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寒门也能出贵子)

平心而论,每年都有一些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

他们在毫无优势的备考环境下,凭借自身努力抢到一张通往顶尖名校的“船票”,有些学生还能在毕业后找到诸如国企、外企和名企这样的“铁饭碗”,进而完成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逆袭”,着实令人钦佩。

尽管,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上涨,清华北大针对边远贫困地区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的专项计划,常年保持在20%左右,教育部门对于农村学生的资源扶持和政策倾斜,每一年都在加强。

但是寒门出贵子,还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寒门也能出贵子)(1)

01 “县中塌陷”。

这个新名词,是随着教培机构的大肆扩张,而多次冲上热搜的。

道理很简单:城镇化加剧,乡镇农村的优秀生源大量流失,但凡有点本事的家长,都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去就读。而在城市乡镇“遍地开花”的教培机构,运用“资本调节”的大棒,以高薪待遇和优越条件到县中“挖抢”教师资源。

不出五年,许多县中引以为傲,积累了二三十年的人才和声誉,就因为师资匮乏和生源流失,而造成高考升学率逐年下降。同时在恶性循环之下,生源越来越少,师资越来越弱,最终蜕变成了“县中塌陷”的惨烈局面。

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寒门也能出贵子)(2)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苦守三尺讲台的收益,远远低于在校外教培机构兼职、全职或开班的收入,当然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往高处走”,选择待遇更高的私立学校和教培机构,肯定是无可厚非。

而对学生家长来说,县镇里教学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高考名师就那么几个,当然是好老师在哪一所学校任教,就把孩子想办法、托关系、掏高价往哪一所学校送了。

所以说,“双减政策”对于教培行业的整顿打击,实在是人心所向。否则像生源流失、教师跳槽和县中塌陷这样的现象,根本就是无解题。

长此以往,农村家庭和县镇家庭的孩子,别说是考名校了,可能在中学阶段都进不了好学校。

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寒门也能出贵子)(3)

02 “高考工厂”。

寒门出贵子,并不是“会吃苦”就可以。

若论高考复习之艰苦,河北某水中学可谓首当其冲,甚至因为近似军事化管理、流水线备考的教学模式,而被网友称为“高考工厂”。

没错,某水中学就是大多数县中“东施效颦”的明星学校。

自此我们在各省市都能够看到和听到,最大程度地严厉苛刻,一切以高考为重心,每天督促学习十多个小时的“苦读式县中”。不得不说,管理越严格的县中,高考升学率就越高,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多,由此而吸引的师资和生源就更优质,学校的声誉也就更显赫。

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寒门也能出贵子)(4)

只可惜,不是每一所县中,都叫做某水中学。

现实就是,大多数县中都在模仿“高考工厂”,招聘一些年轻气盛、水平欠佳的中学教师来带领高中生“大干快上”地学习,给予了不少学生三年甚至是六年“劳改式的教育体验”,但又成不了给高三学生们造梦和圆梦的地方。

更令农村家庭的孩子感到沮丧的是:

倾尽所有的拼命苦读,就算换来名牌大学的一纸学历,也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一份合同。

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寒门也能出贵子)(5)

03 “中产家庭”。

就算清华北大或985大学的就读经历,会脱胎换骨地改变一个农村孩子的气质和心气。

但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同阶层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情商、素质和见识上,始终有着相互间难以沟通和跨越的“鸿沟”。

有好事者做了一张“家庭收入等级表”,从贫困、中产到富裕,归纳出了10个等级,可以说大多数城市家庭,都处于年收入8万至15万的“小康家庭”。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学霸孩子更容易出自年收入15万至30万的“中产家庭”,因为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能够给予孩子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寒门也能出贵子)(6)

至少不必像那些勤奋刻苦的农村学生一样,非得拼尽全力考进一所当地知名的县中,然后考到年级前10名,才有机会考进一所985或211大学。

还有一张“高考状元父母职业表”,就更让人扎心了:

容易培养出高考状元的家庭,依次是教师、公务员和工程师家庭,农民家庭只有10.16%。

总之,不管是“县中塌陷”、“高考工厂”,还是“中产家庭”的因素在作怪,寒门家庭其实也能出贵子,只是没那么容易。

因为农村学生和贫困学生在学业“天梯”中的每一步,都没法依赖父母和家庭“氪金”的力量。

漫漫求学路,只能选择一个人,来迎战生命中的惊涛骇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