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老街一览表(充满职场气息的宁波古署旧衙地名)

宁波老街一览表(充满职场气息的宁波古署旧衙地名)(1)

府桥街街侧遗有督学行署等旧迹

宁波老街一览表(充满职场气息的宁波古署旧衙地名)(2)

县前街因位于旧时鄞县县署前得名(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象征权力的官署衙门在民间影响很大,往往成为各地地名来源。即使经过岁月洗涤,古署旧衙终成往事,仍有不少此类地名遗存至今。

海曙鼓楼步行街一带有府桥街,以旧时宁波府署前的府桥得名。宝庆《四明志》记:清澜桥,俗曰府桥。《鄞县通志》记:府桥街,旧名府侧。旧府署之前有府东、府西二桥,故名。民国16年,宁波填河建路,府桥消失。府桥街改建后仍存,街侧遗有督学行署等旧迹。

府桥街一路之隔有县前街,因位于旧时鄞县县署前得名。附近还曾有县东街、县西街,也以位于县署东西两侧而名。“文革”期间,县前街与县东、县西、府桥街并称立新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旧城改造需要,县西、县东街先后拆并消失,县前街改建后仍存。

鄞州七塔寺一带有廨院巷,以旧时鄞县县尉厅而名。廨(音xiè),旧指官吏办公之地。清代《四明谈助》记:旧有鄞县尉厅,宋雍熙间置,巷近补陀寺前河,有廨院桥,巷因桥得名。这里的“补陀寺”指七塔寺。明初实行坚壁清野政策,迁海岛居民入内地,普陀山宝陀寺观音像被迁入七塔寺供奉,所以有段时间七塔寺也称为“补陀寺”。上世纪三十年代,也因填河建路,廨院桥拆毁消失。

宁波地处东海前沿,历史上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历代军事设施前后相承,境内遗存着大量和军事机构相关的地名。

慈溪东部有观海卫镇,又名观城,以明代抵御倭乱的观海卫城得名。光绪《慈溪县志》记,宋代,观海卫一带已设寨驻军。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抗海患,信国公汤和在慈溪三十都定水寺涂田上建起卫城。因“海之大,观在卫”,故取名观海卫。观海卫下设两所,东边龙山所(今慈溪龙山镇),西边三山所(今慈溪浒山街道)。所下又设台、汛、堠,军事设施遍布宁波海岸各地。

光绪《慈溪县志》记,龙山辖十个百户。所有正千户、副千户、镇抚等官16员,司吏1名,旗军1120名。因西北附近有伏龙山,故名。光绪《余姚县志》记,三山所在梅川一都之浒山,俗呼浒山城。所置千户等官15员,驻扎旗军1120名,辖历山、眉山、蔡山、吴山、担山等7处烽堠。清初观海卫所裁撤,部分遗迹至今尚存。

北仑穿山半岛上有郭巨,地处长三角大陆最东端。《福民庙记》记:唐初此地海潮汩没,沿山斥卤,故名大涂洋。随着浅海泥沙不断上涨成涂,终为陆域。宋时,此地设置驿站,取名霩[雨 衢]驿。后人推测,此名含“海廓开阔,四通八达”之义。洪武二十年,督造观海卫的汤和又在此地监筑霩[雨 衢]所。和龙山、三山所一样,霩[雨 衢]所也有正副千户、镇抚、百户等官员及旗军1100余名。所城废弃后,后代居民把霩[雨 衢]简化为郭巨,沿称至今。

海曙月湖西岸有中营巷,因清时此地中营守备署、中营校场得名。清代,宁波和很多要害之城一样,境内驻戍着绿营兵。他们以营为单位,以绿旗为标志,招募汉兵镇戍一方。宁波境内共有六营,除中营外,还有前后、左右营等。1882年11月7日,《申报》曾记录宁波六营演练新闻,云:“宁郡六营兵弁自欧阳军门莅任以来,无日不在大校场操演线枪、洋枪,各队先习步伐,后演施放,其队伍之整齐,技艺之纯熟,较卫安勇有过之无不及。日前为六营大操,军门亲临演武厅阅看,军容严肃,枪法便捷,器械亦极鲜明,大足壮海疆之色也。”

除军事机构外,宁波还出现过大量类型各异的税务机构,有的也融入地名,遗存至今。

奉化西坞有税务场,以古代税务司而名。该地古为奉化县东要隘,商贾来往必经此村。传宋代此处设有税务司,故名。《宝庆四明志》记:“奉化县旧有公塘、白杜两税场”,“庆元四年废”。后人推测此处便为白杜税场。

奉化莼湖有河泊所,以古代渔税所而名。此地临近象山港,古时海船可直驶村口。光绪《忠义乡志》记:南宋时,何姓、糜姓先后自昌国(今定海市)金塘、临海糜家岙迁此定居。因村内有湖阳桥,故村落原称湖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此地设置河泊所征收渔税,故易称“河泊所”。

宁波三江口东岸有常关弄,因其地旧有清康熙时建的浙海关而名。民国《鄞县通志》记:常关街,旧名税关衕。昔时商舶往来于此验税。1861年,江北岸洋人把持的洋关设立后,浙海关遂改称老关、旧关或常关。1930年,常关被民国政府裁撤。

除上述类型外,宁波还有不少其他类型的官署衙门地名,这些地名让宁波街道村落充满了古代职场气息。

奉化莼湖街道有桐蕉司,以古代此地市场管理机构得名。宋建炎年间,为避金人难,庄姓先祖始居于此。因其地多榔,得名榔林。光绪《忠义乡志》解释易名原因云:后作桐照司市,或以桐照旧设司官,尝借署榔林,故名。亦作桐照四市,以莼湖两日市,吴家埠八日市,是地四日市也。可见现在俗称的“桐蕉司”应由昔日“桐照司”讹化而成。

北仑小港有衙前村,以古代此地盐务衙署得名。北宋时,该地建立清泉盐场。元代时,张子忠任当地盐运清泉司令,颇有政绩。鉴于当地风俗淳美,张氏在盐司衙署近侧筑屋定居,故名衙前。

海曙月湖附近有仓基街,以古代此地官仓旧基得名。宋淳祐四年(1244年),制帅殿撰赵纶用官地换取延庆寺西蔬圃,始建南仓。元代时,改称广盈仓。明代,宰相余有丁府第仓储亦在此。后明都御史陈濂建府邸于仓基,故有“仓基陈氏”之称。 徐雪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