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工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
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光明日报通讯员许应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光明日报通讯员许应田
“复兴号”列车上的门,80%以上是他们的产品;全球轨道车门,32%以上是他们研发的。在近日召开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大会上,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工程学院合作的轨道门技术,获江苏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喜讯传来,该校师生欢欣鼓舞,一位参与该项目研发的“康尼班”学生激动地说:“是校企合作帮我打开了梦想的大门。”
在南京工程学院院长史金飞看来,实现校企协同创新是学校探索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一个侧影。作为一所普通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南京工程学院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积极破解人才培养困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
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
新能源汽车、3D打印机、智能电网示教沙盘……走进项目化教学工作坊,映入眼帘的是师生们调试系统、热烈研讨的忙碌身影。机器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陈贵江从小对科创感兴趣,刚入学就被班主任推荐到了创新创业学院,目前已是学校水下机器人项目的负责人。“咱们的机器人工作坊,开发了很多产品,还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机器人比赛哩!”陈贵江兴奋地说,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浸润,他的团队正在为下一步的创业做准备。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组织形态,南京工程学院打造了80多个种类各异的项目化教学工作坊,每年吸引两万多人次的学生进行跨专业课程修读。教务处处长缪国钧表示,近三年该平台已经产生了300余项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共创,校企协同”为特征的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项目,既提高了学生的双创能力,又破除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对应的“两张皮”现象。
“我算是项目化教学的受益者。”学生李丽告诉记者,她在准备挑战杯比赛的装置时,对其中的一道处理工艺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项目坊的指导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创意,然后跟我耐心讲解这种方式在具体实施中会造成二次污染。”虽然意见未被采纳,但这次体验让她感受到了学校思想开放、自由交流的氛围。据介绍,她所在的班级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项目坊训练。“不拘泥于书本,走进实验室”早已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
除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项目教学基地,南京工程学院还全力打造国家精品应用课程、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多个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仅2018年度,就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奖10项。史金飞强调:“我们就是要打造一流应用型人才的‘蓄水池’,做到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1辆车、10个人、历时10天,行走4150多公里,南京工程学院的学生黄木水和他的机器人团队前往贫困偏远地,为8663个乡村孩子带去科教公益服务的故事曾感动许多人。“望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一切付出都值了。”就在不久前,他成为“2018年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之一,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黄木水坦言,现在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母校的扶持。
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南京工程学院以大学生创业园“天印梦工场”为载体,打通为学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苗圃区、孵化区、示范区……320余个工位和1200余个创业见习岗位,使得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进行创业训练。在学校小有名气的“创业红人”姚新科,今年刚上大二,他从创业见习起步,逐步成为一个近百人团队的负责人。他发明的扫地机器人在业界颇受好评,据悉,他本人已受邀参加下一届世界智能大会。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在校生创新创业实践覆盖率已超过85%。“我们学校有创业‘传帮带’的传统,学生抱团发展的氛围很浓厚。”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仰飞表示,学校不遗余力地为创业学生提供便捷服务,包括成立“江宁合伙人”“校公益创业联盟”等组织,许多已经毕业的创业者们反哺于学校,为在校生提供创业资金资助和岗位锻炼等。现在,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年产值超过了8000万元。
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创业氛围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应。以学校与江宁区的合作为例,校地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仅2018年度双方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就达40多项,经费总额近千万元。“将‘沉睡的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活跃的生产线成果’,是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发力点。”该校发展与对外合作处处长邵波如是说。
以创新的思维破题
在刚结束不久的南京工程学院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史金飞向全体员工表示,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把学生“有价值”的成长视为终极目标,而实现目标的前提是人才培养思维的转变。
“能动手不一定就是应用型,就业好不等于高质量。”史金飞向记者表达了他的三点思考:首先,一流应用型人才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统一。一流应用型人才不是“为研究而学术”的学术性人才,而是“为职业而学术”的应用型人才;其次,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体现在“三力兼备”,实现“三个对接”。即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要求对接、质量标准与资质认证对接;最后,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关键是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用创相融”。
在业内有“中国轨道交通第一门”之称的康尼公司,几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轨道交通门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市场占有率超过国际知名企业,已达全球首位。公司的起步便得益于20多年前学校的支持,敢为人先地扶持年轻教师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市场化产品,并最终发展成为市值数百亿元的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如今,康尼公司与南京工程学院组建“康尼机电产业研究院”,为培养拔尖的工程人才搭建平台,这是学校在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又一次创新。
对于像史金飞这样的应用型高校领导来说,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要求,始终萦绕在他们心头。知识迭代更新和职业变动加速,旧职业消亡,新职业层出……新时代,科技变革和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推进高等学校的分类发展、打通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的‘断头’现象、支持应用型大学特色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南京工程学院从未停止过思考与探索的步伐。
连续获评“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连年保持98%以上就业率是南京工程学院在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时交出的成绩单。据麦可思第三方统计,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居全国同类型高校前列。不断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南京工程学院学子们,正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之路。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5日04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