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为什么适合发展种植业(海西州高原特色种业发展现状主要做法)
来源:【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近年来,海西州依托高原盆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种业,将其作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支持,统筹抓好特色品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种业企业发展、种业市场净化,高原特色种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高原为什么适合发展种植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高原为什么适合发展种植业
来源:【青海省农业农村厅】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近年来,海西州依托高原盆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种业,将其作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支持,统筹抓好特色品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种业企业发展、种业市场净化,高原特色种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发展现状
海西州农作物种质资源,小麦有高原437、高原448和青麦1号等品种;青稞有柴青1号、肚里黄和昆仑15号;藜麦有青藜系列和青白藜、稼褀505、贡杂系列等品种;油菜有青杂系列、门源小油菜和少量的浩油11号等品种;马铃薯有青薯2号、9号、10号和陇薯品种;豌豆有草原12号、麻豌豆等品种;枸杞有宁杞1号、5号、7号和柴杞1号、2号、3号等品种;蔬菜有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等40余种;水果有草莓、西瓜、甜瓜等10余种;饲草有苜蓿、燕麦、披碱草等;中藏药材有柴达木枸杞、肉苁蓉、蕨麻等。畜禽种质资源,有柴达木绒山羊、柴达木黄牛、柴达木双峰骆驼、柴达木马和毛肉兼用半细毛羊、藏系羊、蒙古羊、牦牛、青海毛驴等,其中:柴达木双峰骆驼、柴达木绒山羊、乌兰茶卡羊等8个品种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渔业种质资源,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池沼公鱼、中华绒螯蟹、鳟鱼和高原鳅、柴达木裸裂尻、青海湖裸鲤等品种。
二、主要做法
(一)选育特色品种。加大枸杞、藜麦等海西本土特色品种选育推广力度,全省通过审定登记藜麦品种有青藜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12号和柴达木红-1、柴达木黑-1、青白藜1号15种,枸杞品种柴杞1号、2号、3号3个品种,品种选育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会同省农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制定《柴达木藜麦丰产栽培技术规范》《青藜2号繁育技术规程》《藜麦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规范团体标准》等系列标准,为藜麦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良种基地。依托柴达木盆地“三净富硒”独特优势,深入推进“12345”产业振兴总体布局,做强藏羊、牦牛、枸杞、青稞、藜麦五大优势产业,壮大柴达木绒山羊、柴达木双峰骆驼、设施果蔬、冷水鱼、饲草五大特色产业,培育藏红花、肉苁蓉、火焰蔘等新兴产业,走“企业 科研 基地 农户”的高原特色种业发展之路,加强种业创新攻关,扶持种业企业发展,促进种业基础提升。目前,全州已建立春小麦、青稞和藜麦育繁种基地3个,建立柴达木绒山羊、柴达木双峰骆驼种畜场9个。
(三)培育种业企业。积极培育种业企业发展,全州现有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3家,平均每年建立麦类三圃田500亩左右,年生产农作物原种20万公斤以上。建立麦类良种田15000亩左右,年生产农作物良种600万公斤以上。都兰金穗种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0亩,年储存种子能力200万公斤;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生态化育种基地1处,推广种植面积5万余亩,培育出藜麦品种7个;海西坤祥蕙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小麦和青稞良种200万斤、原种20万斤。
(四)净化种业市场。全州农作物种子生产主要为小麦、青稞和藜麦籽种,生产的种子品种好、质量优,市场竞争力较强。目前,全州种子生产尚不能满足全州生产需求,仍需从西宁、海东或省外调种。畜牧业主要以种畜调运为主,2022年全州种畜调运2810头(只),其中:牛710头、藏羊2100只。加强从事农作物种子、种畜禽生产经营的个人、企业和组织监管,组织推进农作物种子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全力护航农牧业生产,有力维护种子市场秩序,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二、存在问题
海西州种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还不健全。由于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手段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加之有些地区对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推进缓慢。二是种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不强。州内缺乏“育繁推一体化”骨干企业,现有种子生产企业无新品种研发能力,特别是对具有丰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品种研发培育不足,加之外地品种冲击大,导致种业发展竞争力不强。三是种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缺乏保护性政策,种子生产基地分散、规模小、不稳定。常规种子基地建设选择困难,地租逐年攀高,加之农业生产成本高企,比较收益低下,农户种植意愿不高,种子收储难度加大。四是种业管理职能弱化。机构改革后,州县两级种业部门合并至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事业编制大幅核减,加之农牧系统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新鲜血液难以补充,导致种业监督管理、技术指导职能弱化,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种业发展需求。五是市场认可度不够高。柴达木绒山羊、柴达木双峰骆驼等本土品种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但由于本土种业链条粗短、发展水平低、生产经营体制不健全,加之缺乏强有力的种业品牌,本土品种市场认可度不高。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全面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等部署要求,配合做好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指导各地区开展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保种技术研究、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配合省级部门做好农业种质资源登记。
(二)强化种业创新发展。出台政策措施支持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开展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鼓励种子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新品种选育和商业化育种。鼓励农牧业大县和企业做好良种繁育示范推广,优化种子种苗、种畜禽良繁基地建设布局。
(三)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逐步成为种质创新利用主体,发展枸杞、藜麦等地方特色品种。支持种子企业通过租用、土地流转方式,构建与专业合作组织、农牧户长期的契约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科学规划种子生产区域布局,建立优势种子生产保护区。
(四)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农作物原良种繁育、示范、展示基地,继续选育新品种,推广高原牦牛、高原型藏羊种畜,加强种子防灾储备库建设。在德令哈、都兰地区和柴达木农垦集团建设青稞标准化基地。筹备建设集柴达木生物资源展示、技术研究、保种选育、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柴达木种质资源科研院。
(五)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培育一批高素质种业科研、生产、营销服务和管理人才。强化财政资金稳定投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健全种业创新激励机制,探索构建鼓励单点突破、转移转化、成果权益共享等机制,形成产业吸纳人才、人才振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六)抓好种业市场监管。加强州县级种子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严格落实储备任务,保证储备种子质量。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提高种子市场准入条件,强化市场监管和服务,加强种子许可事后监管和日常执法检查,维护种子生产秩序,不断净化种业市场环境。(责任发布:杨宝华)
本文来自【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