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5次北伐原因(诸葛亮6次北伐只因被道德绑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李白被流放夜郎,在白帝城得知大赦的消息,于是,他顺流而返。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欣喜之情。就在李白到达这里的五百多年前,刘备兵败猇亭退守白帝城,却是忧愤不已,沮丧至极。
猇亭遗址
公元223年的春天,临终前的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用如今的话说就是:你的的才能远胜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治国完成兴复汉室的愿望。你要辅佐刘禅,但如其不才,你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人。刘备的托孤之言,让诸葛亮泪如雨下。臣尽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君臣之间的信任与承诺,最终成就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刘备死后,诸葛亮花了五年时间发展生产恢复国力,重新与东吴结盟,平定南中的叛乱。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诸葛亮开始率领大军一次又一次翻越秦岭,向曹魏发起攻击,就是要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
在中国战争史上,我们看到的一般都是强大的一方去讨伐弱小的一方,但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一个弱小的一方竟然去讨伐强大的一方,而且还是在四川北部,陕西南部那么险要的地方,那个地方易守难攻,诸葛亮作为进攻的一方,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军事上来说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如今看来,诸葛亮虽然在小的方面取得了胜利,但在大的方面他是注定要灭亡的。
一个非常善于打仗的宰相却去打一场根本没有取胜之可能的战争,这岂不是不智吗?但是又为什么要去打呢?原因在于这是先祖遗愿啊,所以这叫做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诸葛亮必须打,因此六出祁山与其说是在描写诸葛亮的战争智慧不如说是在表现他对刘备遗愿的忠诚。他必须北伐,他不北伐无法对自己的理想交代;他必须北伐,不北伐无法圆他的隆中对之言;他不北伐,更对不起白帝城托孤。因此诸葛亮北伐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他为了。中国历史上像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杀夸父追日等等,有很多是悲剧英雄,他们都不一定知道或者甚至知道不能成功,但是他们都认为舍我其谁也。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表,在奏表的结尾,诸葛亮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就要告别陛下出师北伐了,我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这道奏表就是流传千古的《出师表》。
如果我们要探究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动机,出师表应该是最好的切入点。”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应该说这就是他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诸葛亮后半生一切活动的精神力量。诸葛亮的《出师表》表现了对有知遇之恩的刘备无比的忠诚,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这个人,为了这个政权,为了这个团体,他可以贡献自己的一切,这就是一种最大的忠诚。
后出师表不仅因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而名垂青史,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在表中明确提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主张,也正是这种拥戴正统匡扶汉祚的春秋大义高度契合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最高政治伦理,以至于九百多年后南宋诗人陆游感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作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这样一个人物,时刻都能够成为蜀汉的皇帝,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政治家、丞相、丈夫等等各个方面社会角色的应有的担当和责任,这一点是出师表能够千古流传,读之泪沾襟的一个奥秘之所在。一个很卓越或者说一个伟人,因为各种原因以一个人的能力在挑战一种不可能,但是他全力以赴地去做。他并不是热衷于个人的功业和生命,而是因为感动于一个人对他的赏识而把自己的所有的智慧,他所有的精力,他所有能够贡献出来的东西都贡献给了这样一份感动。
至今保存在南阳武侯祠中的前后出师表,相传是抗金名将岳飞手书。公元1138年,岳飞在北上抗金途中,夜宿武侯祠。那一晚秋雨绵绵寒风萧萧,岳飞夜不能寐,他起身掌灯,遍观祠内先贤文辞,当看到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心弛神往泪如雨下,不禁挥笔抄写起来。“挥涕走笔不,计工拙, 稍抒胸中抑郁耳”。
南宋名臣文天祥抗元被俘,在押解北上途中他难掩激愤之情写下了《怀孔明》一师——“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襟。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文天祥在他那首流传千古的《正气歌》中说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所说的正气是传统社会的道德基础。时穷节乃现,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说是文天祥将诸葛亮和出师表提升到中华民族灵魂的高度。
很多人说刘备有心机,临终前道德绑架诸葛亮。可是换一个角度去想,如果诸葛亮是一个有野心的奸佞,就凭几句临终的遗憾就能防止他夺位吗?当今社会,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篇当代的《出师表》,更多当代的诸葛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