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阿迪鞋(青未了那些年的鞋)

秋风起,天渐渐凉了妻子早就翻箱倒柜,陆续收拾出天冷准备穿的旧鞋子进行洗刷、晾晒,有买的布鞋、皮鞋、棉拖鞋,望着一大堆五颜六色的鞋子,我记忆的潮水冲破闸门,涨满了脑海的沙滩,往昔的光景慢慢浮现在眼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九十年代阿迪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九十年代阿迪鞋(青未了那些年的鞋)

九十年代阿迪鞋

秋风起,天渐渐凉了。妻子早就翻箱倒柜,陆续收拾出天冷准备穿的旧鞋子进行洗刷、晾晒,有买的布鞋、皮鞋、棉拖鞋,望着一大堆五颜六色的鞋子,我记忆的潮水冲破闸门,涨满了脑海的沙滩,往昔的光景慢慢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买鞋,全家六口人都穿母亲做的布鞋。母亲做鞋要经过好几道繁琐的工序,第一步是“打袼褙”。天气晴好暖和的日子里,母亲便开始忙活了,先在小四方饭桌和大面板子上,先用面浆糊粘上报纸,在报纸上再粘上一块块从破衣服剪下来的布片子,一张袼褙要粘四五层吧。等晒干了,就揭下来挂在墙上,给谁做鞋就比着谁的鞋底样剪。剪下四块沿上白布边,然后粘合起来,用砖压紧了,这样鞋底就成型了。

接下来就是纳鞋底了,这是个最耽误功夫,也是最累的活。母亲纳鞋底时都是戴上一个叫‘顶针’的小铁环,先用铁锥子的大针穿透,再用小针带着麻线穿过,顶针能帮着用点力。纳的针脚越密,鞋底就越结实,不容易磨烂。儿时的晚上,经常梦中醒来看到母亲在煤油灯微弱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纳着鞋底,我在母亲手拽麻线发出的‘嗤、嗤’响声中再次进入梦乡。

最后才是上鞋帮,母亲比着鞋帮样剪出三块布,一针一线密密缝合起来,然后再在上面缝上一层黑色条绒布。前部脚面处分开连上两小块黑色松紧带,用白布沿边缝好,就开始像纳鞋底一样上鞋帮了,两只鞋帮上完了,一双新鞋也就终于做成了。

母亲给我做好了的鞋子,都是先让我穿穿试一下,母亲做的鞋子透气、吸汗、柔软、舒适。母亲瞅着我穿上鞋子很合脚,那因为熬夜红肿的眼睛自然流露出了胜利的喜悦。做好的鞋子,一般是要放起来,到过年的时候才能穿。因为家里人多,我们兄弟四个没有姐妹,只能靠母亲一个人做鞋。母亲每天活多、事多太忙,做一双鞋很花费时间,所以平常鞋子烂了就补补穿,或者穿哥哥已经穿不上的旧鞋子。也许是因为我经常穿哥哥鞋子的缘故,我的脚比同龄小伙伴的脚都长得大。记得那时大哥已经到了找对象的年龄,母亲尽量不让大哥穿烂了带补丁的鞋子,这样大哥就能多穿新鞋了。我只有大年三十晚上抱着新鞋入睡,大年初一早晨高高兴兴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过大年了。

上小学的时候,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看到几个家庭条件好点同学穿上了凉鞋,可我从没有穿过凉鞋,心里非常羡慕,多想体验一下穿凉鞋的感觉啊。这想法就像一条小虫子老是在心头蠕动,终于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向父亲说出了我的想法。父亲开始眉头皱了一下,接着笑着说:“咱家的大猪快能卖了,等卖了猪就给你买凉鞋了。下午放了学多给猪打些野菜来,让猪吃饱了长得快。”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于是每天下午放了学,我就斜挎上大包袱,拿上镰刀去给猪打野菜,一直打到黑天。把野菜背回家,然后再把菜放到猪槽里,看着猪吃菜,盼着它快点长。

终于一天,村里杀猪的大伯把猪捆绑好推走了。正逢镇上有大集,我放了学,飞快地跑到家,父亲给我买了一双灰色的新凉鞋,还买了两本小人书。我高兴极了,没有吃饱就去上学了。同学们争抢着看我的小人书,我把裤脚提得高高的,露出我那崭新的凉鞋,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自己很开心。这双凉鞋尽管我很爱惜,但是由于我岁数小,活泼爱动,穿了一段时间,凉鞋还是有些地方开裂了。父亲就剪小块皮子按在那地方,拿小钢锯条烧红一头,在皮子和凉鞋之间烫一下,再摁结实了,凉一下就能穿了。后来凉鞋烂得太狠不能粘了,父亲就把凉鞋后边剪了去,就成了一双拖鞋,我又穿了一段日子。

想起第一次穿上运动鞋,要感谢我三哥。三哥从小身体素质好,跑得快,从小学到初中,每年春天都要去县里开运动会,每次比赛成绩都很好。三哥的百米记录保持了很多年没有人打破,他的大照片也张贴在县体委的宣传栏里。因为县体委和高中离得很近,直到我读高中的时候,和同学们路过宣传栏,我都会介绍一下照片中的三哥,感到很自豪。

第一次看到哥哥开完运动会回家,他穿着一套带着三道白杠杠的蓝色运动服,脚上穿着一双白色运动鞋,很帅气,很精神,我很羡慕。我知道哥哥被奖励了两双运动鞋,我的布鞋已经补了好几个补丁,露着脚趾头了,就缠着哥哥要穿他那双运动鞋。这运动鞋是哥哥用顽强拼搏的汗水换来的,他的鞋也不多,所以也很舍不得。但看看我的鞋子,还是把另一双运动鞋给了我。我的脚和三哥脚差不多大,穿上很舒适,很轻快,很好看,心里对三哥充满了感激之情。在那以后的日子里,三哥陆续又给了我好几双运动鞋。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富起来了,手中有了钱,可以去集市或商店去买鞋了,卖的鞋也是花样繁多,种类齐全,随着季节变化而变换。进入了新时代,人们已经步入小康社会,消费水平更是极大提高,人们买的鞋子也更加高档,零零后的儿子穿的鞋子都是在品牌专卖店买的,每双鞋都好几百元。

我也是每年去鞋店买几双新鞋穿,可是穿上新鞋再也没有了儿时的喜悦。母亲做鞋辛苦的样子已成了永恒的回忆,永远忘不了小时候每一双新鞋带给我深深的感动,因为它凝聚着母亲一针一线的心血,浸透着血脉相连的浓浓亲情。

作者:吕青河,滨州经济开发区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魏桥铝业公司。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