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老师的家长群管理规则(一个班的家长群为什么要搞阴阳群)
今天咱们说个咱们小时候没有,近几年才蹦出来的现象——大群和小群。很多人会问,又不是搞地下工作,娃上个学,至于还要高出阴阳群这么繁琐吗?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态度,我认为小群是很有必要的。
先别打我。
我说的小群并不是家长的私聊群,它更像是官方家长群的补充,群主多半是家委成员,除了老师,全班同学家长基本都在,有一定的群规,发言要围绕孩子学校里的一应事务,无关的闲聊、转发、点赞也是不被允许的。
这个是前提哈~
话说,微信群这东西其实诞生不过10年而已,早在2011年以前,这世间还只有qq群, 而且大多都是电脑上操作。
所以我们那代的父母都没有遇见过老师微信群里发通知、发作业、点名批评家长这些情况。
但与此同时,老师也没有遇见过家长大半夜还要@你问作业、七嘴八舌说怼人就怼人、一言不合就甩梗。
能在手机上随时回复的群,是一面双刃剑。
家长再不是把娃送进学校就亮眼一抹黑全凭老师处置,老师也再不是把娃送出学校就双耳不闻班级事。
可以说,家长和老师在微信群的催化下,联结地更为紧密了,但换个角度看,也使上学跟放学的界限变得模糊。
可以说,家长群的诞生,无形中让家长参与了过多的教学任务。最典型的就是双减前,老师手会发一二三四五挑作业清单,还会手把手地教家长回家辅导作业和订正方法。
同时,它群也让老师参与了很多家长间的家长理短,而很多私下里应该找老师解决的问题,被家长搬到了全班家长面前,比如家长在微信群里吵架,老师处理不及时,事态就可能酝酿大发了。
有家长在群里爆粗口的……
还有大打出手的……
为了捋清学校、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界限,让通知能快速地广而告之,让琐事不影响班级学习氛围,家长群才划分出了大群和小群。
大群,就是班主任老师、主要的科目老师(数学、英语等),甚至于校领导都可能在里面监督的官方班级群。
主要用途就是:第一,传达教育部门、学校下发的通知,比如每年9月1号开学都会收到老师在群里发的通知让晚上准时观看《开学第一课》。
第二,宣传学校、老师、学生的光荣事迹和荣誉,记录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一般来说,每逢有什么主题活动或者获了奖啥的,你都会收到班主任发来的每篇,当然也可能是视频剪辑。
第三,班级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各项通知,最近比较频繁的是做核酸带亲属码的通知,当然还有穿校服、带彩泥、包书皮等杂七杂八的事情。
第四,接龙统计,比如打流感疫苗、定校服尺寸、社团报名等等。
第五,孩子们在学校参加特色活动、班会演讲等,老师会发一些现场的照片。
荣哥中秋节班队活动的现场照片
第六,老师要求没有做到的、没带教具、书本、表格等情况,老师会当众点名@你;优秀作业展示,老师不会@家长,但是照片会露出优秀同学的姓名。
基本口气就是“毋庸置疑、尽快办理?!”
话不多,但大体意见就是“请照着这个来一打!”
你会发现,在大群里,都是老师在说,家长在听,不需要互动。孩子的个别问题,要私下找老师。
多数时候,家长连回复都不需要,因为老师怕刷屏让家长漏看信息。
老师为了培养一年级家长们看到通知不会回复“收到”两个字,也是费尽心力,几乎啥通知要加一句“不用回复”。
真是重要的事情,老师会要求你带上孩子的学号 名字 收到,总之“收到”这两个字不需要在大群出现,有必要的话不会让你只回“收到”。
你可以认为大群就是个没得感情的电子通知栏,即使偶尔我们对通知有些许疑问,老师的回答也会极简到多一个字废话都没有,冷淡地像AI在回复。
这个事儿吧,其实也不能怪老师没有海底捞精神,她本人可能不是这么冷淡(我接触过的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如沐春风、细心热情的)。
只不过为了给大群营造一种“不要多话”的人设,所以回答基本都是简明扼要,恨不得立刻把天儿聊死,没有下文。
但是问题也来了,不让多话,群的确是消停了,但是对于一年全年级才上岗的家长来说就很不友好。
老师不是第一天当老师,可家长大多都是第一次当家长,难免没办法领会各项通知的意图。不明白的时候,咱也而不敢问可怎么整?
很多老师都会在大群里明确表示,不相关的问题私下问,不要在大群里七嘴八舌地问来问去,以免刷走了重要消息。
老师在大群里说过一次之后,卑微的家长们就更是拿捏不好问问题的度了。啥叫私人问题?问一问英语书发了吗也是私人问题?
啥也不敢问,啥也不敢说了,可是疑问还在啊?搞不清楚,不是更影响孩子上学吗?
想想看,一年级小娃,能把自己看住了就不错了,找不见东西太正常了。丢铅笔丢橡皮的,咱们还可以买,可书找不见了,很直接的就是回家没法复习和预习,校服找不见了,上哪再订一套?
历届一年级小豆包的家长,都要经历“麻烦大家看看书包里有没有我娃的啥啥啥,谢谢大家了”。
荣哥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没少回复“找了,没在我们书包里”,也给别人送过两三回练习册。
有一次,荣哥愣是吧同桌和前排同学的数学书都带回来了,问他他也不知道是怎么顺手带回来的,他说看着都姓“李”,以为都是自己的,就全装书包里了。
到了依姐,也一样,我经常会神经兮兮地突然起身翻找依姐书包,发现没有,然后长舒一口气地回复一句“看了,我们只有一本”。
可想而知,老师要是看到大群里这么大规模的刷屏,把她的重要通知分分钟刷没,会不会很心塞?
刷屏对于老师来说,就相当于豹纹之于密集恐惧症吧?
于是,为了不给老师找不痛快,同时也能满足大家问问的需求,家长就自发地搞了一个有烟火气的民间家长群,也就是“小群”了。
建群的初衷,就是便于家长之间询问在大群里不便询问的问题。
包括老师通知里不太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在这里大胆地问。很多你觉得毫无疑问的事情,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就是疑问!
各种千奇百怪脑洞大开的问题都会在这个轻松的环境下问得出来。
比如数学老师通知的是让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数学练字专用本。然后就有家长问 ,老师近期要带个什么东西来?
像这种问题,在大群里,即便是活了三五十年的家长,也不好意思问吧?
但是在小群里,大家就可以敞开问,措辞也不用过分凝练。都是一年级新生家长,谁比谁强多少,大家互通有无呗。
其实有时候也不能怪家长领会不到老师的意图,你说让准备个田字格本,孩子上课练习写数字用不就得了,非得说什么数学练字本。
没转过这个弯的家长,到学校门口小卖部找翻天也找不出叫这个名字的本子啊!
我那天问妹妹有没有装数学老师的本子,爷爷就说她肯定没装,妹妹偏说她装了。我们的打开一看,好几个田字格本,爷爷说“我以为是数学的什么计算本呢”。
你看,成年人对于一件事物的理解,往往是有偏差的,跟接受教育水平、生活阅历等等,都不成正相关。
小群里没有老师,但绝对会有家委,大家实在有疑问都解答不了,家委就会代表家长去找老师解答。
我以前当家委主任的时候,就没少当传话筒,这样老师只需要回答一个人,大家也不用揣着不明白也不敢问,这就是小群的作用啦~
可以说,小群的存在,弥补了很多官方群里的不足,那些在老师面前不能说、不敢问的,在小群里都可以找到答案,方便家长之间互通有无,搞明白了,也能更方便地支持老师工作不是?
所以,久而久之,小群慢慢地变成了全班家长的民间群,带有一部分官方群的功能。
如今很多学校的老师,也会在家委成立之初建议家委牵头再组建个小群,没有老师和校领导在群里,家长顾虑也没有那么多,方便大家询问和沟通,大家明白了,老师工作也就顺利了不是?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一二年级不能留书面作业了,大群里就根本不可能再有作业二字。
老师稍微嘱咐点读啊背啊的事情,或者搞点额外的“加餐”(比如自愿学习提高的资料资源供家长自取),往往也要辗转家委在小群里布置。
这个时候,小群就变成了家委协助老师传达各种非公开信息通知的地方,像班级组织个活动征集志愿者啥的,也都在小群里搞。
时至今日,小群和大群逐渐变成了一个班的固定配备,一个在明,言简意赅、高冷寡欲,一个在暗,鸡毛蒜皮、人情冷暖,很好地剥离开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界限,又能更高效地传达各类信息和通知。
所以我认为大群小群是长期教育实践中的智慧。
当然了,小群的民间属性也意味着很多非正式的资讯也会在里面出现,管理不好的话,就会出现拉票求赞、私发拼多多等无关团购信息等让人备受困扰的情况。
我认为责任在于管理员对于群的管理过于暧昧、不够严格,建群之初就应该把群规设立清楚,后期有人初犯,要不卑不亢地提醒制止,群的环境在于群主的态度。
如果管理员不作为,踢出群有伤情面的话,我们可以把教育部的发文甩到群里震慑一下 。
文件里明前指出:如果有教师、家长、学生安装、使用各类APP,给学校下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情况,可以举报!
家长群也是学校对接工作的一部分,不管大群小群,都是班级服务的阵地,无关教育教学的东西,都不应该发,群里的每个人都保有监督和举报的权利!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家长群里从群主开始就有问题,像前两天教师节曝出来“家长拒绝送礼被逼退群”的事情。
这种乌烟瘴气的群,我认为从根儿上就无可救药,退了也就退了。既然不是良好的学习沟通群,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了。
小群退了也不影响大群接收官方信息,大不了有问题,接娃的时候问问周围家长或者直接问老师就是了,少加一个群地球还不转了吗?
实在不放心,自己拉个群,我就不信全班家长就没人对群主有意见?一样能起到小群的作用。
我的意见很简单,家委给力,能够很好地经营小群,那么小群可以给大家带来很多便利和安心。
如果家委不给力,甚至是势利又私心的话,退群免去糟心事儿也没啥。
好好给娃搞事业,只要娃学习好,在学校就是硬道理。家长之间的逢迎、应酬,都可以深藏功与名地抖索掉。
关注微信公众号【荣荣妈养儿记】,看一个平凡二胎家庭的喜怒哀乐和最有用的育儿干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