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奥运记忆迎接双奥荣光(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卞立群)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以筹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蓬勃发展中的中国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从百年前令人振聋发聩的“奥运三问”,到如今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与注脚。

共享奥运记忆迎接双奥荣光(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1)

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新社记者 李骏 摄

回望百年岁月,在时代变革的碰撞中,体育的身影从未缺位。

1908年,当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天津青年》杂志上提出发人深省的“奥运三问”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年代。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以奥林匹克运动为寄托,国人流露出对国富民强的真切期盼。

共享奥运记忆迎接双奥荣光(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2)

刘长春。新华社发 图片来源:新华网

24年后,“单刀赴会”的刘长春,历经3个星期的海上漂泊,终于登上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赛场。

“本人良心尚在,热血依旧为国而流,又怎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牛马!”严词拒绝代表“伪满洲国”参赛的刘长春,解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一问。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他代表四万万国人,喊出了绝不当亡国奴的强烈决心。

共享奥运记忆迎接双奥荣光(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3)

中国首位速滑世界冠军罗致焕在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中。中新社记者李纯 摄

刘长春埋下了一颗激昂的种子。自那时起,它开始生根发芽。

从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到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再到速滑运动员罗致焕第一次登上冬季项目世界最高领奖台……

时光荏苒,那颗种子逐渐长成参天大树,见证中国巨变。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体育代表团时隔多年后重返奥运赛场。1980年的普莱西德湖,见证了中国健儿于冬奥舞台的首次亮相。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射落中国首枚奥运金牌。同样在那届盛会中,郎平领衔的中国女排、独揽三金的“体操王子”李宁等,成为中国一张张闪亮的新名片。

在令人心潮澎湃的变革中,中国体育健儿回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二问。

进入21世纪,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获得中国首枚冬奥金牌,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成功申办奥运会,这一里程碑的背后,不但代表着世界对中国的认可,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与力量。

2008年,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中国以开放与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张开怀抱,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百年梦圆。中华腾飞,体育同行。

共享奥运记忆迎接双奥荣光(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新社发 孙洪杰 摄

如今,北京已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

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引领下,从开幕式上“大火”变“微火”的创新,到赛场内外随处可见的高科技应用,再到北京冬奥会实现的一个又一个历史首次……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国敢为人先的大国气魄与文化自信,以及与世界“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面对百年前“奥运三问”的第三问,今日之中国,交出了完美的“双奥”答卷。

共享奥运记忆迎接双奥荣光(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5)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以筹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实现,让中国在体育强国之路上走得更加扎实有力。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再到未来的星辰大海,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奥运梦想和体育精神将继续激励华夏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