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

1967年11月15日,王劲松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年幼的王劲松长得十分可爱,但家庭的贫穷与困难却也没能因他的到来而得到一丝一毫的改变。

他的父亲在长期工矿企业工作,以一己之力支撑着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后来又因为工作调动,王劲松全家搬迁到徐州居住。因此,这个在无锡出生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将故乡存留在记忆中便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道路。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

王劲松的父亲和大多数传统的中国老一辈一样,不求儿女成龙成凤,但求衣食无忧即可。所以他一直希望儿子以后能够好好读书,考上个好的学校,学到一门实用的技术,将来能够用来养家糊口,平稳度过一生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但王劲松一生都在与父亲的期望背道而驰。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

王劲松从小就不喜欢学习,他十分痴迷于看电影,电影里面的大侠、警察、武术家等等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时王劲松看的主要是“两根竹竿挑着布”的露天电影,一开始免费,后来人越来越多,放电影的人就圈个院子收5分钱一张的门票。

为了看电影,王劲松扒过墙头,鞋子都被挤掉了,回家经常免不了父亲的一顿打;有时候他也会偷偷出去捡垃圾来卖,每次赚回来的钱都存在一个铁管子里,一到周末他必定会出现在那个不像电影院的“电影院”里面,就像工人准时打卡上班一般。

每次看完电影,王劲松都会记下一两句片尾曲,然后一路哼唱地走回家,苦中作乐,好不快活。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

四年级时,王劲松的老师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篇名为《我的梦想》的作文练习,让每个人回去将自己的梦想写出来,并且说明理由。

等到交作业时,老师虽然发现学生们的梦想虽不尽相同,但是还是医生、教师、科学家一类占据了绝对主流,唯独有一个学生的梦想显得十分“另类”,这个学生就是王劲松。

他写的梦想是:“我想当一个电影院售票员,因为我很喜欢看电影,只要从事了这个职业,我就能每天免费看电影了。”

王劲松的梦想虽然很小,但却异常真实,他的老师温柔地给他留来一句评语:“与其看别人演,不如自己去演,在售票员的前面还有一个职业是演员,你可以加油去尝试一下,祝你早日梦想成真。”

这一句话,开启了王劲松的梦想,也开启了他的另一段人生。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4)

等到王劲松读到高三的时候,成绩也只是处于中间末尾的位置,按照当时的升学率他肯定是考不上大学的,但是他的父亲还是执意要求王劲松尝试一下,考不上就继续复读,直到考上为止。要是实在不想读书就要跟着父亲去干工矿,成为一个工人。对此王劲松十万个不愿意,

他知道报考理工科,是几乎没有可能考得上了,于是18岁的王劲松把心一横,背着父母把自己的志愿改成了某音乐学院的声乐系。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5)

然而,天不遂人愿,哪怕报了分数比较低的艺术,王劲松还是没有考上,成绩单下达的那一天,他一个人在江边独坐了一个下午。

第二天,就在王劲松要将结果向父母公布时,他的一个好朋友找上了门,问王劲松还想不想再搏一把,现在还有一个机会可以冲一下。本来王劲松早已心如死灰了,但是听完朋友介绍的招生条件后,他还是决定再试一试。

因为当年江西省戏剧学校的招生条件是这样的:“要求男生身高1米75以上,声音条件好,形体协调就行。形体协调也简单,会做广播体操就可以。”

王劲松心想:第一,我身高超过1米75;第二,我会做广播体操;第三,我可以大声说话。看来我够条件啊!

于是王劲松又报考了江苏省戏剧学院表演专业,这一次他终于考上了。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6)

得偿所愿的王劲松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如何向父母交代又成了一大难题,更何况这个学校的学费不低,对于工薪阶级的父母来说无疑又是一大负担。

眼看着开学日期一天天接近,王劲松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去,急得团团转,但又无可奈何。终于,在一个平静的晚上,王劲松还是顶不住压力的折磨,他选择把全部实情道出,然后静静地等待父母的抉择。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7)

王劲松以为一直以来脾气很大的父亲肯定要揍他,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那一次,他的父亲出奇地冷静,他一直听王劲松把话说完,但是也许是一时之间信息量太大,听完话之后他没有任何的语言表达,而是一个人默默走回了房间抽起了烟。

至此,一个晚上父子俩也没能说上话。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8)

第二天早上,昨晚彻夜难眠的王劲松浑浑噩噩走出屋子,但他发现父母早已经离家务工,而桌子上则留下了一笔“巨款”,一张绿油油的百元大钞,在钱的一边还有纸张,上边写着:“你想去就拿着这笔钱,不想去就别动这个钱,至于如何自处,你看着做。”

王劲松看着桌子上得到“血汗钱”沉默了半晌,然后一咬牙便把钱攥在手上,接着回到屋子里简单收拾了衣服被装就踏上了南下的路途,从此开始了他南北漂泊的演艺之路。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9)

360公里,8个小时,一个19岁的少年怀里揣着100块钱,由北向南贯穿了整个南京城,为了省钱,下车后王劲松并没有选择在附近的宾馆停留,而是一路向着旁人问路,步行走到学校。

下车时才是午夜时分,而等到王劲松来到学校门口时天幕已经破晓,晨曦已初现。

王劲松在后来的采访中曾回忆这段经历,他坦言道:“这是我一生中走过的最长的路,当我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很疲惫,但是我却又感觉我浑身充满力量,因为我知道,无论多么艰难,我走到了我想要的地方,我想我有机会在这里改变我那该死的命运。”

但王劲松的演艺之路,似乎比他深夜在南京城走得更远,更显得艰辛。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0)

入学后,王劲松和侯勇、周惠林成为了同学,虽是同学,但却同人不同命。

侯勇与周惠林都是科班出身,而半路出家的王劲松没有任何基础,这让他跟其他从小学起的同学差距巨大。加上王劲松的营养不良,长得面黄肌瘦的,像个“竹竿子”,表演基础又差,甚至有的老师都放弃了他。

所以王劲松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的倒数几名,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放弃,不论寒暑,他总是来到教室最早的那一个,也是离开教室最晚的那一个。

如此恒心与毅力,终于打动了一个人,那就是王劲松的恩师程俊。

程俊不忍见一个曾为了学表演拼了命的孩子就此沉沦,那是刚上大学的第一年暑假,程俊主动找到王劲松,对他说:“你能不回家吗,你的基础不是很好,留下来我给你免费补习。

能遇良师,王劲松实在是求之不得,别说免费补习了,就算是收费补习,他都会选择打工赚钱来参加补习的,于是王劲松立马满口答应下来。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1)

那个暑假是酷热的,但又是温暖的,热的温度,暖的是人心。白天程俊老师帮他补课,教他表演技巧,给他讲解了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知识,还给他介绍一些名作欣赏。

程俊老师还知道王劲松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所以每次中午和晚餐都故意让她多做一点饭菜,然后还将王劲松留下吃饭,一个暑假以后,王劲松还真的胖了5斤。

晚上睡觉的时候,王劲松就偷偷翻墙回学校宿舍,躺在自己的床上,不敢开灯,因为当时的学校是不给学生在假期里留宿的。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2)

一个好学,一个肯教,师徒两人就这样相互扶持着度过了那个夏天。

程俊老师对王劲松的帮助,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甚至可以说程俊才是王劲松演艺事业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

一个暑假的时间里,她不仅开拓了王劲松的艺术视野,更是让王劲松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程俊的鼓励下,王劲松第一次甚至尝试了扮演了整本话剧《雷雨》的所有男性角色,有了这样的自我突破后,王劲松的自信心逐渐开始树立起来,这也为他后来从事影视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直到今天,王劲松对程俊仍深怀感激之情,在南京有空的时候每年都会去看望她。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3)

从戏剧学院毕业后,王劲松选择留在南京话剧团工作。虽然是“铁饭碗”,但是没钱没人脉的王劲松的第一份工作只能是去当一个装台卸车的“杂工”。

平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跟着剧团到处演出,可是他并没有什么戏份,在剧团里也就是跑跑腿,做群演,即使有演出,也只会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有时他甚至要去扮演一个“道具”:“套上一件大袍子,一边黑色一边白色,演一堵墙。”

有人会说,一堵墙怎么演?那就是几个“杂工”排成队,把手搭在别人肩膀上,转过来把黑的一边对着观众,这就是一堵坏的墙。当墙变好,再把白的一面转过来。

嘲笑与讽刺,现实的不公,生活的压力,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里,王劲松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对前途感到迷茫。但他别无选择,因为他得养活自己,但凡有一丝懈怠,他就有可能被扣工资。

一个月不到80元,这一扣,就意味得挨饿几天。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4)

把尊严放下去,把食物捡起来,这就是王劲松当时的真实写照。

那时候话剧团没有宿舍,只有饭堂,所以除去租房子的钱后,王劲松的钱根本不够花,工资每次只够吃到每月下旬左右。

最穷的时候,王劲松连饭堂的伙食费都给不起了,没有办法,他就只能花几毛钱多买些干得裂开的大饼,然后用白开水对付着过日子。

为了省钱,他经常跑到附近的小卖部买那种两毛钱一包的榨菜拌饭吃,但是由于他的饭量大,一顿得吃掉两包榨菜,渐渐地,他又觉得消费不起了。

于是他又跑去市场,花两毛钱买些不新鲜的大头菜,然后切成丝放在瓷缸里腌制,腌制成咸菜以后他就拿出来,切成丝再存储起来,这样能够他吃一个多月。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5)

1988年,那是王劲松出来工作的第一年,在那个年代,农村人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哪怕在外面当乞丐,但是你回来过年就得风风光光的。恰逢春节,王劲松难得有假期可以回家,他的心情肯定是无比喜悦的,但是他的口袋却异常干瘪,一年下来,他的积蓄刚好够100元,这还是他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思前想后,他决定留50元给自己当生活费,将50元带回去孝敬父母,但临走时,他又想到了当年父亲给他的100元,于是他咬咬牙,又把藏在被子里的50元拿了出来。

就这样,穿着单薄的王劲松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6)

回到家中,这个从小不善言辞的孩子竟然破天荒地和自己的父亲在饭桌上聊了一大堆话,虽然这些内容中,他只报喜不报忧,但他知道,这是这个时刻是他有史以来最开心的时候,在这样的时间里,所有的痛苦都是幸福的。

后来,王劲松从自己的包袱中摸索出那两张尚有存温的59元,拉起父亲的手,把钱递了过去,接着他说自己做演员能挣钱了,让他们宽心,自己在外边也能过得很好。

一切似乎都很真实,但是王劲松露出脚趾的鞋早就出卖了他,但是作为父母亲,他们总得给儿子一个台阶,于是王劲松的父亲默默地收起了那100元。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7)

三天后,王劲松与父母告别,再度回到南京。

等王劲松回剧团打开行李后,发现一张100元与一张50元整整齐齐地放在了他衣服的夹层里。望着前方,王劲松的情绪终于压抑不住了,他瞬间难过地痛哭起来。

那是他最沮丧的时候。一个快要奔三的男人了,要钱没钱,要家庭没家庭,在剧团里还是个小喽啰,备受欺负,前途一片渺茫,他不知道究竟要熬到什么时候走上光鲜亮丽的舞台上。

他不解,他愤恨,在所有的不满的推动下,王劲松二话不说就闯进了团长赵家捷的办公室。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8)

王劲松大声地辱骂赵家捷,抨击社会的不公,哭诉自己的无奈,等他发泄完了之后,而赵家捷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事业拼尽全力,不止你一个人在工作中受到过委屈。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受委屈的次数越来越少。”

也许是冲动过后的王劲松已经冷静下来,也许是他觉得团长的话讲得很有道理,他沉思了一下便走出了办公室。

而老团长赵家捷也明白王劲松的难处,于是他开了个特例:“每个月发30块钱的补助给王劲松吃饭,另外从剧团的资料室隔出来一个小小的房间给王劲松住,没有卫生间,仅仅能够放下一张单人床。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19)

经历了这些以后,王劲松似乎才真正成长了,他开始发自内心地想学习,白天他拼命干活学演戏,晚上一回来就抱起资料室里面的书不停地读,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老舍的《茶馆》,一部部的中外名著陪伴了他,陶冶了他,也教会了他平静的力量。

如此光阴,一晃三年。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0)

三年的成长,王劲松已然可以在剧团立足,但时运不济,此时他又开始遇上了前所未有的话剧低潮期。

那个年代的话剧演员,也能算得上是一个“铁饭碗”。

人们把话剧演员捧得很高,导致出现了话剧演员看不起电视剧和电影演员,甚至”戏子“一词有时还特指电影、电视剧演员。

然而这样的情形持续到了90年代中期后就开始彻底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剧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对电影以及电视剧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电视剧以及电影演员的收入以及出演机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加,而曾经风头无两的”话剧“逐渐被打入了冷宫。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1)

得助于书籍给王劲松带来超前的眼光,那时候他不仅话剧本领强,影视创作他也有涉猎一二,所以他便早早地在外面找了了”兼职“来做。

直至现在,王劲松依旧坚持着固定阅读的习惯,他总会在分析某场戏的时候和某本书的某个片段一下子对上。

就如同他说的:“曾经那本书里所描述的场景、人物的心理状态,他的那种经历在这一刻,在你人生完全不同的两个时间节点里,呼应起来了,这时候你心里会特别感激。”

不过赚的“外快”虽然变多了,但是当时话剧团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演员在没有演出任务时,可以出去拍影视剧,但是须上缴高于工资一到两倍的合同费——比如一个人的工资是100元,请假一个月就要上缴200或400元。

戏份少的时候,赚的还没有罚的多,但是王劲松不在乎,因为他知道,转型为演员才是正确的道路,哪怕有时会付出一点代价。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2)

由于南京城是六朝古都,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很多房屋也非常具有年代感,所以这吸引了很多的外地剧组到南京来拍摄,对配角的需求量自然而然地也就更大,王劲松轻松的时候,一个月演了七八个配角。

差的时候一年也能够稳定地拍摄两三部影视作品,虽然都是一些不重要的角色,但王劲松也慢慢地积累起了自己的人脉,提高了自己的名气,那时候他的小日子过得还挺不错。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3)

巨大的转折发生在1999年末,2000年初。

1999年,经团里领导的推荐介绍,王劲松参加电视剧《等你归来》的拍摄,这是一部反映公安部门禁毒工作的电视剧,主要在南京和常熟拍,主要演员包括丁志诚、傅彪、邵峰等。

而王劲松则在剧中饰演某团伙的境外联络人,傅彪演贩毒团伙的头目。两人的对手戏不少,一来二去慢慢熟悉的二人,逐渐成为了朋友。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4)

记得当时有一场戏需要在宾馆拍摄,而因为下午等原因,道具组迟迟不能安排现场,所以所有人都只能滞留在宾馆中然而到了饭点时,宾馆却不允许剧组把盒饭带进去吃,怕弄脏布景。因此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被赶了出来,只有傅彪这种明星演员才有资格留下来吃饭。

萧瑟冷风中,吹起了细雨那些被赶出来的龙套就着马路边车流涌动的灰尘,或站着吃,或蹲着吃,王劲松也不例外。

王劲松正蹲着吃盒饭时,一个胖胖的身影也跟着出来了,等到王劲松看仔细时,才发现傅彪也端着饭碗出来了。

看到傅彪出来了,王劲松很诧异:

“你怎么出来了,快回屋里吃,你这样来回折腾饭食不好消化。”

傅彪嘿嘿一笑,说:“你不知道吧,早些年我在北京跑龙套,都是这样子蹲着吃饭的,我呀,早就习惯了跟大伙在一块儿吃饭,这样咱们还能说说话。”

王劲松看他这么随和,也就不再劝他,两人往嘴里扒着饭,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刚入行的日子,说着说着就谈起了那些年曾经遭遇到过的许许多多不平等的事。

看着沉思的王劲松,傅彪抬头看了看宾馆招牌,平静地说出了让王劲松记忆犹新的一句话:“劲松,如果咱们以后成名了,一定不能欺负别人,也一定不能让别人欺负咱们。”

就是这句话,让俩人的友情得到了升华。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5)

不久后,傅彪将剧组中的奔驰车开出去与王劲松同游。

傅彪开着车,王劲松坐在副驾驶,两人一直闲聊,不知不觉就聊到了以后。

傅彪一直很欣赏王劲松的演技,侧头认真地说:“劲松,你是好人,也是好演员,但是你要是一直待在南京这个地方,有可能会埋没你的才华,你应该到北京去,那里的发展空间大,有让你施展才华的平台。“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6)

但那个时候的王劲松早就安于现状了,虽然物质生活并没有十分富裕,但是以他当时的状态也可以达到衣食无忧的地步,所以早早经历了无数人间疾苦的他不愿再次抛弃现有的一切去冒险追逐新的目标。

他甚至觉得,我就是普普通通的南京本地小演员,工资也够吃穿,去北京发展后还得求爷爷告奶奶的跑剧组,挨个说好话,还得从零开始。

于是王劲松便拒绝傅彪说:"“北京我人生地不熟,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找戏拍,太丢面子了。”

见到王劲松不思进取,傅彪毫不留情地甩过来一句话:

“你以为你现在很有面子吗?话剧、电视剧你一次主演没当过,都是跑龙套的角色,你有啥面子?”

这句话音量不大,却如同惊雷一般在王劲松耳边炸响,让他十分羞愧。

随后,傅彪留下了一句“你回去把年过了,完事儿再把东西收拾收拾,过来北京找我。”后,就将王劲松送回了家。

但王劲松一直以为傅彪在说客套话,所以并未当真。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7)

但年后,傅彪竟然真的来了电话,催他来北京发展。直到此时王劲松这才知晓,原来傅彪是认真的,这个朋友是真的在为他考虑。

傅彪比王劲松大5岁,当王劲松还是个无名小卒时,傅彪已经演过《甲方乙方》《没完没了》等冯小刚电影了,红遍全国。

这样的差距并没有拉开两人的距离,而是更显其兄弟情谊之珍贵。

收到傅彪电话后,王劲松也终于下定决心,北上发展。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8)

王劲松到达北京以后,傅彪亲自开车接他,但是前来接站的傅彪看到王劲松却十分诧异:

“你怎么就带了这么点东西来呢?”王劲松回答道:“我就是来北京看看你,也不用带多少来。”

傅彪怒了:“你怎么是来看我的呢?你得留在这演戏啊!”说完,傅彪二话不说就带着王劲松去买了好几套衣服,接着再把王劲松安排到酒店入住。

之后的一个月里,傅彪每天都开着他的老捷达带着王劲松在北京城的各个剧组里跑,找导演、托人情、混熟脸。

为了给王劲松撑场面,傅彪甚至公开发出豪言:“王劲松是我的好朋友,演技一流,关键是价钱还不高,你只要用他,我无偿给你串戏。”

这一年,王劲松33岁,30岁前他举目无亲,一个人独自拼搏,33岁时他有兄弟相助,前途光明!

就这样,傅彪让自己成为垫脚石,一步步把王劲松拖上了戏台的中央。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29)

在傅彪的鼎力相助下,王劲松相继出演《大哥》、《都市东游记》、《蟋蟀大师》、《椰岛顽童》等作品,虽然未能担任主角,但其所饰演配角戏份不少,这让他逐渐积累了一定名气,也算在北京打开了局面。

功成名就之时,兄弟相聚之日,就在王劲松想找傅彪好好畅谈一番时,却听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2004年,傅彪确诊癌症晚期,只能靠化疗维持生命,治愈已经没有可能。

一开始,王劲松还不相信,以为是媒体造谣,所以他还打了个电话给傅彪妻子,小心翼翼地确认这件事的真实性。

但最终结果还是那样,傅彪真的要不久于人世了。

通完电话的那个晚上,王劲松把自己关在屋子,饭也不吃,电话也不接,觉也不睡,就呆呆地看了一整晚的天花板。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0)

第二天,王劲松赶到医院看望傅彪,本来内心有很多话要说,但是看到病床上虚弱的傅彪,王劲松到嘴的话竟然一句也说不出来,临了他对傅彪说了一句:“侄子,我会照看好的。”而傅彪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则是:“劲松,演好老生,坚持演下去,你会成功的。”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1)

时至今日,王劲松谈及那段过往,仍然是泪流不止。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2)

也许是傅彪临走前的一段话,成了王劲松在坚持自己演艺风格与道路过程中的最大支持,哪怕面对苦难与疼痛,他也未曾放弃。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3)

2006年,是王劲松正式走红的第一年。当时导演张黎准备拍摄历史大剧《大明王朝1566》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劲松,两人之前有过一段合作经历,虽然王劲松并不是什么大牌,但是他的演技却给张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这部电视剧中,张黎让王劲松独挑大梁,出演太监杨金水,而这里面,又有两幕戏让观众叹为观止。

第一幕戏是,小太监要用银针扎杨金水,想试探他是真疯还是装疯,这个环节本来可以特殊处理,但王劲松为了使效果更逼真,让人硬生生将十几厘米的银针扎进肉里。

中午吃饭时,王劲松又不小心把脸上和额头上的银针弄掉了,下午剧组又在他身上扎了一遍,这两次扎针,王劲松愣是哼都没哼一句。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4)

第二幕是,当时王劲松需要光着身子被泼几桶冷水,要知道当时是3月份,北京奇冷无比,而王劲松就是这样硬生生地光身被泼了十几桶冷水才把这段镜头拍成功。

当晚,王劲松因为受冷发了高烧,他也没惊动任何人,自己跑去医院去打针,天亮后又回到了剧组继续拍戏,彷佛个无事人一般。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5)

拍摄结束时,张黎导演给王劲松的评价是:“这小子肯定不知道自己能够演得这么好。”

电视剧播出后,当时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评价王劲松饰演的杨金水为“电视剧近30年来第一太监。”

很多人都说王劲松演活了杨金水,但其实王劲松演的不过是他自己罢了,十多年来的浮浮沉沉,从底层的小人物到舞台中心,那种恍如隔世感觉只有王劲松能懂,他成就了杨金水这个角色,也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6)

自此,王劲松走入了自己人生的快车道。

从《琅琊榜》中胆识过人而又云淡风轻的言阙言侯爷到《军师联盟》中一心匡汉,忠心可鉴的荀彧。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7)

从《光荣与梦想》里狡诈奸猾又不失风度的蒋介石到《理想照耀中国》中老实巴交、人格伟大的老钱。当时王劲松为了演好老钱牺牲的片段,他被埋在雪地里整整4分钟不敢呼吸。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8)

甚至反面角色,王劲松也拿捏得十分出色。

从《破冰行动》中塔寨村的斯得体却又十分心狠手辣的大毒枭东叔到《边城》中惨无人道、毫无道德底线的日本人。王劲松无不诠释演员二字的含义,他向观众体现了一个演员应有的高水平的演技功底,所以他成功了。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39)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王劲松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走向极致的“老生”的优雅和独特气质———心若洞明,与世无争。

王劲松全部沙雕(第一太监王劲松)(40)

有的人走得快,但他的终点不远,有的人走de慢,他的终点却很远,或许属于王劲松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