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做好农村教育的)
一位校长曾经形象地打了个比方:“人家卖人家的香饽饽,我们卖我们的臭豆腐。”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该如何做好自己的臭豆腐呢?
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之所以把“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卖好臭豆腐”作为第一目标,主要是立足于农村实际: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不少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位,在农村中学的校园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学生:男生留着过耳盖领的蓬松头发,穿着与校园不和谐的“奇装异服”,身上散发着许久没有洗澡的味道。女生也经常是蓬头垢面……这些表象都在透视出这样一个现实: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远远不能与城市(县城)相比,那么,这个缺位该有谁来填补?
我想,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成材先成人”,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学校要首先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第一要务。在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位的状态下,学校只有这样做,才可能有了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农村学校的发展要降低重心。如果能把抓好良好行为习惯作为重要工作去抓,学校事业发展这块“臭豆腐”肯定会越来越香。学生的行为习惯范围很宽泛,在抓的时候就要有所侧重,我以为主要要抓好学生的仪表、文明礼貌用语和基本社会公德教育。这是目前农村学生最缺乏的行为习惯。
第二,抓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生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抓质量厚重的基础。在我们中国,所谓的“素质教育”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没有好的教学质量,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块能吃出香味的臭豆腐。
第三,农村学校要抓出自己的“小特色”,之所以说“小”,是因为现在的学校都在抓自己的特色,但似乎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自己的特色。这个“小”就是说可以找出学校确实有“特色”之处。深入挖掘,由点到面,这样,也许能使我们的“臭豆腐”吃起来更香。
农村学校其基本特征是没有优质的生源,没有出名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没有家长照顾的留守儿童,想做好这块“臭豆腐”必须从最基本的教育做起,必须真抓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抓出属于自己的“小”特色。这样,也许会实现我们的理想。
申明:本文摘自《困惑与执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