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会生长吗(木材与人类生活)

木材是植物生长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加工而成的材料作为地球上支持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木材不仅是迄今世界公认、用途广泛的四大原料(木材、钢材、水泥、塑料)之一,而且千百年来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木头会生长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木头会生长吗(木材与人类生活)

木头会生长吗

木材是植物生长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加工而成的材料。作为地球上支持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木材不仅是迄今世界公认、用途广泛的四大原料(木材、钢材、水泥、塑料)之一,而且千百年来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木材的应用与消耗

木材源自森林中的树木。一棵树从幼苗到成材,少则要三五年时间,多则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木材作为可再生的天然材料,对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

人类对木材的使用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悠久。古代人们出于对土地以及火、光和热的基本需求,消耗了众多的木材。如大规模垦林开荒,用作狩猎或耕作的工具,在家庭生活中烹饪、取暖,在社会生产中烧制陶瓷、冶金等。

木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等特点,一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建筑材料之一,因此人们在伐木造房的过程中也消耗了大量木材。从我国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到,木材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府邸与民房建筑中,形成独特的、成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体系。古代日本迁都平安京(京都)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人们在旧都城中为了营建都城和寺院,导致森林遭到滥伐。正应了那句话:“随着森林的枯竭,文明也将开始衰落。”

由于弹性好、抗冲击和耐久性等特点,木材在古代被广泛用作船筏的材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诸国就有建造和修理船只的工场,且已具有相当规模。两汉和南北朝时期的造船工场更加宏伟壮观,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至唐宋时期以后,造船技术和工艺有了新的发展,所造船只的结构更加坚固合理。

与此同时,随着木材重要性的日益凸显,许多地方对木材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消耗。如郑和之所以停止下西洋,就与当时造船使用的木材开始短缺、造船厂获得木材的成本大大增加有关。

随着木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森林在很长一段时间遭到盲目砍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不过,如今人们已从大肆采伐消耗森林资源转向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管理和经营森林,恢复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木材的流通与冲突

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有大量的木材从现在的克里特岛、塞浦路斯、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希腊等地运往埃及的记载。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攻打西西里岛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获得更多用于造船的木材。罗马帝国为了维持自身的繁荣与强盛,不得不到当时森林资源丰富的北非、伊比利亚半岛和高卢(法国)掠夺木材。从13世纪开始,汉萨同盟的成员成为波罗的海、北海地区远距离木产品贸易的主要经营者。从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荷兰人与汉萨同盟围绕木材贸易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刺激了更多大船只的建造,使木材需求持续增长,而且发现了新的域外木材,加勒比海和中美洲的桃花芯木和红木,印度的黑檀、柚木、檀香木等都被运往欧洲。此外,为了种植经济作物(特别是蔗糖),大量森林被砍伐,加之蔗糖加工需要大量薪材,使得木材贸易额迅速增长、盛极一时。需要说明的是,繁荣的木材贸易与蔗糖贸易都是与殖民屠杀、财富掠夺与海外征服相伴随的。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木材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手工业生产,带来了木产品贸易市场的迅速扩张。其中的一项重大进展是造纸机器的发明,其主要贡献是使木材作为造纸主要原材料。

在钢材尚未取代木材的木船时代,木材作为主要造船材料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许多冲突都是为了保护或夺取宜林地区及确保充足的木材供应而引起的。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列强之所以总是垂涎波兰,除了波兰自身的衰落与重要的地理位置之外,其作为造船厂优质木材的产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国家的崛起也与获得造船木材这一战略物资有关。英国在七年战争中击败法国、获得法属加拿大后,源源不断地将加拿大的木材运至英国,迅速建立起完整的木材加工体系,实现造船木料的升级,为英国舰队称霸世界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的木材贸易

世界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我国虽然有着十分丰富的森林资源,但经过历朝历代持续不断的建造活动,大量木材被消耗,因此需要从异域进口木材。在较早的历史时期,受到交通条件的制约,作为大宗物品的木材只能局限在较为狭小的地域范围内流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交通技术的发展,木材逐渐成为跨区域之间的重要交易品。

日本因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适宜树木的生长,许多优质木材成为输往中国的重要商货。根据《三国志》记载,日本女王卑弥呼遣使进献给曹魏的物品中便包含“丹木”。隋唐时期,中日民间贸易开始发展起来,赴日商人从日本进口的货物中就包括楠木等木材。到了南宋时期,通过商人贩卖与僧侣捐献等方式从日本输入的楠、桧、松、杉等木材数量大且用途广,其中以“罗木”最为珍贵。南宋高宗时,曾以日本“罗木”建造翠寒堂。另外,根据宋代赵汝适所著《诸蕃志》记载,南宋还从东南亚进口珍贵的乌木与苏木。

明代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外贸活动日趋频繁。根据学者的研究,郑和七下西洋不仅仅是为了宣扬国威,也有着确保苏木等物品供应的目的。据统计,明代,暹罗遣使中国102次,其中1387年进贡苏木10万斤,1390年又进贡苏木17万斤。在明朝与日本的勘合贸易中,日本的勘合船所装载的货物,除了硫黄和铜等矿产资源,以及刀剑和扇子等工艺品之外,还有从南海进口的中转贸易品苏木。由于供应十分充足,苏木一度被用作折抵官员的俸禄。此外,通过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从海外带回的紫檀木逐渐成为当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到了清朝,除了与周边国家贸易之外,与欧美国家的贸易也得到了发展,其中檀香木成为清朝从美国进口的重要货物之一。进入近代以后,西方除了向我国输入大量工业品外,也输入包括木材在内的所谓“杂货类”物品。据统计,木材占当时进口商品的比重1894年为0.8%,1913年为1.1%,1928年为1.6%,不断上升。

木材与当代人的生活

气候变化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我国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随着“低碳”成为媒体的热词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木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根据学者测算,仅靠植树造林是无法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但森林作为最为重要的生物固碳资源,植树造林能够不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条路径是材料的低碳化。木材的原料生产可再生、产品制造低能耗低污染、产品使用节能低碳以及产品利用再循环的特性,使其拥有钢材、水泥、塑料等其他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文化风尚,木材必然在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中给当代人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