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保立古画作品欣赏(画风像秋意那样的作品)

常保立古画作品欣赏(画风像秋意那样的作品)(1)

■采薇图

常保立古画作品欣赏(画风像秋意那样的作品)(2)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常保立古画作品欣赏(画风像秋意那样的作品)(3)

■倪瓒 紫芝山房图

常保立古画作品欣赏(画风像秋意那样的作品)(4)

常保立 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终身聘用专家、故宫博物院摹画组组长。

古代绘画功用于“人伦纲纪,所为度化”。画作一般不以特定季节区分。春秋历夏本应季渐变,区分无法明确。而秋天本身的特点通过水墨表达,更有一定难度。但恰是这一点,一般能表达秋意的画作,格调都相对较高,在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看来,画风像秋天一样表述不太明确则必有巨大的能量,所以,经典能代代有传。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人物介绍

常保立

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终身聘用专家、故宫博物院摹画组组长。

古人概以“物为我象,物为我用”于道法则

收藏周刊:中国古代最早有秋意题材的绘画作品,大概是什么时候?

常保立:古代绘画功用于“人伦纲纪,所为度化”。一般不设以特定的季节。春秋历夏本应季渐变,区分无法明确,但随图绘发展还是有入画中,中原北地三季后惟冬日借地为雪,白茫茫大地一望即知。

人们所见春枝发芽返青,夏木沉郁茂密,但成图山水画中并不特指是哪里的山、哪里的水,所画皆以士人胸中丘壑成千山万水。正如后来董其昌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归来成自家山水”。贯以取象思维质文之间的族群世居中土,在中原聚散的长期生存生产繁衍中,古人看问题看本质。

品画也同样,透过表象看的是内里笔墨筋骨,英英不觉神采中得以力量的鼓舞,而不管对象画的是谁,画的是什么山、什么水。昔思维方式与今日大不同,古人概以“物为我象,物为我用”于道法则。

收藏周刊:能举个例子吗?

常保立:宋代李唐有一幅非常著名的《采薇图》,画的就是太行山秋意情境。可从画中哪方面能看出呢?是卷为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以首阳山采薇的故事。兄弟二人在树下席地交谈。两者皆长须墨髯,髻发系巾,着宽袖粗服之草履,束缯纹以折芦拔飞中钩衣裳。从这些地方,似乎难以看出是秋天,但观图中自然布列的几棵乔木以伴有夹叶则立见端倪。松针柏子之间这些阔叶都斫以中钩画法,若是重彩山水就会染以硃砂为秋山红树,当传统丹青图绘衍变渐成以笔藉水赋墨的水墨画时,国人一眼就能看出是秋天的树。虑人间五色为世间本无有的水墨,是中国人自有了天雨粟鬼夜哭的象形方块字之后,发展以筋骨成笔墨为点画,积画成字,积画成图,纲纪国人历史,以中土文化的最高文明,对全世界人类文明史再次做出的巨大贡献。顺便我再说一句,此图关键是“采薇”,“薇”就是一种类苜蓿的紫花野豌豆。首阳山正在中原西北太行腹地,群峰坡地高低,蒿间临近不等,这里生长着许多,结实采撷正在收获的秋季。

日勤以“采薇”正是为了日后而秋收冬藏。这幅画没有确切表明是秋天,可看图取象迁想,通过大自然的规律很快我们就能推演出来。这种情形在传统绘画中常有。

倪瓒惜墨如金疏中见密

王蒙万笔不烦处处衢通

收藏周刊:倪瓒有《秋亭嘉树图 》,王蒙有《秋山草堂图》,感觉古代有明确以秋天为主题的作品,也不少?

常保立:倪瓒的画,披图所见惟清竹一撇疏木几根外几无树叶,直观地看上去就是深秋。但定睛细品,此乃余味,分明是南归高引声声去,雁阵行行复往也,只剩得一池湖水奉清秋。洁癖的倪处士了以几根斡墨中斫简笔,竖在横折有数的几叠折带皴上,清零拔幹见石青,为山淡抹,远之以远。真赏怅望中,既释放了自己又开始担心起来自己,最后,竟不能自已。这时,这幅画早没影了,只剩得一人独坐尘边天际,茫茫里愣对空空如也。这是倪瓒的高明,先引你入画,一旦进去,又让你惆也不是怅也不得,只能跟着他往深往远了走,最后竟非情非境地不知到了什么地方恍然离画出走,他乡走野何处是,到哪儿说哪儿了。这倪迂着笔不多,炼墨是如此厉害。王蒙的画和这正相反,是繁密得不行,可奇怪的是没人因嫌繁而不耐烦,人们也和爱穿倪瓒的风清疏林一样,爱钻王蒙的茂柯群壑,而且进去就不想出来。长松落落,卉木蒙蒙,也不知自己是在九华山还是青城山,修竹丛碧,势接沈郁,青绿深处亦不知是皖南还是巴蜀,同样乐不可支的没了自己。这亦是王蒙的高明。计白也当黑,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云林子惜墨如金疏中见密,王叔明万笔不烦处处衢通,根儿上可都是基于集大成者南北两宋李唐的铁钩锁笔法和赵孟頫首倡作画贵有古意的“用笔千古不易”,即:锁紧至极必致解索,解索后的力量神采就看各家随遇多变的心出用笔了。相向以对,无论繁简,他们在倡以溯往的来回路上,其实发现了很多先人未竟之条条可滋以第进的广也流域,于是,以用笔为表象的力量多深神采多高的笔墨日益丰富起来,这里边敢情还有这么大的天地啊。所以,赵孟頫旗下出现了元四家,明宋克王绂林良浙派之后出现了吴门四家,出现了青藤白阳和最后的石涛八大。

收藏周刊:这其中对我们有何启发?

常保立:有一点需要注意,中国古代士人经典图绘中的笔墨都是不自觉而为,正是因此不自觉反而起到的影响更大,只因人的很多意识作为都是于不自觉中,以如此对如此这般,更易化度,这也是图绘纪纲功能渐变后而传统丹青水墨其中的度化功用始终未变,只不过直观的图像变成了心取的用笔,人们在不觉中,第以力量的绪心进入到思维更深层时,是以神采自然就会出之更高。包括石涛八大,他们不是主观上主动去改变什么,而是于世以己之所悟顺势而为,就即便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也算是绝处逢生的难得炼世机遇随缘吧。只是后来人从今美术史的角度对他们进行了想当然的举誉与褒扬。

无边落木的潇疏使得人们很本能就会想到随之不尽滚滚而来的可能一切。往古高士哪怕在春天,亦可能动念意却到了入秋,会画出秋天的意境,同样,冬日好大雪的朔风一时激中心动,也许画出了葱葱笼笼的孟夏盛景。倪瓒对后来的石涛影响很大,石涛的作品中,没有一张是重复的,骨子里就透露出他恃“一画”浪走天涯的狂气,绝不自我重复。包括他最有名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说秋天也行,说初冬也行,说他春天还行。但古画中凡是遇到这种在季节上表述不清的情况,人们大多是像诗咏一样待以秋天的情怀,万里悲秋时亦是金秋丰稔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让人惆怅的季节,两两相向,中国知道事物道理从来如此,所以,古传图卷面前的您,就看您素以文质的这一时了。

李唐、赵孟頫都是集大成者

收藏周刊:能否说,但凡涉及秋意的作品,大多都是表达悲凉的感觉,而不是喜庆的?

常保立:因为秋季予人的多重所思,会有这样。不过,悲喜从来都是交集的,大悲过后就是喜,所谓计白当黑,二者相向并非孤立。比如喜极而泣后亦会破涕为笑呢。

收藏周刊:表现秋意题材的作品,在同样的格调上会比其他季节更难一些?

常保立:对,因为秋意不像冬天与春日那么明确。秋天过后便是严冬,虽秋日有收成,但伴随落叶又疏疏萧瑟,唐诗大多是开篇即景谈色,说着说着就开始说自己了。绘画也一样,很多时候画的是景,表达的远远不是景本身,甚至哪怕表达了景,但传递到观者,很可能又是另一种境界,但,惟此这才是最高的。

收藏周刊:反过来说,是否同样的内容,表达秋意的格调会更高?

常保立:秋季的自我表述最不明确,我们有句话叫“二八月,乱穿衣”,意思是,二月与八月穿少了冻不着,穿多了热不着,有些无所适从。可正因为这样,生成了人们各取所需的多样性,集者有散,我们面对的经典正于各种人而来,自然也就会满足符合于各色人等,之所能成经典。画风一看明确显现的必是画家指向单一的能力。李唐、赵孟頫都是集散的集大成者,画风像秋天一样表述不太明确则必有巨大能量,所以,经典能代代有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年年八月十五云中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