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1)

· 正 · 文 · 来 · 啦 ·


11月12日晚,

电视剧《鹤唳华亭》悄咪咪地上线了,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2)

这部剧集改编自同名的网络小说,

但比较令人放心的是,

电视剧的编剧就是原著作者,

所以基本是不用担心会毁原著了。


整部剧的服化道以及每一处细节处理,

都近乎变态地严谨。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3)

点茶、印刷、器物、景致、辞赋……

是的,今天我要说的,

就是先导片中提到的点茶

剧中历史背景设置在“南齐”,

但应该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齐。

具体是哪个历史时期不好说。


但“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

“点茶”也是属于大宋的茶事,

所以推算下来,

电视剧的历史背景大约在宋朝前后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4)

好了闲话少叙

我们这就开始聊起宋人的浪漫

点茶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5)

各种点茶所需器具

宋人在烹茶前,不论是饼茶还是散茶,都要碾成末,宋代主流的饮茶方式就是点茶。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6)

“点”即沸水将茶末点化成茶汤之意。比较接近现代人的沏茶。

从蔡襄的《茶录》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宋代茶书大多讲的是点茶。

与其“祖先”煎茶水煮沸后放茶末不同,点茶是只煮水不煮茶的

步骤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7)

从茶饼上取下一块茶,用密纸裹住,从外面加以锤捣,然后再用茶碾碾碎(一般来说宋代的好茶,碾出来的茶末是青白色),之后再用罗筛筛茶末。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8)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9)

用汤瓶在火上煮水,茶人观察汤瓶的水是否加热完成,这一步骤叫候汤。

因为汤瓶都是不透明的,水要煮得足够又不能老,所以候汤需要经验。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10)

点茶要在茶盏中进行,要先将茶盏烘热,或用刚煮好的水烫一下,

如果没有这一道工序,茶末就会聚在水底。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11)

将备好的茶末放入茶盏中,取汤瓶里的水先将茶末调成均匀糊状,再冲入满盏,用茶筅击拂,搅出满盏白色的浮沫,茶就做成了。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12)

注意事项

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如果水没有煮熟,点茶时茶会浮在水上,若煮得过熟,则茶会沉在水底。

唐朝人煮茶时常以沸水滚出“蟹眼”状的水泡为准,算是水煮到位了,而蔡襄认为,这已经煮过头了。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13)

在盏中点茶,每盏投放茶末的量也有标准,若是茶多汤少,则盏面会形成浓稠的粥样;


如果茶少汤多,茶面就难以产生预期的“浮云在天”的效果。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14)

蔡襄给出的标准是每盏茶要放一钱七的茶末。茶末先用少量的热水冲调成膏状,然后再用更多的水冲点。

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回环搅动,叫做击拂。这时的茶面上会出现乳白色的浮沫。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15)

/ 击拂 /

在现代人看来,点茶的这一系列步骤十分琐碎,但在宋代文人眼里,这个过程却充满诗意。


在现代日本茶道表演中,我们仍能看到宋代的点茶方式。

点 or 煮

宋人流行点茶,但他们完全舍弃煮茶了吗?No!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16)

王观国的《学林》中写道:“茶之佳品,其色白,若碧绿色者,乃常品也。茶之佳品,芽蘖(niè)微细,不可多得,若取多者,皆常品也。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者,皆常品也。”

由此看出,这茶究竟是煮是点,也是有讲究的。

普通的常品茶,色泽呈绿色的,要煮着喝;

而精雅的幼嫩色白的好茶,则采用点茶法。

所以文人雅士们得到龙团贡茶,都要小心地冲点,很少有人去煎煮。

鹤唳华亭瘦金体图文(鹤唳华亭这一饮茶方式美的不像话)(17)

/ 现代龙团凤饼茶 /

点茶法的确比旧有的煎茶法更能保留茶叶的原汁原味,正如苏辙在《和子瞻煎茶》诗中所言:“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衰落

极具特色的宋代点茶风尚盛行了数百年。

由于饼茶制作耗财费力,且制茶过程中榨尽茶叶汁液,造成茶饼失去真味;


加之元代文人社会地位急剧下降,作为文人雅事的点茶技艺一下子失去了主体支撑,使得这一茶艺在元代以后走向消亡。

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贡团茶后,宋代点茶技艺在我国湮灭失传。

现如今有人正为这门“断片儿”的技法复原,重拾宋人点茶的浪漫。

参考资料:

[1]《唐宋古人如何喝茶(续)——宋人煎茶、点茶的味道与程式》王镜伦,《历史钩沉》第107期

[2]《宋代茶文化与点茶用具》陈云飞,《也可以清心》茶器鉴赏专题,2014.0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