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看对象案例 说话要看对象不要对牛弹琴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后,迅速传播东汉末年,有个叫牟融的学者,他对佛经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当他给儒家学者宣讲佛义时,却总是用儒家的《论语》《尚书》等经典来阐述道理,而不直接用佛经回答儒家学者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异议,牟融心平气和的回答:“我知道你们都熟悉儒家经典,而对佛经是陌生的,如果我引用佛经来给你们做解释,不就等于白讲了吗?”接着,牟融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说话看对象案例 说话要看对象不要对牛弹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说话看对象案例 说话要看对象不要对牛弹琴

说话看对象案例 说话要看对象不要对牛弹琴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后,迅速传播。东汉末年,有个叫牟融的学者,他对佛经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当他给儒家学者宣讲佛义时,却总是用儒家的《论语》《尚书》等经典来阐述道理,而不直接用佛经回答。儒家学者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异议,牟融心平气和的回答:“我知道你们都熟悉儒家经典,而对佛经是陌生的,如果我引用佛经来给你们做解释,不就等于白讲了吗?”接着,牟融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

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公明仪,他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弹得一手好琴,优美的琴声常使人声临其境。有一天,风和日丽,他漫步郊野,只见在一片葱绿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这清静怡人的气氛激起了音乐家为牛弹奏一曲的欲望。他首先弹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尽管他谈的非常认真,琴声也优美极了,可是那牛却依然如故,只顾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会这悠扬的琴声。公明仪很生气,当他静静观察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听不见琴声,而是实在不懂得曲调高雅得“清角之操”。于是,公明仪又弹了一曲通俗的乐曲,那牛听到好像蚊子牛蝇、小牛叫声的琴声后,停止了吃草,竖起了耳朵,好像很专心的听着。

这就是对牛弹琴的故事,比喻不懂道理的人讲深刻的道理。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人的知识水平、理解程度都不一样,所以说话也应该分清对象,针对对方的知识层次选择恰当的回话方式。

古时候,有一位书呆子,说话不看对象,总是咬文嚼字。

有一次,他晚上被蝎子蛰了,书呆子疼得大叫起来:“毒虫袭吾,吾妻,速燃银烛,捕而杀之。”

妻子没听懂,疑惑的问:“你说什么?”

秀才说:“尔夫为毒虫所袭也,速燃银烛。”妻子眨巴着眼睛,半天还是没明白丈夫在说什么。

秀才急了,生气的说:“老婆!我让毒虫蛰了,快点灯看看是什么东西!”

妻子这才明白。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说话一定要区分对象,要充分考虑沟通对象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否则就无异于对牛弹琴,不但自费力气,难以顺利沟通,甚至还会出现偏差。孔子曾经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和中等资质以上的人说话,说深奥的道理他就很难理解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