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物里雄性都比雌性漂亮(雄性大多都比雌性好看)
在自然界中,动植物为了产生后代让基因代代传递,有多种多样的繁殖方式。单细胞生物往往是无性繁殖,高等动物往往都是有性繁殖,只有极少数动物可以实现孤雌生殖。为了引起雌性动物的注意,雄性动物往往煞费苦心让自己更加抢眼,所以我们看到漂亮的动物往往是雄性。
要知道在自然界中,更鲜艳的颜色意味着更容易暴露,也意味着更容易被天敌抓住丢掉性命。但是同样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女性却往往比男性更漂亮。为什么明知道这样做更容易丢掉性命,雄性动物们还要这么做呢?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了交配的季节,除了鲜艳的外表以外,有些雄性动物甚至还学会了唱歌跳舞,为了得到心仪雌性的青睐,它们有时候甚至还会大打出手。为了表现自己,雄性动物进化出非常花哨的外表。
最常见的就是野鸡了,雌性野鸡往往都是一身灰麻的羽毛,其貌不扬,但是雄性却完全不一样,一身艳丽的羽毛和长长的尾巴,人们一眼就能认出来。一度被看做我国国鸟的红腹锦鸡,雄性身披鲜艳的羽毛,神似神鸟凤凰。
在动物园里,孔雀开屏往往会吸引很多人关注,其实孔雀开屏是孔雀的求偶方式,而且只有雄性才有尾羽,会开屏。相比之下,雌性孔雀压根就没有尾羽,全身的羽毛也远远没有雄性那么靓丽。
不仅仅是鸟类,这种现象在哺乳动物和昆虫中都非常常见。
在野外,角又大又漂亮的往往是雄鹿,雄狮高大威武有浓厚的鬃毛,叫声大、光泽亮丽的往往都是雄性昆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讨雌性动物的欢心,雄性动物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争奇斗艳。
漂亮的外表,嘹亮的声音不仅没用,有时候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动物们为什么还要煞费苦心去追求所谓的“漂亮”呢?
这就涉及到“择偶优先权”了。在自然界中,相较于精子,卵子的形成过程更漫长更复杂,雌性动物怀孕过程漫长且危险,在繁衍后代过程中承担着更大风险的雌性,就自然获得了“择偶优先权”。所以它们并不需要多么漂亮的外表,还可以像“选妃”一样挑选健康、强壮的雄性作为伴侣。
自然界中往往雄性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作为被选择的雄性要想获得雌性的青睐,必须要比别的雄性更亮眼。为了争夺有限的交配机会,雌性喜欢什么样子,雄性就往那个方向进化,久而久之就越来越“漂亮”。
对于人类来说,漂亮并不一定代表着健康强壮,但是对于动物来说却是这样子。就拿野鸡来说,如果不健康羽毛就会黯淡无光,而且能拖着长长的尾巴逃过天敌的追捕,足以证明身体强壮。生活在高风险条件下,还能保持花哨的外表,足以证明强大的实力。这样一来,就更容易被雌性看中获得择偶权,有些漂亮的外表的雄性,它们的基因也能够顺利延续下去。
同样是动物的一种,为什么在自然界普遍适用的法则,到了人类社会中就行不通了呢?
实际上,美与丑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划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客观来说,生物学并没有把人分成美人和丑人,男女性之间五官构造完全一致,科学不会评判美丑。更何况人的审美一直在发生改变,千年前的唐朝,当时的人们以胖为美,据说杨贵妃就是一个胖美人。今天的人们,主要以瘦为美,于是人们开始追求苗条的身材。
不仅如此,不像动物们不同性别之间差别很大,人类两性之间差异非常小。在人类社会中,不仅可以用手段来掩盖胡须等特征,乔装打扮来掩盖自己的性别,做到《木兰辞》中花木兰替父从军,如今在有些国家,通过手术方式改变性别甚至非常普遍。
科学没有办法区分美丑,那人类究竟是靠什么判定外表好坏呢?
社会学家发现,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正是这种社会性让人类产生了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是女性比男性更美,而是女性比男性更爱美。
前面我们说,动物们往往拥有“优先择偶权的”大多是雌性,但是人类社会并不是这样。母系社会在人类进化早期昙花一现,在后续的几千年时间里,人类基本处于男权社会下,这是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更强壮的体魄,不管是在从武还是耕种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能够获得更多食物来维持生命。
高生产力意味着高质量的生活,所以人类社会中男性拥有了“优先择偶权”,刚好和动物反过来了。再加上封建社会男女地位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特别是到了社会动荡时期,男性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女性,所以为了吸引男性,女性就要让自己变得更“漂亮”。
如今,健康观念逐渐被重视,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身心。“漂亮”已经不再是为了吸引异性的工具,而是让自己快乐的方式。男女双方并不停留在肤浅的“漂亮”,而是共同努力构建起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才能收获幸福和谐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