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把镜子叫鉴(说文解字谈文化)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如果你看过吴兢编的《贞观政要》就会有深切的体会。他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积极让大臣向他进谏,并能做到闻过则改,贞观之治的出现和他的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是分不开的。一个人要想发现自己的缺点,光靠自己是不行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就需要一个参照物。所以唐太宗就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这集我们就来说说鉴字。

古人为什么把镜子叫鉴(说文解字谈文化)(1)

鉴,繁体字作鑒,又有异体字作鑑,《说文解字》对鑑的释义为: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

《说文解字注》指出:鉴分两种,一种就是后来的镜,用于照形。一种是鑑,用来取明水。

徐灏《说文解字校笺》中说:鑑古只作監,从皿以盛水也。因其可以照形,监察之意生焉。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

两家说法正好相互补充,足以参照。的确,鑑,上古见母谈部,镜上古见母阳部,声母相同,韵母通转,读音非常接近。

古人为什么把镜子叫鉴(说文解字谈文化)(2)

我们先来说一下关于取明水的鉴。《说文解字注》特别指出:鑑下少一方字,方诸又称阴燧。根据《周礼》《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阴燧是一种在月光下吸收月亮精华汇集取水的一种器具,又说是有大蛤蜊壳做的,有用石头做得。

另外,鉴也指古代用冰冷藏食物的容器,形状如同现在的瓮。

《周礼·天官·凌人》春时治鑑。凌人专管采冰,藏冰。郑玄注:如瓶,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寒气。

再有,鉴也指浴盆。《庄子·则阳篇》: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这里滥也是鉴,也就是庄子和他的妻妾三人同浴。《说文解字》:滥,泛也。泛滥应该是滥的引申义。

《说文解字释例》中指经典多借監为鉴,铜镜铭文多借为镜,镜是秦汉以后的称呼。《说文解字》:镜,影也。《说文解字注》说:金有光可照物谓之镜。镜鉴一声之转。这明确告诉我们就是铜镜了。

《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毛传:鉴所以察形。可见是这里指镜子而言,不过很可能不是铜镜,这个后文还有详细的说明。

古人为什么把镜子叫鉴(说文解字谈文化)(3)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杜预注:鞶带而以镜为饰也,今西方羌胡犹然,古之遗服。是说郑厉公宴请周惠王,惠王赐给他王后用镜子装饰的革带。这里镜子并非用来照面,而是用来装饰。

下面我们从古文字演变的角度,来了解一下鉴字的历史。

鉴,甲骨、金文均作監。象一人俯身低头于盛水的容器上照面之形。这就是鉴字的本义:以水照面。这就是“水镜”——把水作镜子。

古人为什么把镜子叫鉴(说文解字谈文化)(4)

现代人每天几乎都需要照镜子,整理仪容。古人同样需要。古之人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韩非子·观行》)但他们并不像我们今天用的玻璃镜,我们今天用的玻璃镜子,是明末时由外国的传教士带进我国的。

古人为什么把镜子叫鉴(说文解字谈文化)(5)

《庄子·德充符》引用孔子的话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早期的人类在湖水或池水边去照影。《尚书·酒诰》里说:人无于水监,当於民监。同样说明,人们最早是以水为镜的。不过,随着进步,人们可以把水注入木或陶之类的容器来照影。青铜器出现后,人们用青铜器盛水当镜子用。于是人们就为監字加了金字旁,成为鉴或,所不同的是一个金旁在左,一个金旁在下。后来,古人或许发现在青铜器不盛水时,其光亮的表面也可映照出脸面来,于是铜镜就产生了并取代铜镜。

古人为什么把镜子叫鉴(说文解字谈文化)(6)

1977年,为配合龙羊峡水库施工进行了考古发掘,最早的铜镜就出土于青海省齐家文化尕马台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铜镜上有七星纹饰,背部有圆形拱纽,边缘有两孔。此前1976年,在距今3300前的安阳殷墟遗址妇好墓中曾出土了4面纹饰铜镜。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深受武丁宠爱和信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女将军。监在经典中是常用字,有照面之意,引申出借鉴,监视义。比如:

《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借鉴)

《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借鉴)

《大雅·烝民》:天监有周,昭假于下。(监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人的天道观,不再像商人那样迷信,而是强调周天子代天行政,要考虑到百姓的实际感受。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庄子·外篇·天道》)庄子则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强调,强调要学习圣人的内心,要像镜子一样。学会调息静心,专注如一,则万物澄明,自然神清气爽。

周初,武王分封诸侯,为了控制商朝遗民,防止叛乱,将商朝的王畿分为三个区域,派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管理,来监视商王的儿子武庚,称为三监。后来管蔡二人伙同武庚发动叛乱,周公为此还发动了东征。

古人为什么把镜子叫鉴(说文解字谈文化)(7)

《战国策》里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说他“朝服衣冠,窥镜”时,分别问了自己的妻子、小妾、客人自己的容貌和城北徐公相比如何。都说他更帅一些。结果见了徐公本人,发现自己颜值查了一大截。他这才意识到他问的这些人和他有利害关系,有意偏向他,使他受了蒙蔽。因此他向齐王进谏,讲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齐王下令天下吏民都可以向他提意见,并且可以得到赏赐,齐国因此强大,别国来朝。

还有个破镜重圆的故事,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南北朝时南北朝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陈叔宝的妹妹,她被封为乐昌公主。当时陈朝的政治混乱,徐德言自知安危难保,就他对妻子说:“凭你的资容才艺,如果国家灭亡,你必定会流落到权贵人家。这样我们就永远不能见面了。如果咱俩情缘未尽,希望能再次见面,我们之间应该有件信物才好。

于是徐德言找来一面铜镜。打破后一分为二,各自拿着其中的一半。与妻子相互约定说:“将来一定要在正月十五日在都市上叫卖,我如果在的话,就凭这半个铜镜去找你。”

古人为什么把镜子叫鉴(说文解字谈文化)(8)

后来,陈国灭亡了,徐德言的妻子果然流落到了越公杨素的家里,非常受宠。徐德言辛苦流离,勉强到了京都洛阳。正月十五日他到市场上探访,正好有个仆人在叫卖半个镜子。出价很高,旁边的人都嘲笑。徐德言把那个仆人带到自己的居所,摆下饭食,讲了自己的身世。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恰好和仆人叫卖的吻合如一。于是,他就写下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到消息,哭着不吃饭。杨素知道了实情,非常的感动,就叫来徐德言,把陈氏还给他,并赠给他们很多东西。听到的这事的人都感慨不已。后来,杨素邀徐德言和陈氏一块儿饮酒。席间让陈氏写首诗。陈氏的诗是: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哭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后来陈氏和徐德言一同回到江南,白头偕老。

古人为什么把镜子叫鉴(说文解字谈文化)(9)

刘歆《西京杂记》里说,当年汉高祖起兵抗秦,率先进入咸阳城。他派人巡视各府库,结果发现了一面神奇的镜子。镜中人像是倒立的,还在镜中看清自己的肠胃和五脏。更神奇的是,镜子还能找出人体病根所在。据说秦始皇用此镜发现宫中有人心怀异常心邪念,这些人就被杀掉了。后来这面宝镜落到了项羽手里,就没有下落了。于是就有了秦镜高悬这样一个词语,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后来又改成明镜高悬,常常挂在衙门儿的正堂之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