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十句话一定要牢记(道德经中最值得品读的四句话)
时至今日,《道德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被真正广泛的应用到方方面面,身为华夏子孙,少一些俗世纠缠、少一些灯红酒绿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如果对《道德经》都不甚了了,知之甚少的话,那才是莫大的遗憾。
道德经虽然只有区区五千言,却称得上微言大义,包罗万象,若能真正读透,可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洞悉世间万物,走出低谷,看清未来。
《道德经》:这两句话,蕴藏大玄机,若能悟透,往往福运相随
一、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道德经》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天气寒冷,那么活动活动,蹦哒蹦哒,身体就会感到热乎乎的,就没那么冷了,但是,这样的躁动,可以一定程度上来抵御寒,却无法克制热,你如果本来就闷热,还要不停的活动,那可真要受不了了。
同样,安静的呆着,闷热的感觉可以一定程度得到缓解,但如果是在彻骨的寒冬,站在室外一动不动,估计没多久就会透心凉,所以,安静可以克制燥热,但是无法抵御寒冷。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动,或者静,都有可能遭遇不利的局面,而一旦处于这种不利局面,无论你动,或者不动,都有可能无法遂心如愿。
那么,如何让不利局面避免发生呢?
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才是天下的正道。内心清静,物我两忘,融合于当前的处境,不妄为,不妄动,让自然的本性指引你如何突破,打开局面。
怎么算清静无为?并不是躺着睡大觉,撒手不管躲清静。而是说,我们为人处世,既不要妄动,也不要过于被动,即不追随妄念,也不刻意求静,什么都可以有,但是什么都不执着,完完全全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不添加一丝一毫的主观意愿,客观事实是什么样,那就按照这个趋势来自然运行,正所谓:道法自然,只要是自然而然的,就是最好的结果。
真正的道,是无执、心无执念。《金刚经》里面说,佛到了吃饭的时候,会去舍卫城,于其城中次第乞已,然后还至本处。次第乞,就是挨门挨户,逐家去乞讨,当然如果人家不愿意给那就走,只要肯施舍,就是帮助对方种福田,乞食者不会因为对方是穷苦人家或者豪门贵族而区别看待,也不会因为对方施舍的食物有所不同而区分辨别,给什么吃什么,遭遇冷眼甚至驱赶也不为所动,这样,其实也是最好的修行,可以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并且树立平等心,做到随顺众生,随顺自然,这其实是真正的修行,而并不是在庙堂里端坐唱佛号。
其实不仅是僧众出家人,生活本就是一场修行,日常生活之中,随顺机缘就好,满汉全席和青菜萝卜,有什么吃什么,不贪恋满汉全席的精致,也不厌弃青菜萝卜的寡味,随遇而安,不分辨,不区分,才能做到不为外物牵制,让心灵真正的自由而通透。
其实真正的开悟,并不是获得超能力,也不是羽化飞升,而是和平常人一样的生活在红尘俗世,无执无心,无所住,无所执。佛即众生,道不远人,无心即佛,无执即道。
心在外,被外物控制,心在内,被命运主宰。无心,与大道同在,就没有什么可以主宰你,唯有如此,才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老子《道德经》
意思是说,真正的得道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天下的事理;眼不远观,却能洞悉天道。
老子写道德经,他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但是可以洞悉万物真相,自古始而至未来,他写的书,即便现在科学如此发达,世界范围内依旧推崇备至,也就是说,他不需要什么信息化,就可以看到本质,他依靠的是什么?——就是先天智慧,无为而无不为。
回归本质,自然而然,湛然常寂,同于大道,老子就是道,道就是本质,就是万物,所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他完全可以做到。
《六祖坛经》里面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就是先天自性,是道的状态,一切即万事万物,包括一切法相,所有存在,而若能同于大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万物,不必远观,却可以洞悉天道规律
不窥牖,见天道。实际上,也就是去伪存真,回归本质,去掉妄心杂念,让本心浮现,正所谓:人心死,道心生,然后你的先天智慧,会指引你看清一切。
那么怎样回归本质呢,让本心浮现呢?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做学问,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学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修道,却需要我们不断地减少自己的思辨,不断放下,一样一样的放下,放下执念,放下妄想,放下执着,放下主观判断,当你的妄心没有了,无所执着,如《六祖坛经》所言“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你的本心也就浮现出来,先天智慧油然而生,那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需要身体力行,才可以真正实现。
真正的智者,往往参透以上两条处世玄机,好运不请自来,成就非凡人生:看似无为,却可以无不为;好像不争,然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三、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语出《鬼谷子·权篇》释义——真正聪明的人会想办法避免自己的短处,而善于使愚笨的人发挥其长处;避开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而宁用愚人灵巧的一面
再有本事的人,也做不到全能,某些方面敢于承认自己不行,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刘邦就是如此,用他自己的话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知道自己不行,不硬着头皮上,谁有本事听谁的,不逞能,不自负,自己虽然没本事,但是想办法拉拢人心,让有本事的人为自己效力,这也正是刘邦的成功之道。
一个管理者,他只需要协调好各部门,做到知人善任,大方向做好决策就可以,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涉及具体运营,会累死。
而实际上,没有人聪明到无所不通,也不会有人愚笨到一无是处,总会有你不擅长甚至一窍不通的领域,但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可能就在这个领域有其过人的天赋。
所以说做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人,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板在哪里,然后想办法扬长避短,就可以稳步发展。
而对于身边的人,一样要清楚了解,知道他们的特长和缺陷,尽量给他们施展特长的机会和空间,而同时做到有效的监管,防止他们的缺陷滋生蔓延。
通常我们都愿意结交那些各方面比自己强大,起码和自己旗鼓相当的人,认为这样才可以有效扩展自己的资源人脉,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有本事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所见所得所遇,一切资源,都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只有心志不成熟的人,才会苛求尽善尽美,他们往往在等待万事俱备的过程中,错失良机。
甚至于有些人,存在明显缺陷,一样可以委以重任,比如说,刘邦手下那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比如陈平甚至一度受贿,生活作风有问题,可是刘邦照样重用他,缺陷归缺陷,才能归才能,一码归一码,我用的是你的才能,又不是你的缺陷。
孟尝君生死攸关之际,救他一命的,恰恰是他手下的鸡鸣狗盗之徒。
所以说,如果想让自己的未来之路更顺畅,就要学会兼容并蓄,汇集更多能量,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单一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凡事必然存在两面性,如果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并加以开发利用,假以时日,必将无往不利。
四、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语出《荀子·劝学》
意思是说,君子并非天赋异禀,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部力量罢了。
即便愚笨的人,自有其天赋异禀的地方,当然也就可以为我所用,借助他们的力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孙子兵法》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意思是说,善于作战之人,能够有效的借助形势变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并最大化的加以利用
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在哪个阶层,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就,就要学会一点——借势。或者说,一定要善于借助一切外部力量。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之所以可以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虽做足准备,万事俱备,但是如果缺少东风,一样不能成事。所谓的东风,实际上就是有利的外部条件,只有抓住这个东风,才能让目标得以实现。所以说懂得审时度势,并学会借势,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孙子兵法有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柔弱,石头坚硬,然而迅疾的水流,却可以以湍急之势冲走巨石,这就是势的力量。
善于借势,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力量加成。
项梁,本为楚国将门之后,和侄子项羽在会籍起事,一开始师出无名,并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所以发展的并不好,后来范增献上一计,他们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把“楚怀王”的名头安在了本来流亡落魄的熊心头上。并且拥戴他为首领,这样一来,傀儡熊心成了楚怀王,一时间众望所归,项氏叔侄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
图文源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