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与古蜀文化的区别(阴阳五行思想解读古蜀文明三星堆的象牙有何用途)

一提到大象,人们的脑海中立刻呈现出印度、东南亚地区的画面,背景是一片开阔的芭蕉林。从古至今,好像人类社会对大象特别是象牙有一种特殊的喜好。先秦古籍里边多有记载,例如《吕氏春秋·古乐》讲到“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是说商朝人驯化大象,用于对东夷的征服活动。但周朝灭商后,周公东征,一路将商朝的战象部队驱赶到南方,还创作了一首诗歌《三象》作为纪念。这就说明当时的中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大象的生存。河南简称“豫”,为“象之大也”。另外,大象的图案常常出现在斧越之类的实战兵器上面,说明有“战神”之意。日本学者林巳奈夫说这表明了大象是令当时人们感到恐惧的动物。大象与诛杀的斧钺联系在一起,既表明了战象的杀戮功能,令人恐惧,也暗示驾驭战象的武士除了使用干戈之外,也使用斧钺战斗。战象长有獠牙,这种长牙在战场上不但能震慑敌方,还能在冲锋时造成实际的物理杀伤。

三星堆与古蜀文化的区别(阴阳五行思想解读古蜀文明三星堆的象牙有何用途)(1)

从实际的考古发现来看,西南地区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中,包括西城墙外面的仁胜村中出土了很多象牙,而相邻的金沙已清理出土一吨左右的象牙,这些象牙一部分产于古蜀国的南部,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相邻的云南、贵州等地。这部分象牙很可能是西南少数民族进贡给这里的王公贵族的,这也说明了金沙当时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金沙遗址中,有关象牙和大象的文物特别多,计有大象牙就200余根、用象牙做成的器物数百件以及大象的头骨和臼齿。

三星堆与古蜀文化的区别(阴阳五行思想解读古蜀文明三星堆的象牙有何用途)(2)

  

一般认为,古蜀文明出土的象牙主要用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周礼-秋官-壶涿氏》记载:“壶涿氏掌除水虫,以炮土之鼓殴之,以焚石投之。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沉之,则其神死,渊为陵。”江玉祥先生认为:“牡橭本身也可能为一种神木,贯象牙成“十”字形而沉之,恐怕也是巫术的内容之一。”

  

水神,郑玄注云:“龙罔象”。其实“罔象”并非“水神”的专有名词,而是许多精怪的共名。

如果从八卦分类取象、阴阳五行的思想来看象牙交午,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首先,象牙是乳白色,五行对应金,在八卦当中对应乾卦,乾为天。古人靠天吃饭,帝王登基、出征打仗都是“奉天承运”,从这层含义说明象牙取象乾天,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另外,两根象牙相交,取象为爻,爻者交也,意为阴阳合一,再加之五行金对应秋季,有肃杀之气,同时对应天上的神煞“白虎”,意为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可知古蜀国使用象牙的巫师定是“权高位重”,才能担此大任。

另外,金沙遗址出土的两件平行四边形玉器上刻有相同的图案:一个高冠直鼻、方耳方颐、椭圆形眼、身着长袍的跪坐人像,左手持握肩扛器物。肩上所扛器物前部较细,向下弯曲,中后部较粗,较为平直,端部呈“V”字形,应是一根完整的大象牙。这一跪坐人像的形态与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基本相同,应是祭祀活动中的巫师。这个图案清楚地表现了用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一个场景。

三星堆与古蜀文化的区别(阴阳五行思想解读古蜀文明三星堆的象牙有何用途)(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