省的独特意义。”金山区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历史远观未来,当前金山区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南北地区转型发展,“转型新发展,塑造新形象”已成为金山人民的共同心声,“上海从秦县发展而来,金山是上海最早建城的地方,我们将继续努力,让类似的展览更多一些、内容更丰富一些”。

看点一:秦镜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10)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11)

本次展览展出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至秦帝国期间的5面铜镜。其中春秋时期秦国的素地羊角八连弧镜,在八连弧与边缘相间的8个空间中,有8个生动形象的羊角纹,反映了秦人祖先牧马放羊的生活场景和早期的图腾崇拜。目前存世的数百面秦镜中,以龙纹居多,凤纹仅为十分之一。秦代的云雷地八连弧四凤镜,以繁密的云雷纹为地纹,以形象逼真的四凤为主纹,凤纹造型栩栩如生,线条刻画细腻流畅,装饰少见,极为动人,为难得一见的精品秦镜,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凤鸟崇拜。

看点二:与天无极镜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12)

此镜为西汉中期镜,直径13.7厘米,重222克。汉代铜镜铭文多具美好寓意,从西汉初的相思文化,慢慢过渡到长寿文化,此镜铭文:“与天无极,与地相长,欢乐如言,长毋相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此类镜存世量较少,就目前所知同类镜中其铭文排列多为横排读,唯此镜为直排读,更显罕见。

看点三:淮南起照镜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13)

此镜为隋代镜,直径24.8厘米,重2424克。外区饰有十二生肖形象,内区饰有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四灵形象,有48字骈体楷书铭文:“淮南起照,仁寿传名。 琢玉斯表,熔金勒成。时雍炎晋,节茂朱明。爰模鉴彻,用微流清。光无亏满,叶不枯荣。图形览质,千载为贞。”此为开皇八年(588)隋文帝杨坚讨伐陈朝的檄文诏书,反映了隋灭陈使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此类镜存世甚少,形制多异,造型独特,纹饰复杂,为传世隋代初唐铜镜中体量最大、制作最精的一种。

看点四:三国吴佛像镜

文物鉴赏历代铜镜之美 出土于上海金山(14)

此镜为三国吴镜,直径14.2厘米,重360克。上有铭文“公宜卿王”。此镜内区有一佛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两侧各有飞天,飘带环绕侍立于旁。另在边缘一周十六连弧组成的纹缘带中,另有两个飞天,其形象生动,体态飘逸。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与波士顿美术馆各藏有一面,此3镜似为同模。此镜是佛教传入中国早期在青铜器上的体现,对研究中国佛教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金山区博物馆供图

来源:作者:黄勇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