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的古诗和名句(李白这首诗虽传颂不广)

李白这首诗虽传颂不广,但第三四句,堪称写景的典范

李太白,谪仙人,其很多诗我们都熟耳能详,《静夜思》、《行路难》、《将敬酒》可谓是家喻户晓,但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首诗,可能并不那么为人所知,但第三四句,堪称写景的典范。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开头两句写太白独自一人在寂静的夜晚,登上了城市西楼。 “凉风发”,到出了时间,暗示着这个季节是秋天, “吴越”,道出了地点,指江浙地区;也写出了登高楼的目的。从“夜寂”,“独上”,“凉风发”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上楼时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在这种情绪中写下了“望吴越”中所看到的场景。

李白写的古诗和名句(李白这首诗虽传颂不广)(1)

接下来两句就是诗中的精华了,分别写出了在西楼俯瞰与仰观之中所看到的不同景物。俯瞰江面,出现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凉风吹过,影子随风逐流,摇摆不定;仰观,从天空落下的露珠夹杂着月光,给人的感觉是它们从月球上滴下来似的。短短的十四个字,临江古城秋月的特殊夜景,就这样被生动地刻画下来了!开头两个“白”字,用的可真是妙,不仅渲染出月光之洁白,云天之迷茫,而且写出了露水之晶莹,江水之洁白。给人以感觉——古城之夜出格静寂。

“空”字,在氛围上呼应上文,给人以孤独感,“摇”、“滴”两个动词也是颇有点金之效。城是不会“摇”的,但风动——水摇——影摇,从而变成了城摇。秋月也是不可能“滴”露水的,但应在高楼上,天寒地冻,有露珠滴落,月光也是如此,也就给人秋月滴水之感。

李白写的古诗和名句(李白这首诗虽传颂不广)(2)

“滴”与“摇”,化静景为动景,使稀松平常的秋夜之景变成了妙处横生的神话中才能出现的场景,使人浮想连翩,心向往之。如许的写景,不但 突出了李太白那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也充实显现出他其对万物灵敏的感受力和详尽的洞察力,堪称写景的典范。

倒数后两句,诗人鹄立于月下,寻思默想,久久不愿归来。他在寻思默想些什么能?原来其是在慨叹人间浑浊,知音难遇,不仅如此,”古来相接眼中稀。”自古以来有理想、有才华之人皆是如斯。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诗人自然而然的就在历史中寻找知音,寻找他所敬仰之人。

李白写的古诗和名句(李白这首诗虽传颂不广)(3)

最后两句就写出了李白所敬仰之人---谢玄晖(南齐诗人),李白平生对谢玄晖非常景仰,这是由于谢玄晖的诗风清爽秀逸,其孤傲的性情和不幸遭受同李白类似,这也是上文所说的,就叫做“古来相接眼中稀。”而“澄江浄如练”,是谢玄晖在仕途失落被迫离开金陵时,心情孤独、愁苦,在一天夜晚登三山,望京邑时写出来的诗句。

李白写此诗时也是其遭权奸谗毁被架空离开长安以后,于是就自然而然想到昔时谢玄笔下的江景,想到谢玄晖写此诗的情感——孤独、愁苦,因而心神意会的写到了这两句。这两句,话中有“话”,真正要表达的是:我与谢玄晖跨越时间的长河“相接”,他的诗我深有体会,乃是感伤本身身处暗世,知音难遇,孤寂难耐。这恰是此诗的主旨,在结处涵蓄的道出,与开首的“独上”相照应,使人倍感“月下沉吟”的诗人是何等的孤单和苦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