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丢河套(困扰大明200年的河套之患)

明朝丢河套(困扰大明200年的河套之患)(1)

​蒙古人灭亡宋朝之后,统治中华大地近百年,其后汉人驱除蒙古人建立大明,重新恢复汉家江山。

此时也留下了不少隐患,其中最为艰难的便是河套之患。

河套之患又称北虏入套,自永乐年间北方防线有所松动后便出现了。

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年间最为厉害,期间明宪宗朱见深虽曾收复河套,但由于明孝宗的失误,导致河套在弘治时期重新丢失。

大明为何一定要收复河套地区呢?

其河套地区是指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的黄河沿岸地区,因黄河经过此地时形成一个大弯曲状流域,故称河套。

河套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政权的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此处进可控制关西以北,退可扼守要道,故此终明一朝,蒙古诸部从未放弃在此处屯兵。

其次,便是此地土质肥沃,水草丰美,耕牧兼宜。

《明史记事本末》中对其记载为“套周围三面阻黄河,土肥饶,可耕桑。东西可二千里;南至边墙,北至黄河,远者八九百里,近者二三百里”。

是养马的良地,北方尤其是西北,再无此处良地。

因此,明朝想要制衡蒙古,这块地方是说什么也不能丢,是为出于备军的需要。

其三是历史因素。

自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驱逐匈奴之后,地处农牧交界地带的河套地区便一直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

明朝初年,元朝势力退回蒙古高原本部,明、蒙双方数次交手互有胜负。

明朝丢河套(困扰大明200年的河套之患)(2)

​明太祖朱元璋认识到单纯依靠军事手段,并不能消除蒙古的威胁,于是开始采取以守备为主的边防政策。

而明军对此处地区可谓是费尽心血。

自明朝建立后,对蒙古进行追击,直至永乐时期依旧尚未停止用兵。

从永乐至成化,弘治至明末,这场堪称大明最艰难的一战足足打了数百年!

首先自永乐帝时期,北部防御出现松动,这使得明初在河套地区完整的防御体系上出现了漏洞。

河套地区从此直接暴露在蒙古面前,蒙古诸部以河套地区为常驻之地,频繁南下骚扰明朝边地及中原地区。

明英宗时期,鞑靼部落的孛来多次带兵袭扰河套地区,但都被明军的凉州都督毛忠打败。

明英宗派兵屯兵边境,数次开战,双方互有胜负。

明朝丢河套(困扰大明200年的河套之患)(3)

​到明宪宗时期,蒙古部族内部权臣间不断的纷争、汗位争夺,不断南下入犯。

明政府试图阻止蒙古在套内住牧。

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蒙古各部开始大规模进入河套地区,河套渐成为其久居之地。

此后,明朝连续十年屯兵二十余万在河套。

到嘉靖年间,更是一度主建军事工程,但工程进展缓慢。

而蒙古骑兵的入侵却依然如故,加之严嵩等奸臣误国,俺答部自山西大同南下京师,庚戊之变爆发,明王朝再也无心收复河套。

长达百年的河套争夺战,以明王朝的失败而告终。

直到1616年,总兵杜文焕在延绥边关数次重创河套部长猛克什力等,河套部落才重新归顺明朝。

但是此时,大明已经千疮百孔。

外有满洲虎视眈眈,内有天灾人祸、朝政腐败,农民起义不断。

河套地区的收复也对于大明的江河日下再无回天之术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