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吗(长安的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安的荔枝》主要讲述为了庆祝杨贵妃的诞辰,长安荔枝使李善德前往岭南运送新鲜的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离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为了完成圣上的任务,也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李善德决定放手一搏。
马伯庸先生写的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荔枝使的由来
李善德是开元十五年明算科出身,在长安城供职多年,还只是一个从九品下的小官。
这一天,他在长安城的南边买下一座宅院,并在招福寺借了香积贷,从此他终于在长安城有了一席之地,一家人可以高枕无忧了。
幸福总是短暂的。就在他回到上林署的时候,不料却中了刘署令设的局,成为从五千里外的岭南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的荔枝使。这个差遣,仿佛一道催命符,令人窒息。
韩承和杜子美两位挚友安慰李善德,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李善德读着这酒汁淋漓的诗句,握着纸卷的手腕,突地一抖,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胸中漾开。
- 退无可退,拼死一搏
二月五日,李善德跨过灞桥,离开长安,毫不迟疑地向东疾奔而去。
直到三月初十,在路上奔波了足足一个多月之后,满面疲惫的李善德终于进入广州城内。
按照这种速度、这种走法,再快三倍,运送新鲜荔枝也不可能。
面对运送荔枝钱粮困难的问题,李善德与老胡商苏谅做起了生意,将岭南经略使送来的五府通行符碟交予老胡商,老胡商提供钱粮,老胡商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李善德的第一次实验。首先将荔枝催熟,接着用盐水洗过一遍,然后将荔枝放在特制的双层瓮,外层与里层之间灌满水。他通过苏谅的帮忙,购置了近百匹马,雇佣了几十名骑手以及数条草撇快船,分为四队从四条路同时出发。
这四条路,各有优劣。李善德并不奢求能够一次走通,只想知道新鲜荔枝最远可以运到哪里。
就算失败,他也想知道,自己倒在了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实验结果表明,荔枝保鲜的极限在五天左右,这段时间仅仅完成不到一半的路程,差距之大,令人绝望。
李善德的第二次实验。针对路线和转运方式做了调整,两队携带着半熟的青荔枝,看它在路上能否自然成熟,为变质延后一点点时间。
这一次的结果,比上一次好了一些。荔枝进入变味期的时间,延长了半日;而两路马队完成的里程,比上次多了两百里。
有意义,但意义极为有限。
李善德的第三次实验。采用“分枝植瓮之法”,从过壳的荔枝树支干切下去,截下约莫三尺长的分杈。尾端斜切,露出一半茎脉,直接扎入瓮中水土。在分杈的上端,裁出三条细枝,上面挂着约莫二十枚半青荔枝。就是将他所能想到的所有办法,全都整合到了一块。
这一次,荔枝保鲜的极限达到了十一天时间。
虽然没能抵达长安,但是朝廷可以。
之后,经鱼朝恩介绍,把他引荐到卫国公杨国忠面前,他主动双手将运送荔枝的方案奉上,杨国忠理所应当的摘了这个天大的桃子。
最终,李善德累得脸颊枯槁,全身灰尘,只剩一口气趴在马背上,活像个毫无生气的土俑一样,在六月一日回到京城,同时,一匹运送荔枝的马也飞速进了长安。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是李善德用全力以赴换来的,没有他的夜以继日,没有他的精密计算,没有他的亲力亲为,没有他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斗志,岭南的鲜荔枝运送不到长安。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在得知荔枝运送费用是从驿站附近农户的赋税中得来时,他做出了这辈子从来没有过的举动,第一次他违逆了位高权重的命令。
他道:“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万事。荔枝与国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权衡,圣人心中,又觉得孰轻孰重?”
之后,朝廷将他全家长流岭南。
一年后,安禄山起兵叛变,洛阳、潼关、长安相继沦陷,隐居岭南的他幸免于祸乱。
因祸得福,善莫大焉。
整部小说情节设计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接连反转,看得很过瘾。主人公李善德历经千帆,初心未改,即使人言微轻也不顾性命以直犯奸,为万民疾呼“天下钱粮皆有定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来源:Doris的读书笔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