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命周期的挑战(产品经理爱迪生的抄袭之道)
1. 产品经理爱迪生的创业故事
某一天,美国门罗公园里汇集了3000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他们黑压压聚集着,仿佛圣众在祈祷流星。这时,原子弹爆炸一般,光明炸开了夜幕。700盏电灯照亮全场。从此,煤油灯搬进博物馆。爱迪生在欢呼中,成了带来光明的魔术师。
这就是教科书里记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但是,爱迪生真的发明了电灯吗?答案,不。
在爱迪生1879年“发明”电灯之前,电灯已经出现了大约50年。但中小学教科书也没有讲电灯的第一发明人究竟是谁。大概这位发明家和煤油灯一同搬进博物馆了,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认知博物馆里,却没留下他的位置。
爱迪生确实没有发明电灯,他只是照搬别人的技术框架,率先采用钨丝作灯丝而已,但是他确实是第一个把电灯实现商业化的企业家。
商业向来垂青于将科技价值最大化的人,而不一定是时间上最领先的人。门罗公园的故事正是爱迪生精心策划的营销方案,这次“电灯发布会”比第一代苹果手机发布会早了129年,更领先腾讯119年验证了先复制再超越的产品开发模式。
一个小小的电灯展示也许不足以说明商业奇迹是如何诞生的。那时,爱迪生的灯泡,每个成本1.25美元,算上运营成本,每个灯泡至少要卖2.5美元才能赚钱。当时美国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也买不够10个灯泡。(摸了摸口袋,我一年的收入也只可以买30部iPhone)。
但爱迪生预测灯泡的边际成本未来一定会降下来,如果等到那时再去推广,恐怕市场已成红海,无利可图。于是,爱迪生果断将灯泡定价40美分,并签了17年合同。这,真是个疯子!
人类之所以能主宰地球,而不是其他物种,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人是可以预见未来的。四年后,灯泡工艺改善,成本果然降到了22美分,一夜之间,爱迪生财富暴增。
抛开创业神话的外衣,这个故事的商业逻辑,我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先烧钱抢用户,再垄断分利润,互联网创业风生水起。那个时代如果可以引入风险投资,爱迪生一定是一位PPT融资高手,“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
今天,世界商业史上最伟大的多元化工业集团通用电气,正是爱迪生创立的。
2. 商业变革与个体崛起
然而,个体崛起的神话不再是孤例,个人财富只是复杂的商业逻辑公式运算出的结果。越是商业变革的时代,越是个体崛起的好时代。社会结构性变化和技术应用性创新为个体崛起提供了前提条件:数字文娱时代的腾讯和马化腾、移动终端时代的小米和雷军、智能驾驶时代的蔚来和李斌……
从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再到即将到来的智能革命,商业正在以指数爆炸的形势,驱动社会的协同进化。阿里的未来酒店,京东的无界零售、富士康的无人工厂,SpaceX的自研火箭……颠覆的不只有你我的认知,还有全人类的想象力。
3. 阶级固化与认知分化
2018年,世界上有2694个人,他们的财富相当于全球GDP的13.2%。有人说这是阶级固化了,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你看万达集团王公子27岁就担任普思投资董事长。
也有人预判,未来的社会将实现共产主义,没有穷人和富人,没人再为物质去工作,而是为兴趣、情感去奋斗。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劳动,为人类服务。
商业的发展向来是伴随着争议的。原始社会,商业是鸡蛋换鸭梨的逻辑,古代社会,商业是鸡蛋换货币再换鸭梨的逻辑。到了现代社会,这种单线程、单维度的商业逻辑不好用了。
商业模式在成熟复杂的经济体系上发生裂变。人们可以用虚拟资产做生意,比如荷兰皇家飞利浦授权冠捷科技的电视机使用Philips商标;人们可以用金融杠杆做生意,比如万科借巨额银行资本投资地产;人们可以用流量平台做生意,比如咪蒙通过微信自媒体做广告。
光怪陆离的商业景象让一些人望而却步,让另一些人重获新生。正如汽车取代马车的年代,车夫视汽车为财源的拦路虎。
今天我们看未来的商业又如何?
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逻辑自洽即可。但认知的界限是分明的,只是眼睛看不到而已。
这道认知的分水岭就是商业的基本原则:交易只是商业的流程,资源配置才是商业的本质。但凡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地方,就会有商机,但凡把资源配置最优化的人,就会收获财富。
衡量国家实力必谈经济。经济就是探讨资源配置的学问。公共经济,由政府和国家主导;工商经济,由民营资本和市场主导。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工商经济越繁荣。中国正处在民营资本活跃发展、市场体系渐臻佳境的时期。
20年前把五湖四海的商品资源整合到一起,打通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壁垒,淘宝横空出世;为了满足跨地域结算的需求,支付宝应运而生;为了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四通一达和菜鸟网络接踵而至。从此,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合而为一,电商1.0时代才算真正到来。
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更优的资源配置,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那些一边享受淘宝的便捷体验,一边辱骂淘宝导致万众失业的批评家,大概只能感慨阶级固化而无法理解商业的意义,当然也没有机会握着阿里的股票走向财务自由之路。
其实,阶级固化不是商业的恶果,而是认知分化的窘境。上下层阶级最显著的区别是抗风险能力不同。上层阶级拥有更多备选方案来抵抗风险,而下层阶级,一旦一条道路塌陷,将难以找到赖以生存的新路。所以自古以来,靠天吃饭的农民是抗风险能力最弱的阶层。
而大多数人安于现状,甚至以热爱平淡生活的名义拒绝商业进化所需主动做出的改变,尤其是认知的改变。但社会生产力随商业变革呈指数级增长,当前的智能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将十倍于互联网。面对智能商业,看不见,看不惯,或看不懂,将成为未来不同阶级认知差别的显著特征。
4. 商业促进认知分化
阶级固化不知道哪一天出现,但阶级固化之前的认知分化正在开始。
在古代,人们想要出人头地,只有科举仕途可选,学习方式也只有经史子集。知识载体的匮乏和传播效率的低下,限制着认知进步的速度和人与人之间认知分化的程度。那时每天读书8小时和每天读书1小时的人相比,认知差别达不到现在1分钟百度搜索的信息量。
但现代社会,学习方式千百种,知识载体数不清,传播效率堪比声光电。热爱学习的人和从不学习的人,认知水平会迅速呈现天壤之别。古代10年阔别仍可举杯共饮,现代一年不见怕是物是人非。因此,不是现代人变得更加功利了,而是现代人认知分化的速度太快,快到我们来不及理解就认知隔阂了。
商业把科技的成果哺育给每个人,享受惯了商业的恩泽,我们容易变得安逸。但个人命运在汪洋的商业社会中,如同逆水行舟,认知不进,生活之舟则退。在波动上升或波动下降的大趋势中,平稳只是短暂的,追求平稳的前提是确保你在波动上升的大趋势中。
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辩论在媒体上是月经式痛点。其实,两者显著的区别就是学习态度不同。穷人思维是宁愿被动吃生活的苦,也不肯主动吃学习的苦。
学习,恰恰是缺乏即时正反馈的长线投资,惯于即时享乐的人是没有耐心接受这种辛苦的。以“学累了玩会儿”的心态掩饰“玩累了学会儿”的真相,不只是学生时代的心灵毒鸡汤,走向社会的成年人也会面临这种心理挑战。
你可以没有马云、王健林的财富,但可以像他们一样珍惜时间。商业变革时代,不要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时候埋怨商业太狠,科学家太坏。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你要付出别人想不到的努力,才会让别人感觉你毫不费力。
个人命运和商业发展拧成一股绳,绳的一端是财富,另一端是认知。拉住绳子,是防止掉队的唯一途径。
本文由 @Grant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