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文案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学会取舍,看淡得失

你的取舍,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人生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得与失的矛盾。如果单纯就事论事,两者泾渭分明,水火不容,但是,就人的生活整体而言,得与失往往又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同一件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贱,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有一次齐国进攻鲁国,战火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此时单父正由宓子贱治理。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快要成熟,不久就能收割入库了,可是战争一来,眼看到手的粮食就会被齐国抢走。

当地一些父老向宓子贱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有的说:“是啊,这样把粮食打下来,可以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而齐国的军队也抢不走麦子作军粮。他们没有粮食,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宓子贱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过了几天,齐军一来,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

为了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宓子贱,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愤怒,派使臣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宓子贱说:“今年没收到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示,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就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

其实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鲁国实力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为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为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收成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以至于鲁国的老百姓都存在有这种借敌国入侵来获取意外财物的心理,且这种饶幸获利的心理难以整治,这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

宓子贱自有他的得失观。他拒绝了父老的劝谏,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了麦子,他认为这样舍去的只是有形的、有限的那一点点粮食,而得到的却是彻底消除民众存有的侥幸得财得利的心理。

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文案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1)

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柳下惠是鲁国的大夫,曾任士师,三次被国君免官,可他却不走。故此《鲁论》上记载说:“柳下惠,担任士师,三次被罢免。”

有人对柳下惠说:“你怎么不离开鲁国呢?”他回答说:“正直清白地做官,到哪里去不会被多次罢黜?没有正义感地做官,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

孟子说:“柳下惠被免了官也没有怨言,穷困了也不显出可怜的样子。因为他明白要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势必会遭到邪恶势力的嫉恨,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但即便是个人利益遭受损失,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张。他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并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你在取舍前一定要认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纯粹是利,有什么东西全然是弊?显然没有!

同理可得出:天下之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同根生,没有绝对的“得”,也没有绝对的“失”。

有一位老人,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就是五颜六色的气球。每次外出玩耍,他的手里总是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因为那是他最贴心的玩具。

有一次,他母亲带他出去玩。在公园玩耍的间隙,他的母亲从包里拿出一把精致的口琴,不一会就吹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他有心要母亲的口琴,但又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气球,左右为难之际,母亲突然停止了吹奏,笑眯眯地看着他。就在这一瞬间,他做出了选择:他放开手,毫不犹豫地放飞了气球,然后扑向母亲,索要口琴。

这一天,他学会了口琴,而且重要的是他从这件事上获得了一个对他一生具有影响深远的启示:那就是当人需要做出取舍时,该放弃的时候就必须勇敢地放弃。

这之后,他发现自己对音乐并没有多大兴趣,因此毅然选择了放弃,转而进入了纽约商学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经济学。1950年,他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得到了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机会。

在这所大学里,他遇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良师益友,后来曾在尼克松总统麾下效力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亚瑟·博恩斯教授。从此,他放弃了一切该放弃的东西,一心一意关注经济学,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经济学的研究上,并很快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高手。

1987年,当里根总统任命他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时,他一举而成为全球关注的人物。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历经四任总统、掌舵美国经济18年、曾4次连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生命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断得到与失去的过程。失去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所有,而是意味着,我们要专注于我们更感兴趣的东西。

在印度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式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子里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在盒子上开一个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的小口。一旦猴子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捉猴子,是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我们一定会嘲笑猴子很蠢。松开爪子不就溜之大吉了吗?其实我们也常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难以割舍的欲念:对权力的向往,对财富的渴求,对亲情的眷恋……

没有一个人不渴望成功,也没有哪一家企业不追求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然而,在关系得失成败的取舍上,并非是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能参透其中蕴涵的智慧玄机的。

往往,为了一种信念而献身很容易,活着能坚持一种信念却很难。不管是常人还是肩负重任的企业家,也只有当他们看薄了名利地位,乃至看薄了自己之后,才可能平静地思考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取舍。

一个在名利、地位、财富及情感上患得患失,不知自尊、自重的人,很难在追求真实人生的旅途中有胜人一筹的取舍之举。有句名言说:“取舍之心成巧伪”,意思是,若有取舍之心,便会对一切好境产生投机取巧而取之的念头,百般要取得那个好境。

对常人来说,我们常常难以把握人生的得与失,不是不及,便是过之,于是便产生了太多的悲剧。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舍弃鱼,还是舍弃熊掌,一切都由自己决定。

可是,无论是鱼还是熊掌,都是可以用来填饱肚子的。也许在你羡慕别人熊掌的名贵时,别人也在羡慕你手中鱼的鲜美。

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双刃剑”与“两面刀”,正面固然锋利,反面同时亦能够伤人。看惯了人世间上演的一幕幕福祸纠缠、庆吊相随的悲喜剧,一个成熟的人觑探了其中道理,便得亦不喜,失亦不忧。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并且随时可能互相转化。在舍与得守恒的世界中,敢于舍弃,才可能得到;敢于舍弃物质上的浮华,才可能得到精神上的充盈。有人得到了名与利,却舍弃了精神的坚守与道德的底线;有人舍弃了生活的安逸与物质的享受,却收获了精神的满足与灵魂的快意……

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文案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2)

当个人在生活、工作中与某种不幸不期而遇时,最需要的是审时度势,以一种理性的取舍行为加以妥善处理。只有不去想“舍”过之后的结果是“得”还是“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舍”,也才能获得与众不同的“得”。

如此,就可以与真实的人生走得更近,贴得更紧,获得一种既包容又超越“取舍”的人生体验。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好莱坞最胖的电影明星,他的腰围6.2英尺,体重385磅,走上几步路都会气喘吁吁。医生曾多次建议他注意节食,减少演出,如果再为金钱所累,将会危及生命。但罗斯顿却不以为然地说:“人到世界只有短暂的几十年,我虽然有很多钱,但我还要拼命地继续挣下去。因为,我太喜欢钱了。”

罗斯顿不但没停下挣钱的脚步,而是更疯狂地到世界各地演出挣钱。1936年,罗斯顿在英国伦敦演出时,突然晕倒在舞台上。人们手忙脚乱地把他送到伦敦最著名的汤普森急救中心,经诊断,他是因心力衰竭而导致发病。

紧急抢救后,他虽勉强睁开了眼睛,但生命依然危在旦夕。尽管医院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弥留之际,罗斯顿断断续续说出了一句话: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

汤普森急救中心院长、世界著名胸外科专家哈登眼睁睁地看着罗斯顿闭上了双眼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不由得黯然垂泪,十分惋惜地说:“罗斯顿醒悟得太迟了。”

为警示后人,哈登院长决定把罗斯顿的临终遗言镌刻在院中心接待大厅的醒目处。从此,凡来这里就诊的病人,第一眼就可看到那条醒目的警示语。很长一段时间,警示语确实起到了警示作用。

转眼47年过去了,那条警示语虽然还醒目地保留在汤普森急救中心大厅的墙上,但罗斯顿却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心脏病患者还是有增无减,而且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

时间到了1983年夏天,汤普森急救中心接收了一名危重病人,他是美国石油大亨默尔。几天前,他来英国谈一笔很重要的生意,忽然晕倒在谈判桌前,随行人员紧急把他送到这家医院救治,诊断结果也是心肌衰竭。

但重病中的默尔并没忘记自己的生意,不但包下了急救中心的一层楼,而且安装了联络总部和分部的电话及传真机,他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忙碌地向各地发出道道指令。主治医生多次劝他,让他在生命的危急时刻,一定要静心休养,千万不能劳累,否则随时都会发生致命的后果。但默尔依然我行我素,医生也无可奈何。

那天,默尔散步来到院中心的接待大厅,发现了墙上那条警示语,他情不自禁停住了脚步,聚精会神地默念起来,然后让随行请来主治医生,询问这条警示语的来由。医生原原本本给他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默尔听完后,顿时陷入了沉思,又在那条警示语前驻留了一个多小时,这才神情凝重地缓缓离开。

回到病房,默尔首先命令随从撤掉了所有电话和传真机,接着又指示公司财务部,让他们迅速核查账目,说他出院后有大事要办。

一个月后,默尔痊愈出院,他回到公司做的头件事,竟是卖掉自己苦心经营、资产已达数千万美元的公司,之后便带上家人,去了苏格兰乡下的一栋别墅,过起了逍遥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

默尔的特殊举动,顿时引起了外界的种种猜测。媒体更是对此兴趣十足,纷纷提出采访他的要求,期盼解开这个谜,但都被默尔断然拒绝。

后来,人们还是在默尔的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在自传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日夜在为财富拼命,挣到了百万还想挣到千万,达到了千万又想挣到亿万,一门心思聚敛钱财,到头来,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呢?我之所以要这样做,只不过是吸取罗斯顿的教训罢了。他那句临终遗言,‘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让我大彻大悟。但我还要加上自己的感悟: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金钱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追逐会增加生命的负担。要想活得健康和自在一点,就必须尊重自己的生命,舍弃那些‘多余’的财富。

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文案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3)

幸福与成功无法借由物质的丰裕与否来衡量。拥有更多的财物,可能会令人更加窒息,而非轻松自在。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未必能带来更多的幸福。对许多人来说,所拥有的东西到头来反而控制了自己。想要拥有得愈多,自然得付出愈高的代价。

智慧箴言: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包括名誉地位、万贯家财等,是可以为人真正拥有的。在很多时候,得到的不一定是幸福,失落的也不一定就是遗憾。人们不该太在乎“取得”,为失去或缺少而感到痛苦或遗憾。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一切成败,从得与失的终极意义上说,都不过是人生阅历中的过眼烟云,或取或舍,彼此间并无实质上的差别。试问,就连最宝贵的生命都难以违背自然法则,更何况是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

只有当自己真正地“看淡得失”,才有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为名利、福禄、情感所诱惑,做到“取舍有道”。

#打卡挑战局##得与失#取舍#人生的智慧

@头条情感​@央视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