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薛绍彭简介(书法状元邓钟岳)
大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科状元,乃山东聊城人氏邓钟岳此时,距离大清开国状元傅以渐问世,已经过去了七十五年换个说法,傅以渐中状元以后过了将近三十年,邓钟岳方才出生邓钟岳,是清代聊城、也是山东的第二位状元得主,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书法家薛绍彭简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书法家薛绍彭简介
大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科状元,乃山东聊城人氏邓钟岳。此时,距离大清开国状元傅以渐问世,已经过去了七十五年。换个说法,傅以渐中状元以后过了将近三十年,邓钟岳方才出生。邓钟岳,是清代聊城、也是山东的第二位状元得主。
邓钟岳与傅以渐两人的故乡,相距不太远,如今都归聊城市东昌府区管辖。据当地人介绍,两人故里所在的村子,距离还不到二里路。在清代,齐鲁学子的科举考试情况,很是有趣。有清一代,山东总共出了六位状元。其中聊城、济宁、潍坊各两位。有意思的是,前两位都出自聊城,中间两位都出自济宁,后边两位都出自潍坊。更有意思的是,前两位的故里,都在如今东昌府区。而中间和后边的两位,则分别是同一条街、或同一条胡同里的老街坊!在整个科举史上,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巧合,也只是在山东才发生过。
邓钟岳出身于一个名门望族。在明代,邓氏一族多人世袭昭勇将军职衔。邓钟岳的父亲邓基哲,在大清国立最高学府(国子监)任过职。家境优越的邓钟岳,一点也不纨绔浮华。聪慧懂事的他,自小性情淳朴敦厚,酷爱读书学习。邓钟岳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约也与他们家的家风有关。《三字经》有云,“子不教,父之过”。那些家境尚可的孩子,如果不是智力有问题,在学习方面无所成就,家长难辞其咎。
邓钟岳在刻苦攻读经史子集的同时,还练就了一手让人叫绝的毛笔字。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年纪不大,他就成了四里八乡有名的书法达人。逢年过节,被人求着写个对联什么的,也是常有的事情。字写得好,对于邓钟岳日后能够殿试夺魁,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没有钢笔铅笔圆珠笔签字笔的古代,考生们参加科举考试,只能用毛笔书写答卷。康熙这个皇帝,对汉字书法情有独钟,近乎痴迷。苦练之下,他自己的书法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因此,康熙也比较喜欢书法好的读书人。在邓钟岳之前,已经有些人因为字写得好,而受到他老人家的赏识,并在科举考试中沾了不小的光。在康熙做皇帝任内组织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邓钟岳又凭一手好字,让康熙龙心大悦,从而荣登殿试榜首。
虽然智商不低,学习也够刻苦努力,但邓钟岳的科举之路,却并不是很顺。从年轻时起,邓钟岳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受挫折,直到三十四岁才考取举人资格。又过了十三年,方才加冕状元桂冠。四十七岁的状元郎,在清代并不算是年龄很大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拿个状元名号,难度究竟有多么大。
在会试阅卷过程中,邓钟岳的文章由于不对某些考官的口味,而被列入了拟淘汰范围。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有意外情况发生,邓钟岳连个进士都考不上。这个意外情况,就是一个地位不高的官员,以一己之力为邓钟岳主持了公道。
在本科会试考官中,有个人名叫徐陶璋。徐陶璋也是位状元得主,比邓钟岳早两届,并且与山东有关。关于此人,后面将予专门介绍。徐陶璋认为,邓钟岳的卷子虽然水平不是最高的,但达到了一定水准,就此淘汰对他而言不够公平。在徐陶璋的据理力争下,邓钟岳才被侥幸录取,运气实在是够好。徐陶璋与邓钟岳非亲非故,以前也不相识。能为邓钟岳出面说话,徐陶璋应当是出于公心。
康熙是个比较勤政的皇帝,对于科举殿试这样重要的事情,一般都是亲力亲为。在年老体衰的当政晚期,康熙依然是这样。殿试结束后,康熙因为太喜欢邓钟岳的字,从而将他钦点为第一名,并在他的卷子上亲笔御批了八个字:“文章平平,字压天下”。邓钟岳的运气,真是一好到底,挡也挡不住。这件事说明,对于所有参加殿试考生的试卷,康熙是一一过目了的。
从对邓钟岳试卷的这八个字批语看,康熙在选拔人才问题上,也有不够客观公正之处,主观随意性较强。既然“文章平平”,干嘛还让他当状元?典型的以字取人嘛!在他老先生年轻时,有一次殿试结束后,召集大臣们研究确定状元人选。当有人提出某位考生的书法不够好,不适合做状元的时候,康熙说过“我们是选拔治理国家的人才,又不是挑书法家、搞书法比赛”这样有水平的话。在这一点上,他老人家的选人标准尺度,有点不够始终如一啊。不过既然皇帝发了话,其他人再有意见也白搭。本科的状元头衔,就这样归了邓钟岳。
虽说康熙这么批了邓钟岳的卷子,几乎是给邓钟岳戴上了一顶“书法状元”的帽子,其实邓钟岳的文笔还是很不错的。可能他在答那份卷子的时候,发挥不是太好,或者是言论见解不合康熙口味罢了。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作文、策论这类考试的阅卷过程中,因为阅卷人的喜好不同而造成的评分误差,有时还是蛮大的。在如今的高考作文阅卷中,这类问题仍然难以完全避免。有些阅卷老师认为可以得高分的作文,别的阅卷老师未必会认可。就拿邓钟岳来说,他的一些文章,写得还是挺漂亮,甚至可以说是文采斐然的。
比如有一回,做了官的邓钟岳,去基层检查督导教育工作。在某县政府的大院里,碰上了一对名叫沈仲仁、沈仲义的亲兄弟,因为家产分割问题前来上访。这是一对上访老户了,时任县长(知县)多次进行调解,沈家兄弟均不接受。哥哥沈仲仁是个读书人,弟弟沈仲义在朝中为官多年,都不是省油的灯,自然不是那么好说服的。
对这件久裁不决的民事纠纷,县长无计可施,很是头疼心烦。邓钟岳听完情况介绍后,就对县长说,你老兄也别犯愁了,不如由我临时客串一下你的角色,试着给他俩写张调解书,看看效果如何。已经不胜其烦的县长,哪有不允之理,大不了死马当作活马医就是了。于是,邓钟岳提笔就写。不大工夫,已然写好。
奇文共欣赏。邓钟岳写的那张调解书,全文如下:“鹁鸽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罗网以为食,蝼蚁塞穴以避水,智也。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信也。禽兽尚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得乎!以祖宗遗产之小争,而伤弟兄骨肉之大情。兄通万卷应具教弟之才,弟掌六科岂有伤兄之理?沈仲仁,仁而不仁,沈仲义,义而不义!有过必改,再思可矣!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遗产何须争?一番相见一番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这份调解书虽然用文言写成,但并不晦涩难懂,因而不必再做多余的翻译解释。该文旁征博引、酣畅淋漓、文采斐然,采用了十种动物的举止,反讽沈家兄弟的行为。更为令人叫绝的是,文中巧妙地使用了沈家兄弟的名字论事说理,贴切自如,浑然天成。何为骂人不吐脏字的最高境界?请看邓钟岳此文。
如今有些法院的判决书,因为使用了一些个性化的语言,从而到社会的广泛好评。这样的事情,人家邓钟岳早就做过了。他写的这份调解书,堪称这方面的教科书式范例。也是文化人,并且还做过官的沈家兄弟俩,一看这份有才的调解书,顿时羞惭不已,当场表示就此息诉罢访,重归旧好。这份调解书不仅写得文采出众、深刻生动,还能给当今的官员们以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做群众工作,必须耐心细致有针对性,讲究方式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简单粗暴。
邓钟岳中状元之后,先是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后来几经浮沉升迁,最终官至副部级(礼部侍郎),也算是政府高官了。在为政府工作的接近三十年里,邓钟岳主要从事教育文化方面的工作。他先后做过三次乡试主考官,四次出任地方最高教育长官(学政),所谓“三典乡试,四任督学”,为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教育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清代,学政是一省的最高教育长官。但这个职位不是地方政府属官,而是具有中央政府特派员的性质。因此,学政的品级虽然不是很高,但地位比较重要,有权与总督、巡抚这类封疆大吏直接对话,沟通协商工作,并且可以把自己在地方发现的情况直接上报皇帝。因此对于学政的意见建议,总督、巡抚在处理方式上,是不能与自己的下属官员之所言同等对待的。
在教育工作方面,邓钟岳倡导“重名节、轻私利,达观处世、乐观待人”的价值观,反对自我标榜、逢迎拍马、文人相轻那一套不良习气,十分注重学生的作风养成。在工作中,邓钟岳还比较注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比方说,他做学政时,曾要求学生人手一册记事簿,随时记录学习心得体会,并定期不定期地互相进行探讨交流。
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邓钟岳很善于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每讲习完一部典籍,都要按科举考试的要求,组织相应的测试。这样的做法,有点类似于如今通行的模拟高考的意思。在邓钟岳卓有成效的工作之下,他所任职地方的学习风气、教育质量、科举考试成绩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和提高。当然了,也许有些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的人会认为,这不就是古代的应试教育嘛,有啥好说的。
饱读圣贤书的邓钟岳,虽然外表谦恭随和,但骨子里却十分刚正,为人做事很有原则性。邓钟岳于康熙末年考取状元,又为雍正、乾隆两任皇帝皇帝服务过,算是一位三朝元老。在为官从政期间,历尽朝中人事更迭、看惯官场风云变幻的邓钟岳,始终洁身自好,从不逢迎巴结权贵,为了捞取个人政治好处而搞人身依附。即使因此而遭到排挤打击、受到不公正对待,也不改初衷。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邓钟岳向朝廷推荐使用的人才,也都是像他那样有品有才、一心为公的正人君子。
邓钟岳不仅要求别人“达观处世、乐观待人”,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从邓钟岳写的那篇调解书就可以看出,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如何。心性淡然、胸襟开阔的邓钟岳,无论升职还是仕途遇挫,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坦然处之,做到了宠辱不惊。在廉洁自律方面,邓钟岳也无可指摘,在从政接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邓钟岳的口碑一直不错,朝野基本没有毁谤非议之词。
邓钟岳在担任了礼部侍郎之后,还兼任了内阁学士。在这里顺便介绍一下,清代的内阁沿袭自明代,名义上是总理全国政务的官署,但到了中后期,主要是处理一些日常文牍工作,比如皇帝诏书的起草、奏章的初步处理、重大活动的筹办、编辑整理史籍文档等等,没有多少实权。在这一点上,跟明代有所不同。清代中后期重要的军国大事,都由军机处负责办理。清代内阁的主要官员,有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体仁、文渊、东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一般由六部尚书担任),内阁学士(一般兼礼部侍郎)等。其中,内阁学士主要负责传达诏命、奏章,并可以对重要政事发表意见建议。
邓钟岳的生活情趣也比较健康。在工作之余,他比较专注于研究周易,以及喜欢写写诗、填填词什么的。除此之外,邓钟岳没有其它不良嗜好。邓钟岳身后,有《知非录》《寒香阁诗集》等著作传世。
七十四岁那年,邓钟岳按照清代官员的有关规定离职休养。同年,邓钟岳病逝于家中。在古代,邓钟岳已属高寿之人。
据清代《聊城县志》记载,邓钟岳去世后,由于家中没有财力为他举办一个像样的葬礼,就把灵柩停放在了家中的院落里,不能安葬。等到邓钟岳的两个儿子去世以后,依然还是照此办理。东昌府一位姓张的知府,在知道此事之后,大受感动,便出面筹钱操持,方才使邓家父子入土为安。邓钟岳为官之清廉,由此可见一斑。啥叫两袖清风?请看邓钟岳。
作者简介:王离京,笔名谷荻,男,山东寿光人,195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知青、工人、教师、机关干部,曾任山东警察学院副院长,二级警监。散文作家,系中国作协会员,发表出版作品累计三百余万字,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相关作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两度入选山东省中小学生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前十位重点推荐书目。
壹点号谷荻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