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看见成长课堂(家校如何互融赋能学生成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怎样融合互补,为学生成长赋能?4月19日,海淀区委教工委、海淀区教委举办海淀区红英小学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这是海淀区今年召开的第一场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以“阳光•赋能”为主题,研讨会全面展示了红英小学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成果。

家校共育看见成长课堂(家校如何互融赋能学生成长)(1)

红英小学书记、校长陈淑兰以《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为题分享了该校的办学经验。她表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颁布以来,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的互补、融合,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教育话题。该校不仅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更关注如何使每个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伙伴关系。该校借助“家长委员会”“家长导师制”转变家长的角色观,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同时影响和改变家庭教育环境,让阳光教育理念为每个个体赋能。

家校共育看见成长课堂(家校如何互融赋能学生成长)(2)

红英小学构建了“学中做,做中学”的课程实践模式,通过生存力课程、首席学生制、毕业大戏等,让学生在体验中观察、思考、创造和成长,落实“五育并举”。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王方表示,红英小学的阳光教育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为孩子赋能,“陈校长把学校比作一个生态化的能量场,把阳光教育理念比作产生能量的发动机。学生是这个能量场的核心,学校通过课程、环境、教师、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持续为学生供给能量。这些能量必将在孩子的生命中沉淀、孕育,将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底色。”

家校共育看见成长课堂(家校如何互融赋能学生成长)(3)

在研讨会分会场,红英教育集团家委会联合理事会制定了《红英小学家庭积分奖励机制》草案,发起了题为“为孩子而改变”的讨论会,为促进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见效进行了有益探索。该校学生社团“青衿社团”举行了众筹及社团发布会,希望通过循环学生们的衣物来践行绿色环保、勤俭节约的理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