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修1颗要价近万元)

网友的一份小鹏P5事故维修清单,将激光雷达推上了风口浪尖。

该清单显示,单颗激光雷达价格为8916元,算上工时费、支架材料费等,维修更换一颗激光雷达接近1万元。一时之间,激光雷达成了刺伤钱包的“刺客”。

实际上,激光雷达的价格并非完全不透明。

早在今年7月11日,览沃科技宣布公开发售其首款车规级激光雷达Livox 浩界HAP,样件采购价为7999元,就已经撕开了激光雷达的价格面纱。

相较2018年Velodyne 售卖的64线机械式激光雷达,官方定价为8万美金(约合52.3万人民币),小鹏P5所搭载的激光雷达,价格还算友好。

与国际巨头相比,国内厂商的激光雷达在兼顾性能前提下的性价比方面极具优势,一方面,固态激光雷达较机械式激光雷达本身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本土厂商的研发成本、生产制造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都尚具有下降优化的空间。一径科技全球市场副总裁邵嘉平向高工智能汽车介绍道。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预测数据,未来随着高阶智能驾驶需求增长、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将进入第一轮增长周期,预计到2023年国内激光雷达规模(含定点)将超过150万颗,而激光雷达单价或将继续下探。

把激光雷达价格打下来,不仅是主机厂的需求,也是激光雷达行业的共识。

本土激光雷达借势反攻

透过历史的长河,不难发现,国产车载激光雷达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2014年,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车载激光雷达的厂商陆续成立,拉开了国产激光雷达的发展序幕。

相比2005年开始转型做车载激光雷达的美国音响公司Velodyne,中国本土厂商的入局时间实际上晚了近10年

据悉,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包括机械式、MEMS、Flash、OPA等。若按照扫描模式、测距原理等多个独立的维度进行组合排列下来,理论上可行的激光雷达系统方案甚至还超过上百种。

不过,与Velodyne等国外厂商深耕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机械式激光雷达不同,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国内厂商,则选择研究机械式激光雷达,同时储备更前沿的MEMS激光雷达相关技术,试图拉近与国际舞台脱轨的10年差距。

而“时势造英雄,英雄善借势”,或许是车载激光雷赛道的真实写照。

2016年,自动驾驶赛道爆火,作为无人车的“眼睛”,激光雷达也迎来了空前发展机遇。彼时,第一批专注打造国产车载激光雷达的本土厂商,也频频传来捷报。

其中,速腾聚创宣布已掌握多线激光雷达的核心技术,完成了第一代多线激光雷达RS-LiDAR研发和量产,开始布局MEMS激光雷达;而禾赛科技则在2017年成立了固态激光雷达研究中心,并发布了拳头产品Pandar40。

国外厂商也不乏利好消息。2017年11月,随着奥迪A8的上市,法雷奥第一代半固态激光雷达(转镜式)ScaLa正式量产,成为了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

不难发现,激光雷达与自动驾驶存在强关联,这让激光雷达厂商尝到了甜头,但也意味着双方的发展受到牵连。

2018年,L4自动驾驶发展不达预期,资本热度逐渐消退,激光雷达的商业化落地难度也逐渐显现,轰轰烈烈的车载激光雷达开始回归理性。

此时,若干家曾拿到高额融资的激光雷达创业公司宣布“关门”;而部分从工业与测绘产业半路出家到车载行业的“老牌”激光探测器制造商,也退居原来的赛道。

萧条的局势顺势蔓延,拥有先发优势的Velodyne也难逃厄运。

2019年底,Velodyne大幅缩减亚太地区的业务规模,正式决定裁撤中国办公室,包括直销和部分技术支持团队,不再直接向中国销售激光雷达。

与Velodyne割舍中国市场断臂谋生的做法不同,即使身处逆势,诸如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本土激光雷达厂商仍获得市场与资本青睐,并持续打磨技术和产品,致力于成为国产激光雷达的拓荒者。

2020年,智能驾驶市场再生剧变,ADAS(L0-L2)的新车搭载量、渗透率快速上升。

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新车市场ADAS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新车(合资及自主品牌)ADAS(L0-L2)实际搭载上险量为657.76万辆,搭载率为34.49%。

作为提升L2级以上辅助驾驶安全性的重要感知配置,车载激光雷达行业也等来了东风

2020年11月,小鹏宣布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2021年1月9日,蔚来在2020 NIO Day上发布ET7,宣布将搭载一颗最远探测距离500米的激光雷达。

此后,从埃安到极狐,从智己到长城,多家车企纷纷宣布将推出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均预计在2021-2022年间实现量产。

一时之间,激光雷达似乎又重回了“神坛”。业内甚至戏言“但凡在2021年有个稍微成熟的激光雷达,都能拿到1-2家车厂的定点。”

实际上,能拿到车企的定点项目并非易事。只有当激光雷达的可靠性、成本、可生产制造性(大规模生产的良率)、性能等,均能满足汽车行业高标准要求,才能上车。

2021年,经过行业7年的发展,随着MEMS等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技术的逐渐成熟,速腾聚创、禾赛科技、Innovison等国产激光雷达公司的半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开始进入车载市场,激光雷达市场形势开始转变。

吹响价格战号角

可见,凭借差异化技术优势和更优性价比,国产激光雷达实现了突围。

在全球主要激光雷达公司行列,目前中国和国外数量基本持平,且国内的激光雷达公司在技术领先性及差异化的全球竞争中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邵嘉平表示。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车搭载L2级辅助驾驶前装新车搭载上险量达237.02万辆;其中,激光雷达前装搭载达2.57万颗,已超过去年全年搭载量。

诚然,伴随着高阶自动驾驶量产的加速,激光雷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分化将更加明显。

“对主机厂或自动驾驶方案商而言,不断迭代硬件,升级激光雷达感知能力,是提升其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有更高性能、更高性价比的激光雷达出现,他们会考虑换供应商。”亮道智能CMO江南逸向高工智能汽车谈道。

目前,有关降低激光雷达成本的方案,业内主要有两种声音。

对于还未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厂商,通过量产可以摊薄激光雷达的成本,但对于已实现机械式激光雷达上车的企业来说,储备其它更具价格竞争优势的技术路线或是良策。

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激光雷达的技术方案正沿着“机械式——半固态——纯固态”的方向依次迭代。

其实,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要实现更高线束,需要相应地增加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的数量,具有成本较高、装配困难、机械零部件寿命不长等缺点。

从理论上看,纯固态激光雷达方案的成本最低,且没有任何机械旋转结构的设计,使其更易符合严格的车规要求,具备更高可靠性、更长使用寿命。但现阶段由于相关技术不成熟,部分器件价格较高,因此该方案在短期内的成本造价仍偏高。

而未来3年内,较为成熟的MEMS等技术为主的半固态方案,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在寿命、成本和良品率等方面存在的挑战,或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从2020年年初开始,MEMS固态激光雷达产品逐渐渗透,客户对MEMS激光雷达稳定性、可靠性、点云质量、感知算法、车载及工业以太网通信等方面的认识不断加深。”邵嘉平谈道。

如今,本土厂商一径科技已经推出长短距结合的全系列固态MEMS激光雷达产品。

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修1颗要价近万元)(1)

一径科技激光雷达ML-30s和ML-Xs

其中,ML-30s是目前一径科技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一款短距补盲激光雷达产品。该产品能提供140°x70°的超大视场角,可以大幅增加车辆的视野范围,提供宽视场角高分辨率(角分辨率0.44°)的 3D 感知覆盖,将车身周边盲区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2020年起,一径科技的短距补盲雷达ML-30s已经实现批量化交付,为无人高速物流、末端配送、Robotaxi和机器人领域提供灵活、高分辨率及车规可靠的盲区覆盖解决方案。

其另一款前向长距激光雷达产品——ML-Xs,具有优异可靠的逾250m超远探测距离,并具有超高分辨率,垂直等效线束180线,低于0.15°的角分辨率(ROI区域垂直方向最低0.06°),水平分视场(45°/ 30°/ 45°)设计兼顾了高速前向远距和中/低速大角度应用场景。

尽管受限于发射端和接收端芯片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主雷达的FLASH产品开发有所放缓,但本土激光雷达厂商亮道智能却交出了一份答卷。

今年5月,亮道智能发布了自研的国内首款纯固态侧向补盲激光雷达LDSatellite™产品系列。该产品采用纯固态电子扫描式Flash技术、芯片化设计、内部无任何运动部件,是兼具高性能和低成本优势的侧向补盲激光雷达。

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修1颗要价近万元)(2)

亮道智能的LDSatellite™系列产品

据了解,LDSatellite™系列专为侧向补盲设计,可改善在BSD车辆盲区监测、RCTA后向倒车预警、TJP近距离跟车、AP自动泊车等场景下的智能驾驶功能体验,非常贴合主机厂客户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感知需求。

另外,亮道智能的LDSatellite™产品系列还拥有超大垂直视场角,能够实现近场盲区最大范围覆盖。将其安装于车身周围时,能够对距离车身0.35m处的低矮物体,如马路边沿、减速带等,实现精准探测,极大增强车辆感知能力,优化智能驾驶体验,守护行车安全。

未来2-3年,激光雷达厂商的主要任务首先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交付真正能够符合车规量产的产品,这也是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江南逸表示。

不难发现,一场围绕技术路线而开展的激光雷达价格战已经打响,既符合车规便宜的激光雷达才是香饽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