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齐鸣思故乡(千古情音珠颈斑鸠咕咕声)

洞庭水乡栀子花盛、荷塘飘香时节,林立的树木绿色成带,交织如网;房前屋后环绕的绿树,高低参差,蓊蓊郁郁。三五成群的鸟儿,呼朋引伴,啼鸣不已。

燕语呢喃,莺声呖呖,喜鹊喳喳……还有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布谷——布谷——”的叫声。但真正主宰鸟声世界的却是另一种鸟儿——珠颈斑鸠。

蛙声齐鸣思故乡(千古情音珠颈斑鸠咕咕声)(1)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这鸟名,只是跟着人叫它斑鸠。它乍看像一只鸽子,但比家养的鸽子小,羽毛就是不起眼的灰褐色。一直对它熟视无睹的我,最近才开始用心观察,并搜寻了一些资料。才知斑鸠大约15种,我国有5种,几乎遍及各省区。

我见到的斑鸠,后颈有宽阔的黑色,其上满布以白色细小斑点,像珍珠一样,在淡粉红色的颈部极为醒目,所以称之为珠颈斑鸠。因各地叫法不同,它还有不少别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名字多得出乎我的意料。

蛙声齐鸣思故乡(千古情音珠颈斑鸠咕咕声)(2)

更让我惊讶的是,斑鸠不仅象征忠贞不变的爱情或友情;在古代斑鸠还是吉祥鸟,不噎之鸟,象征着长寿和祥和。

我开始怀疑了。我们常听说象征爱情的鸟儿有鸳鸯,黑颈天鹅,金刚鹦鹉,牡丹鹦鹉和红嘴相思鸟,因为它们出入成双,形影不离。

蛙声齐鸣思故乡(千古情音珠颈斑鸠咕咕声)(3)

可我见到的珠颈斑鸠并非如此。因为我的住所前有一个1500平方的小院子,种植着樟树、桂花树和广玉兰树,四季常青,枝叶繁茂,幽静开阔,成了斑鸠和其他鸟儿喜爱的处所。有五、六只斑鸠就成了我的老邻居或老熟人了。虽然偶尔也见过它们双栖双飞,追逐嬉戏,但经常见到的是它们单独行动,即便夜宿有时也不在同一棵树上。而且,我还从未见过它们的安乐窝。

蛙声齐鸣思故乡(千古情音珠颈斑鸠咕咕声)(4)

借助网搜才知,珠颈斑鸠的家庭有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首先是男女平等。这得益于珠颈斑鸠雌雄大小无异,外表非常相似,力量也旗鼓相当。如果家暴,还难分胜负呢。

因此它们择偶,不受外表影响,应当是以品行为重。雄鸠表现自然要彬彬有礼。求偶时先做才艺表演:身体会极度倾斜,并在绕圈飞行时舒展自己的双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雌鸠如果心动,情投意合,关系即可确定,无聘礼,不请客,不收礼,便结为稳固的一夫一妻关系。

蛙声齐鸣思故乡(千古情音珠颈斑鸠咕咕声)(5)

另外,它们互相尊重。就以筑巢为例,首先雄鸠先去选址,再带雌鸠去看看。如果女主觉得风水不错,表示满意,两夫妻便齐心协力,衔来一些小树枝,在距地面3~7米的一个树杈上,搭成一个极其简单平盘状的巢,没有喜鹊巢的高大上,也没有小麻雀巢的小巧精致。也许在珠颈斑鸠看来,这巢只是下蛋孵鸟用,一年繁殖二到三次,一年就用上二到三个月左右,根本没必要在筑巢上花费那么多精力物力。

蛙声齐鸣思故乡(千古情音珠颈斑鸠咕咕声)(6)

还有,养育小斑鸠则是由雄鸟和雌鸟轮流照料,喂食它们鸽乳。养育约半个月,就让小斑鸠离巢独立生活。于是珠颈斑鸠夫妻又开始过它们的两人世界生活,只是不像鸳鸯那样恩爱不离左右,而是给对方一定的生活空间,可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这也许是忠贞的爱情或友情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蛙声齐鸣思故乡(千古情音珠颈斑鸠咕咕声)(7)

那为什么斑鸠又象征长寿和祥和呢?可野生斑鸠寿命常为10年,如果是喂养斑鸠,则与普通鸟类差不多,寿命常为25年左右。也许是因为“鸠”与“久”谐音吧。后来又查得斑鸠肉可入药,主治:明目,益气。久病虚损人食之,令人不噎(时珍)。故老人常食之,必长寿。因此斑鸠就成了滋补的珍品。

这不由让我立刻想起小时候,村里有个秃老头专门诱捕斑鸠的事。他将一个精致的竹木鸟笼挂在五米多高的树枝上。鸟笼分上下两层。上层关着一只雌斑鸠。下层有一个朝外开的门,一根小短棍的一头撑着门,一头拴根细麻线,麻线再连着笼底的一个踏板。上下都放着一些稻米和一小竹筒水。

雌斑鸠在笼里反复地叫着:“ 咕咕,咕——;咕咕,咕—— 。” 像音乐的节拍,一小节有三拍子,但重音在后面的“咕——”上。小节和小节之间有四、五秒的间隔。就这样不断反复,声音悦耳嘹亮,一、二里路外都听得见。应答的雄鸠通常也“ 咕咕,咕——;咕咕,咕—— ”叫着。有时也有变化: “ 咕咕,咕——咕; 咕咕,咕—— 咕。”

最后,总是有雄鸠飞到笼子附近。尽管犹豫,但还是扑打着翅膀进入笼中。踩着了笼底的踏板,带动细绳,拉动了支撑的短棍,鸟笼门啪的一声垂落下来。英勇的雄鸠成了爱情的俘虏。

蛙声齐鸣思故乡(千古情音珠颈斑鸠咕咕声)(8)

听说那时一个活斑鸠可以卖一元或两元的,而那时的猪肉才七毛五角一斤。当时也听大人们议论,说秃老头干的是缺德事。也许秃老头最了解斑鸠的价值,最清楚斑鸠的痴情,尽管他本人是残酷无情的。令人欣慰的是斑鸠在湖南省自2018年就属于三级保护动物,也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诱捕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现在珠颈斑鸠越来越多,从早到晚,四面八方,都可听到“ 咕咕,咕——;咕咕,咕—— ”的洪亮叫声。最让我困惑不解的是,它们发声时,嘴或者喙,很少张开,只是脖子下的胸脯处一鼓一鼓的。

所以“ 咕咕,咕——”不是鸟儿的叫声,那声音是珠颈斑鸠心灵的呼唤,心灵的碰撞和心灵的感应!也许那声音是珠颈斑鸠千古流传的情话,在不同的时间或场景传递的不同鸟语密码:

咕咕咕(吾孤独)。

咕咕咕(汝勿哭)。

咕咕咕(余思汝)。

咕咕咕(吾爱汝)。

咕咕咕(余舒服)。

…………

我仔细听着,尽力试着译着鸟语密码,忽然发现两只珠颈斑鸠又来前面院子觅食了。我洒下了一些玉米。它们头一伸一缩地一边走,一边用喙啄着玉米粒儿。有一只竟然走到了我脚边,我探身想摸它一下,结果扑的一声飞离一尺高,翅膀张开时,尾翼如一把折扇展开,多了一条白色的花边,好美呀!它又在两米外落下,看着我;而另一只斑鸠则若无其事地在啄食。我禁不住学着鸟语:“ 咕咕,咕——;咕咕,咕—— 。”

蛙声齐鸣思故乡(千古情音珠颈斑鸠咕咕声)(9)

以上图片为网络下载,如侵权可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