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计算工具的认识数学作业(计算工具的认识)
(bluehouse456 全文整理)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四年级计算工具的认识数学作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四年级计算工具的认识数学作业
(bluehouse456 全文整理)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
这节课让我们从古人怎样计算开始说起。
同学们,古人的计算是从计数开始的,最开始是依靠掰手指来计数。
随着数目变得越来越大,又学会了结绳、摆石子等方式来记录计算的结果。
就这样,渐渐的开始使用工具来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邀请了三位同学,萱萱、小东和月月和大家一起学习。
同学们,算筹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人造计算工具。
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用算筹来计数和计算。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算筹,知道用算筹计数有两种摆法。
同学们,你知道这个用算筹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试着在学习单上写一写吧。
同学们,你们写出来了吗?让我们听听大家是怎么想的吧。我知道这些用算筹摆出的数码是我国古代的计数符号,我把数码在表格里圈了出来,这样就知道它们表示的数字是哪些了,这个圈表示的是零。
按照顺序写出来,就知道这个数是125406。
我还有一个办法,我知道算筹是用纵横相间的方式表示一个数,所以横着摆的小棒和竖着摆的小棒就是在不同数位里的,我就先把这些小棒按照不同方向给它们分开,这样我就知道它是一个六位数。
接着我再观察。
虽然算筹有横式和纵式。
再表是一到五这些数字时,无论横着还是竖着,有几根小棒就表示几,而六到九这些数字上面那根方向不同的小棒表示五,下边一根表示一。
这样一来,通过数小棒,我就知道每一位上表示的是几了。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相信大家都发现了,古人在用算筹计数时,就已经将十进制计数法运用在其中。古人不仅用算筹来计数,还用它来计算。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用算筹算出派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结果比西方早了近1000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在不断的改进计算工具,在1000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它就是算盘。
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算盘,同学们如果在算盘上表示出125406,应该怎么拨珠呢?想一想,说一说吧,如果你有算盘,还可以试着拨一拨。
让我们看看同学们是怎么播的吧。
我觉得我们要先确定数位,算盘上任何一档都能当个位,比如这一档是个位,那么从右往左看,这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10万位。
现在就能拨珠子了,算盘上,一颗下珠表示一一颗上珠表示五。所以我在10万位上拨一颗下珠,表示一个十万万位拨两颗表示两个万千位拨一颗上珠表示五个千百位上拨四颗下珠,表示四个百。
十位上是零,只要不拨珠就能表示零了,最后个位上拨一颗上珠和一颗下珠,表示六个一。
同学们,我们只要找准数位,看清每一位上算珠表示的是几,就能知道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那么,请你拿出学习单,自己试着写一写吧。
同学们,你们完成了吗?
左边算盘上表示的数是534067。
右边算盘上表示的数是35215862。
大家写对了吗?
同学们,算筹和算盘都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计算工具,刚才我们用他们分别表示出了125406,你发现算筹和算盘之间有联系吗?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一比,找一找。
月月是用画图的方式来比较的,他是这样想的。
我发现算筹和算盘表示数的方式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表示二,算筹和算盘都用了两个来表示,只不过算筹是两根小棒,算盘是两颗珠子。但是像表示六就不是用六个东西了,这里面有的表示一,有的表示五,算头是用横着竖着摆来区分,算盘是用上珠和下珠来区分。
不过这样一画图,我还发现算筹和算盘也有不同的地方。
算筹表示五是用五根小棒,算盘表示五就是一颗上珠。更简单,算筹为什么不用一根数过来的小棒来表示五呢?因为这样表示就和纵式里的一是一样的了,就不能区分了。
看,小东列出了一个表格来比较。
无论是算筹还是算盘,表示数的时候都要有数位,每一位上都能表示零到九这十个数字,有了数位,只有十个数字也能表示出无穷无尽的数。不同的地方是,算筹是用横式、纵式来区分数位,而算盘只要定了,当从右往左就能找到每一位,虽然它们都能表示十个数字,但是算筹有两种表示的方式,和算盘就统一成一种了。这样一看,我觉得算盘表示数更加方便。
同学们都有比较的好方法。
我们发现,无论是算筹还是算盘,十进制计数法都贯穿其中,都是凝聚了古人智慧的计算工具,而算盘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
在现在的生活中,常见的有两种算盘,一种就像这样,有五颗下珠,两颗上珠,每杠有七颗珠子,这是我国的传统算盘。
还有一种有四颗下珠,一颗上珠,每当有五颗珠子,这是我国传统算盘,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将它简化而成的。听到这儿,月月提出了一个问题。
算盘上的珠子少了,会影响我们计数吗?咱们用五铢算盘拨一拨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C。
八。
九这种五颗珠算盘,每一档最多能表示九,再添一个就是十,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就能继续计数了。这不就是我们很熟悉的时间制吗?看来减少成五颗珠子计数就已经足够用了。那为什么我国传统算盘要设计成七珠的呢?
我之前查阅过资料,这与我国传统的质量单位斤和两的换算有关系。在我国古代,一斤等于十六两,也就是买十六两就要换成一斤。看咱们传统算盘,一颗上珠表示五,两颗就是十,加上五颗下珠是15。
也就是说,每一道最多能表示15,再添一就是16了,满16就需要向前一位进一。
这不就是跟斤和两的换算是一样的吗?满了十六两就要换成一斤了,看来当时的算盘设计成七颗珠子是有原因的。
听了三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算盘又有了新的了解。在进入17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工具也在快速的发展变化,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到了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一种用手摇的机械计算器。
是个长约一米的大盒子。
到了20世纪70年代,又发明了电子计算器。
而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虽然它占地170平方米,足有好几间房子那么大,重30吨,是个庞然大物。
但它每秒可以计算5000次。
它的出现是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不断的更新,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轻。
从台式电脑到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再到用一只手就能托起来的平板电脑。
个子虽然变小了,但速度却变快了。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一秒钟能计算超过十亿亿次。
计算工具发展的步伐至今仍未停止,未来的计算工具会是什么样子呢?就等着同学们去发明、去创造了。
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认识了这么多计算工具,了解了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吗?我发现人们在不断改进这些计算工具,算盘已经非常好用了,但还需要人亲自拨出计算。
算盘上的档位也有限。
于是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让机器来帮我们进行计算。
不仅能进行大数据运算。
而且运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我发现计算工具变得越来越方便人们使用。比如古代算筹的绸棍都是散开的,但算盘就是固定好了的。
这样方便人们携带。现在也是计算机的个头小了,分量也轻了,这样我们带着方便,用着也方便。
我们原来认识的数比较小,通过口算就能得到结果。
随着计算的数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我们又学会了笔算。在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大树。
我觉得我们也需要计算工具来帮助我们。我在生活中就看到大人们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同学们的想法和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到过计算器,它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工具,而且现在手机里都带有计算器功能,用起来特别方便。虽然计算器的造型各不相同,但基本构造都差不多,都要有显示屏。
数字键还有符号键,除了这些,计算器还有一些功能键。同学们,你使用过计算器吗?你认识计算器上哪个功能键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我知道这个按键是开关键。
按下它,就能将计算器打开。
看,当显示屏上出现了数字零,就表示计算器已经打开,可以进行计算了。
我知道这个按键可以清除屏幕,当我们需要将屏幕上的数据全部消除时,按动它屏幕就清除为零了。而且现在很多计算器开关键和清除键都合成了一个按键。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打开计算器,输入1234,然后再将屏幕清除吧。
同学们,你们尝试成功了吗?小东啊,遇到了问题,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问题吧。
我在输入的时候,一不小心多输入了一个数字,按成了12345,我只好先把屏幕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一遍。可是我想,如果下次输入一个比较大、比较复杂的数,就到最后出现了问题,需要再重新输入,这可有点麻烦。
计算器上有没有一个功能键,能一个一个的清除数字呢?
同学们,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的计算器试着找到这个功能键吧。
大家找到了吗?一起来看看三位同学的发现吧。
我发现计算器上有一个带着箭头的按键,每按一下就能从数的末尾一个一个的清除。
我也找到了,只不过这个功能键在我的计算器上不是箭头,而是一个小三角。看来这个功能键在不同的计算器上可能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
我用的是手机上的计算器,没有这样的按键,但是我发现用手指按住屏幕往右滑动,数字就一个一个的清除了。
同学们,你们找到这个功能键了吗?有了它的帮忙,当我们输入出现错误时,就能用它来进行修正。看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亲自试一试,就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数学书上第二十三二十四和25页的相关内容,一起认识了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从计算工具的发展,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的智慧和不断探索的历程,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计算器。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研究使用计算器。
今天课后就请同学们试着用一用自己的计算器,熟悉它,如果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功能键,可以通过试一试,查资料或者向他人请教等方式去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