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表演剧目大全(陕西外来剧种蒲剧)


蒲剧表演剧目大全(陕西外来剧种蒲剧)(1)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约形成于明末。清同治、光绪时期,与同州梆子共称“山陕梆子”,在陕西的宜川、合阳、韩城、大荔、朝邑、蒲城、白水等地流传很久,同治年间(1862—1874)始入西安。民国5年(1916)9月,蒲剧花脸杨登云(杨老六)于西安梁家牌楼山西会馆成立华晋舞台,邀请蒲剧艺人董银午、张贞祥、王福喜、陆耀林、任秉衡、陆九娃、阎德义、胡双喜、李俊玉、吕长林、程玉庆等60余人,在陕西演出一年之久。同年,康东扬领导的蒲剧班来西安与华晋舞台合演两月有余。民国9年,杨登云再次领云升蒲剧团来陕,活动于西安及关中地区。民国24年(1935),杨登云领景民学社三进西安,连演两年。民国25年(1936)在西安落户的山西安邑人李少白创办唐风社,民国26年(1937)杨登云在西安创办晋风社,抗日战争开始后,蒲剧名流纷纷来西安参加唐风、晋风两社演出,主要演员有满娃、牛瑞亭、张贞祥、王福奎、常振都、董银午、安娃、韩寿仙、筱凤兰、王元凯、筱兰香、白菊花、李奎成、八百黑、李鸿水、阎才旺、马玉龙等。民国26年(1937),上海胜利公司在西安为蒲剧兴云学社竹叶青和杨登云等灌制蒲剧《过巴州》等唱片18张。蒋子良在大荔将山西的十大股班和曲沃的云兴班合并成立了秦晋社,王子铭在朝邑创办了新明社。此后,渭南创办起广胜社,宜川创办起广福子班,大荔办起奋斗剧团。20世纪40年代初,年仅8岁的花旦王秀兰,在西安初演了《柜中缘》《戏叔》,一举成名。她继承了王存才、孙广胜、原筱亭、筱兰香诸家之长,发展了蒲剧旦角艺术。演出主要剧目有《杀驿》《出棠邑》《少华山·烤火》《送女》《柜中缘》《阴阳河》《双头驴》《独木关》《出五关》《古城会》《法门寺》《明公断》《凤仪亭》《杀狗》《挂画》《舍饭》《通天犀》《八蜡庙》《蝴蝶杯》《对菱花》《庆顶珠》《凤台关》《对银壶》《明月珠》等。王秀兰移植演出的秦腔剧目《柜中缘》等,已成为保留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西蒲剧演出主要在延安。1951年,宜川、志丹、延安等县接收了民国37年(1948)来延安演出的蒲剧艺人杨金元、李贵英等,成立了宜川蒲剧团,并招收、培养出一批新学员。20世纪70年代后期,志丹、延长蒲剧团改为秦腔剧团。80年代初,只有宜川、甘泉(1980年成立)两个蒲剧团坚持演出。

蒲剧表演剧目大全(陕西外来剧种蒲剧)(2)

蒲剧表演剧目大全(陕西外来剧种蒲剧)(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